第418章 歐洲大國們的野望(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18章 歐洲大國們的野望
德國法蘭克福,歐洲中央銀行的總部所在地,媒體上吵吵囔囔籌備中的歐元,似乎即將從這裡誕生。
新任法國總統雅克·勒內·希拉剋伸出雙手,與德國總理科爾熱情握手。科爾已經是第4次擔任德國總理了,在歐洲政壇的資歷上,算得上是希拉剋的老前輩,他自然要尊敬一點。
法德聯盟毫無疑問是歐盟的核心,歐洲能否獨立地強大,關鍵就是兩國要合作得好,有了兩國1.4億的人口,兩個歐洲最發達的工業國的聯合,才有可能整合歐洲,使得歐洲成為全球重要的一極,可以與美國相提並論。
科爾看著相對他年輕許多的希拉剋,內心有著對自己政治生涯已經不久了的嘆息,年僅大了,雖然雄心不減,但沒有辦法再長期執政了。
歐洲現在的地位是尷尬的,但某種意義上又是有希望的。很可惜,英國的心思從來不純,否則法德英三國合力,有著2億多的工業人口,就能把其它歐洲國家吸附在這個三國軸心的周圍,那樣的話一個統一的歐洲自然形成,而其其強大的程度,甚至可以超過美國——人口4億,經濟總量也超過美國。
但歐洲有著20多個國家,整合的難度太大了,英國還是秉持其可惡的不讓歐洲大陸出現統一最強力量的原則,實際上對歐盟起到的作用,是破壞而不是團結,但因為美國的緣故,又不能對英國翻臉,這是科爾這些年非常煩惱的一件事情。
幸好法國人的態度還是明確的,他們與德國有著共同的認知:在現代條件下單獨的法國或者德國,都已經再沒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基礎,唯有聯合起來。
中國現在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蘇聯隕落後美國是第二檔唯一的強國。而英法德,只能算是三流的中等強國。中等強國中,或許還包括亞俄和歐俄這兩個俄羅斯國家,以及南美的秘魯聯邦,總共6個國家。其餘的義大利、西班牙、巴西、次大陸的奧恰國等,大約只能算是四流的國家了。
歐洲不能再這樣四分五裂,那樣下去競爭力會越來越弱。中國控制的次大陸國家,以及非洲中的一些比較大的國家,經濟的總量,都在追趕歐洲的中等國家,難道讓歐洲,最後與當年的非洲殖民地,進行經濟和政治競爭嗎?
兩人寒暄問好後,先討論了英國的情況,深感英國首相梅傑,那位以“誠實的約翰honest john)”著稱的首相,政治手腕有限,乏味愚笨,對於保守黨內的醜聞頻生,又顯得束手無策。他的歐洲政策,面對英國那些著名的歐洲懷疑論者,例如彼得·利雷、邁克·波蒂略和邁克爾·霍華德等人的反對,難以突破,歐洲的事情,還是需要法德兩國來推動。
希拉剋感嘆:“英國人終究是美國人的表兄弟,他們對於盎格魯的忠誠,遠超過對歐洲的忠誠。”
科爾點頭同意:“他們仍然試圖制衡歐洲,即使英國人自身的實力已經不夠,但有著美國人的支援,確實是一個大的阻礙。不過,英國人的力量,終究已經衰落,他們可以影響歐洲,但難以阻礙我們兩國下定決心的推進。”
科爾開始正色起來,他要與希拉剋討論他的歐洲戰略。
“我一向認為,歐洲大陸的未來取決於俄羅斯,而不是英國。尤其現在的俄羅斯一分為二後,主力的歐俄從地域上幾乎完全是一個歐洲國家,其注意力是全面的向西看。”
“你有沒有設想過一種未來,結果不是我們整合了歐俄,而是歐俄整合了歐洲?”
