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美國石油稅收引發的戰略猜想

西元1996年12月,華京,李思華住所。

總書記陳子華再次來看望領袖李思華,趙雲騰也在,三人開始聊天。不過李思華可不是隨意的閑聊,她正好有一些新的想法要與陳子華溝通。

李思華對陳子華說道:“最近看到一些美國輿論,討論美國對石油業可能增稅的可行性,這個事情不簡單,這些輿論,應該是政策調整前的事先放風試探民間的反應,背後相關的政策可能正在醞釀。如果美國石油增稅,這大機率是國策級別的調整,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應對經濟危機的策略。”

陳子華知道領袖對美國研究極深,畢竟這是她和中國的“一生之敵”嘛。他饒有興致地說道:“一般的看法,是希拉裡順利地接替她的丈夫克林頓之後,民主黨的政策得以進一步強化。澳日病毒大流行,沉重地打擊了美國經濟,消費和稅收跌到了谷底,美國政府現在的財政負擔極為沉重。而現在美國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就是石油業,40美元桶的油價,雖然沒有最高峰的50美元桶來得高,但畢竟美國石油業這幾年確實賺了大錢,所以民主黨把增加財政收入的主意,放到了一向與共和黨關系密切的石油業上。領袖難道有別的看法?”

李思華緩緩地說道:“改善財政,自然是美國的目的之一,這肯定也是真實不虛的,病毒大流行重創了美國,導致美國進入了新的經濟危機,生産減少,但美國的軍事、福利等方面的負擔一點都沒較少。為了刺激生産,美國人肯定不能全面加稅,所以只能是定向加稅。”

“美國現在最興盛的産業是3個,一個是猶太金融産業,這是克林頓希拉裡政府的根基;第二個是醫藥集團,如果對醫藥加稅,在民意上很容易被搞得一團糟,因為民間會認為加稅,就會導致藥價上漲,會導致普遍的抗議,克林頓希拉裡不敢;剩下的第三個自然就是石油集團,由於他們與共和黨關系更密切,所以石油業成為靶子,看上去是非常自然的。”

“但可能因為我做事,從來是喜歡一石數鳥的緣故。我琢磨著民主黨的這一招,並不單純。”

“為什麼覺得不單純呢?因為感覺美國的輿論反應比較奇怪。共和黨以及石油集團,迄今幾乎毫無反應,希拉裡上臺了,現在國會中也是民主黨略為佔優,應該說加稅案透過的可能性很大,這是損害他們利益的,難道他們真的就一點不反抗,躺平了?”

陳子華和趙雲騰的臉色都嚴肅起來,他們也感到其中必有蹊蹺。按理說,石油集團肯定會拼命反抗的,資本家多賺了錢,難道就會覺得自己多交稅是應該的?至少也要討價還價嘛。

“而且根據現在透露出來的資料,由最終消費者承擔的燃油稅並沒有加稅,也就是消費端不動,動的是供給端。尤其是鑽井稅費,從以石油和天然氣銷售的美元金額標準的12.5,暴增到25,對各大石油公司海外油田的徵稅同樣是暴增。綜合來看,美國石油大企業的平均總體稅費負擔率,將由5左右增加到12左右,平均所得稅負擔率將由20左右,增加到32左右。”

“美國的石油公司,能夠接受這樣的稅收暴增卻不吱聲,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美國就不是我認識的那個美國了。一般來說,這樣的稅負增加幅度,這些石油企業都要瘋狂了,怎麼可能躺平?”

“任何一個行業,負擔的稅負一下子要翻倍,你們想想會有什麼結果?企業憑什麼,會接受這樣的高稅負而甘之如飴?”

陳子華和趙雲騰的腦海裡,都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黑暗的夜空。趙雲騰脫口而出:“除非是這些企業能夠得到更多的利潤作為補償!去掉更多的稅收後他們仍然能賺更多的錢,才可能接受!所以,石油油價必須進一步大漲……”

無需他繼續推理下去,陳子華與趙雲騰兩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氣,美國憑什麼還能推高油價?而且這樣的加稅幅度,恐怕油價要翻倍,才能讓美國的石油集團滿意吧?

