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1996全球大流感(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22章 1996全球大流感
西元1995年12月6日,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
赤羽感覺到頭疼欲裂、咽喉發炎腫痛,他看了看手中的麵包,一點食慾都沒有,他站起來把麵包,扔進了機場的垃圾箱。
不能等待,需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用意志力強撐著,在機場裡不停地走動,接近那些明顯人聚成堆的地方,猛烈地呼吸著。
他覺得腳步越來越漂浮,實在撐不住了,他勉力地走到19號候機廳,因為這裡的人最多。找到一個座位坐下後,在昏迷之前,他顫抖著用帽子蓋住了自己的臉,這樣別人以為他在睡覺,或許可以多發揮一些傳染的效果。
他昏迷了,再也沒有醒過來。
密西根大學橄欖球場the big house),球場始建於1927年,是全世界第二大、全美第一大的體育場,可以容納11.5萬名觀眾。密大的橄欖球主場比賽,已經保持了30多年,主場上座率超過10萬人的紀錄。不論刮風下雨,還是電閃雷鳴,橄欖球場永遠都是爆滿的狀態,這個週末也不例外。
小夥子戴維斯,熱情地站起來為密大球隊喝彩,完畢的時候他注意到坐在他邊上的一個混血兒,看上去有點病懨懨的,他看上去有點發燒,臉色紅的不正常,戴維斯坐下的時候,特意向混血兒的耳邊喊了一句:“夥計,我看你似乎病了,最好早點去看醫生,球賽什麼時候都能看的。”
那個混血兒搖了搖頭,不過他覺得時間已經足夠了,站了起來離開了他的座位。戴維斯以為他去看病了,沒有注意到他其實不停地在座位邊的走道上緩慢地移動,到了一些地方,還坐下來一會,喘息休息。有些球迷也注意到了這個家夥,但看到他有點病懨懨的樣子,沒有人來幹涉他。
球賽結束後的半個小時,救護車的聲音響起,接走了這個昏迷的家夥。
同樣的週末,加州洛杉磯迪士尼樂園。西元1955年,美國動畫片大師沃爾特·迪士尼,在這裡創辦了第一座迪士尼遊樂園,它在美國被譽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地方”。
瑪蒂爾達與男友剛剛從海盜船上下來,他們快樂地歡笑著,她大口地喝著飲料,海盜船的刺激程度,對她而言剛剛好,周圍很多人圍著,畢竟是來到樂園,大家都很快樂。
男友對她建議幹脆去試一下過山車,她連連搖手,自己可不敢,那太過於刺激了。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完全沒注意到一個不斷咳嗽的男人,從他們身邊緩慢地走過,他走進等候海盜船人群的中間,似乎在那裡發呆。
瑪蒂爾達和她的男友,在大約2個小時多以後,發現救護車開進了迪士尼樂園,過了一會,他們聽到有遊客在議論有人暈倒昏迷了。難道是因為遊玩專案太過刺激了,導致心髒病發作?兩人都沒有注意這個事情。
類似的場景,最近幾天,在美國的十多個城市,不斷發生。而如果有上帝視角的話,可以發現,澳洲、紐西蘭、英國,都有類似的場景發生。
中國和其它中國系統社會主義國家的弦,已經完全繃緊了。在12月9日,一名“來華旅遊”的白人混血兒,在滬蘇虹橋國際機場檢疫時,被發現了澳日病毒。此人立即被逮捕並送進了專門的醫院。而在11日,又發現了一名。顯然,這一次澳日是“無差別殺傷”,中國也是他們的仇人嘛,既然澳日複國之夢已經破滅,他們變得無所顧忌了,只不過他們還是把主要的打擊物件,放在了美國身上,但也不會放過中國。
情況通報後,中國的醫護防禦體系全面啟動,在華所有外國人,都被要求重新檢疫。而同樣的做法,在所有的中國系社會主義國家中,都被無差別地執行了。
美國其實在12月6日,就已經確認澳日組織,在美國已經開始散毒了,f101nove.ia,終究沒有能阻止澳日的恐怖行動。當天就有3人被在不同的醫院,因為發燒而被檢出澳日病毒。是否立即向全民公佈,立即成為克林頓政府爭論的焦點。這種爭論一直到了12月10日,仍然沒有結果,此時全國發現的重症者,已經超過了百數。