希拉剋笑了笑:“這是沙皇俄國時代他們就擁有的目標,彼得不也有著這樣的狂想嗎?他們可不想只是做歐洲的憲兵,而是想做歐洲的主人。雖然現在歐俄看上去一塌糊塗,但如果他們國家穩定下來,這樣的妄想就會複蘇。不過有著中國支援的亞俄的牽制,在很長的時間內,他們恐怕也只能壓抑這種妄想。”
科爾嘆息:“是的,俄羅斯太大了,只算歐俄,也接近半個歐洲的面積,人口上億。這樣的大國底子,一旦複蘇,沒有地緣政治上的雄心才奇怪呢。不過有一點,我的認知與你不太一樣,在我看來,歐俄不會與亞俄糾纏,而是會全力向西,歐洲對他們來說,是更適合的目標。”
希拉剋有點驚奇,說道:“願聞其詳。”
科爾:“很簡單,亞俄有著中國的全力支援,歐俄與他們對抗,毫無獲勝之機,相比之下,用中國人的話來描述,歐洲才是那個軟柿子。他們不會去碰亞俄這塊硬石頭,相比之下,分裂成20多個國家的歐洲,才是歐俄穩定下來之後,力量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歐俄的融入歐洲,可不是來聽我們發號施令的,他們做夢都想當那個發號施令的主角,當年沙皇想當的,可是整個歐洲的君主。”
“歐俄自然害怕亞俄複興了社會主義之後,試圖重新將整個俄羅斯統一到社會主義的旗幟之下。但越是如此,他們越要在歐洲獲得更多的力量,結合了歐洲的力量,他們才能真正地對抗亞俄。”
希拉剋聽懂了科爾的深層含義,他試探著說道:“那你的意思,是我們要保持對歐俄的連續打擊?讓他們不能複興?”
科爾臉上露出了冷酷的神色,說道:“這應該是我們的根本目標。所以我設計了一個三個層次的戰略,我們來討論一下。
“第一個層次,是歐盟和北約東擴,把原蘇聯控制的東歐國家都納入歐盟和北約,可以包括波羅的海三國,一直推到原蘇聯的邊境,即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為止。”
“第二個層次,是利用好烏克蘭這個國家,它有4000多萬人,面積比德國還要大,有著原蘇聯的重要工業基礎。而且這個國家輕家易地放棄了核武器,現在北約的監督下,正在對所有的核武器進行銷毀。所以烏克蘭不可能再威脅歐洲,相反,烏克蘭將是我們對付歐俄的盾牌和刺刀。”
“蘇聯解體的時候,歐俄讓烏克蘭獨立是不得已,非如此,它不能取信於美國和我們,這是他們融入西方的投名狀。但一旦歐俄複蘇,重新納入烏克蘭,必然是其戰略核心,沒有烏克蘭,他們談什麼整合歐洲呢?”
“相反,烏克蘭好不容易獲得了獨立,其上層建築,當然不願意重新變成俄羅斯的一部分。這是值得歐洲利用的,我們要推動烏克蘭的民族獨立意識,盡快地達到俄羅斯無法再重新整合的地步。”
“第三個層次,也是最重要,但也是最困難的層次,那就是肢解俄羅斯,讓俄羅斯變成若幹小國,這是最理想的。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就可以將其力量邊界,一直推到亞俄的國境,統一整個歐洲。東歐的力量,也會因此完全被納入歐洲。”
希拉剋內心有點震撼,這個德國人真的是雄心勃勃呀,這個戰略如果實施成功,無疑對於德國是最有利的,他們地理上處於中歐核心,易於整合破碎的東歐和歐俄的若幹小國。
對於法國而言,利益在哪裡?俄羅斯如果複興,必然與法德爭奪歐洲中心的地位,所以一定程度地打擊和削弱俄羅斯,有利於法國的利益。但法國可不像德國,骨子裡對俄國人恨之入骨。科爾戰略的前兩個層次,對於法國當然也是有利的,歐盟東擴,擴大了法國的市場;拿烏克蘭作為盾牌,阻止了歐俄的西進,更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唯有科爾所言的最後肢解俄羅斯這一步,是法國萬萬不可推動的,甚至要阻止這種可能性。如果歐俄徹底完蛋了,那意味著德國很可能無需法國,就重新獨立崛起為歐洲的最強大國,那樣的話,法國不就慘了?德國獲得更多利益而法國獲得過少利益的事情,當然不能做。
不過也無需現在就反對德國的戰略,單單前面兩個層次的戰略,得以成型,就需要長期的時間和龐大的資源。如果能實施到第三步,那個時候法國再掀桌子,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