陳子華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麼李思華開頭說這可能是“國策級別的影響”,要推動石油價格大漲,可不是真正的國策才能幹的嗎?

他霍然抬起頭來,對李思華說道:“領袖,我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美國必須增加從石油業獲得的稅收了。美國本來就已經陷入經濟危機,民眾生活困難,民怨不小,一旦油價暴漲,代表著物價必然要暴漲,這將是對民生困難的火上澆油。為了安撫民眾,美國政府必須向民眾提供消費補貼,讓他們可以在高通膨下生活下去,不至於活不下去而造反。所以美國政府就需要足夠的財政,來支援這樣的政策,總不能都依靠發國債,就算是發國債,購買的金主,也要知道美國政府以後靠什麼來還,否則國債賣不出去,只能是美聯儲自己吃下,那意味著純粹的印鈔搶劫,美元票子毛了,物價會進一步暴漲。所以必須有一個財政上明顯的增量來源,那就是石油業。”

“這樣來看,美國對石油業採取高稅收,是不得已的必然之舉。但是我的疑問是,美國憑什麼認為他們能大幅推高油價?關鍵是推高油價後,還能讓油價在新的高價水平上,穩定下來?這

可不容易。”

趙雲騰內心也在盤算著,美國控制的本土和海外油田,田産能大約可以算沙特的1.5倍,但是中國控制的油田産量,已經超過了沙特的2倍。美國憑什麼呢?

李思華微笑著說道:“這就是美國戰略的關鍵了,現在只能猜想。但美國並沒有能力用金融的手段達成這樣的目標。現在我能猜到的手段,大概是兩個方向。一個是美國與海灣國家聯手減産推升價格,不過這個手段可能比較弱,透過大家削減産能來推高油價,但要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以及其它的産油國,不跟隨反而增産呢?”

“所以另一個方向更有可能性,那就是發動一場長期化的戰爭。這一場戰爭,必須能讓全世界各國確認,油氣的來源變少,所以油價長期高企,是必然的。”

一場戰爭?陳子華與趙雲騰思考著,美國可能從哪裡發動戰爭?石油的最大産地是中東?新的一場中東戰爭,利用巴勒斯坦問題,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發動新的一輪沖突?

陳子華喃喃自語:“中東戰爭?可是以色列進攻巴勒斯坦,最多也就是讓油價短期動蕩呀,要維持幾年的超高油價,做不到吧?”

李思華輕輕地補上一句:“如果戰爭就發生在海灣國家呢?直接摧毀掉海灣七國的部分産油能力?”

陳子華和趙雲騰兩人一下子非常震驚!有這種可能嗎?如果在海灣國家發生戰爭,那麼美國“超高油價”的戰略自然可以實現。但海灣七國雖然在中美之間騎牆,畢竟還是與美國更親密一些,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國家,都是剝削食利階層掌權嘛,看待gc主義,內心都是當成洪水猛獸的。美國會悍然毀掉這樣的盟友關系嗎?

趙雲騰回憶起原時空的海灣戰爭,如果有一個薩達姆伊拉克,美國的這個戰略倒是很容易實施,但新時空薩達姆早已死去,目前的伊拉克政府領導人,可沒有他那樣的狂妄自大,與海灣國家的關系還可以。

不過美國如果要挑起海灣國家的戰爭,也不是不可能,畢竟這幾個國家都是封建王爺的國度,說白了體制本質是脆弱的,全靠石油收入中提取一部分,來收買底層國民,維持穩定。

李思華說道:“我也只是猜想,需要進一步的情報,才能準確判斷。中央需要高度關注後繼的發展。”

陳子華同意,如果美國實施這個超高油價戰略,全球能源價格上升,自然對於中國也有不小的影響,當然需要高度重視,並有良好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