克林頓在12月10日,本來已經決定,要向公眾公開此次澳日的恐怖生物病毒襲擊行動。但是就在這一天,他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其實不止是他,政府內的一些關鍵人員,也接到了類似的電話,於是他們的觀點統一了——需要再等等,讓cdc等全國的醫療系統做好準備,立即公佈,會讓美國社會陷入恐慌。
到了12月20日,克林頓不得不發表針對此事的總統電視講話,因為此時美國的重症患者早已過萬,所有的醫院都發現了一種強力的新流感病毒,這種病毒恐怖的致死率和快速感染的特性,讓他們非常恐懼。瞞也瞞不下去了,需要快速甩鍋。
在克林頓的餘生裡,他無數次地想起這件事情,被噩夢折磨著他的晚年。因為他很清楚,拖延的10天時間,可能導致美國人死去了數百萬,這些人命,固然應該算到那些因此發財的財閥們頭上,但他這個總統,難道沒有責任嗎?他內心雖然相信社會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汰,但這麼多的人因為自己的決定而
死去,仍然在他的心靈上刻下了永久的詛咒。
當美國大眾聽到總統講述的澳日殘部恐怖組織,發明瞭一種新的強大無比的流感病毒,作為對美國和全球的生化襲擊武器後,目瞪口呆,感受到自己和家庭生命,受到了直接威脅的他們,對於澳日人的仇恨達到了極點,“找出這些老鼠,幹掉他們!”的呼聲響徹美國。
“老鼠”確實在被一個又一個地抓出來,澳日組織既然有了這次大行動,自然就有暴露蹤跡的地方,而一個破綻被抓住,就容易被突破新的破綻。人越人抓越多,但問題是,這一切都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疫情。
自我隔離、戴口罩、洗手、不聚集……,美國cdc向全美的民眾發動呼籲和宣傳。應該說,這個年代的美國政客和機構,基本上思維還是“正常的”,能夠信任科學,這一點,要比李思華原時空2020年的美國要好很多,沒有那麼“魔幻”。
但是,美國畢竟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很多事情從理論上是對的,但他們在現實中做不到,例如隔離不上班,哪個資本家會發薪水給你?美國人又不大存錢,沒有薪水靠什麼生活呢?等待政府救濟嗎?由於多年的經濟不景氣,美國的福利救濟,並不太豐厚。但只要你上班了,同事們總有“輕生忘死”,仍然去happy聚會的人,你仍然可能被你的同事感染。
大流行開始席捲全美國。每天都在死人,教堂的鐘聲不斷在響起,醫院的icu需要排隊,而棺材都已經不夠用了,無數的窮人橫死街頭,清潔工都不敢去收屍。醫生成了所有人心裡的依靠,像每一次疫情期間一樣。但實際上,他們也是如同沒頭蒼蠅。如此短的時間,要破解這種恐怖的病毒,哪有那麼簡單?很多虔誠的信徒,跑到教堂祈禱,但教堂的聚集,同樣加重了疫情。
藥物仿製也不順利,新藥怎麼也沒有那麼快啊。市場上倒是開始出現了“神藥”,賣得昂貴無比,但其實那都是不算太對症的抗生素集合,因為總有對病毒的附加殺傷作用,對於一些人而言,可以減輕一些症狀,當然這些藥的所謂有藥效,能有個2030就不錯了。但當下,它們就是美國的神藥,也只有富人才買得起,醫藥集團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類似的席捲,早已不限於美國,整個歐洲也很快淪陷,既然英國有了傳染,那再傳染整個歐洲包括歐俄和東歐,都不在話下。亞俄也不得不短期停止了與歐俄的往來,否則撐不住。
其實最悽慘的地方並不是美國,而是澳洲。新時空的澳大利亞,此時人口恢複仍然不到200萬,畢竟核汙染的心理影響力太大了。看似地廣人稀,應該有利於對抗病毒疫情,但問題是兩個方面:第一人口都集中在幾個城市,整個國家的人口太少,反而導致了人口的“點狀密集”;第二就是澳日的混血兒在澳大利亞社會的存在,根本不是其它地方包括美國在內可比的,所以在澳洲“散毒”,對於澳日而言,最容易不過了。
這導致了澳日病毒,可以說是“瞬間”打穿了澳大利亞。由於人口過少,經濟也屢遭打擊,新時空的澳大利亞,在醫護上的完善度,是遠不及原時空的。這不僅導致了大流行,而且導致了極高的致死率。
澳大利亞向美國和英國的求援,都沒有能得到他們實際行動的積極反饋。都已經自顧不暇了,哪裡顧得上一條病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