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年輕市委書記的登臺

西元1995年5月的一天,彭國豐沉穩地走進了會議室,今天是市裡的常委會議,討論喀什地級市的新産業佈局。

他今年才30歲,是全國最年輕的地級市的市委書記,而且是擔任喀什這個現在非常重要的城市的市委書記——“中亞一盤棋,喀什是棋眼”,現在據說中央在考慮將喀什,直接升級為中央直轄市。這個城市,現在恐怕是全國最受矚目的城市之一。

所以他這個全國最年輕的市委書記履新,本身就是一件讓人矚目的事情,讓他在全國媒體那裡,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樣的心理壓力自然很大,大家的眼睛,都看著他在喀什這個重要舞臺上如何表演呢。

他的心態一向沉穩冷靜,但有時候晚上也是睡不好的,國家重託,使命重要,他不能辜負了國家對他的高度期望。

父親當年犧牲在唐山大地震搶險的前線,他是新中國新時代不折不扣的烈士子女。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對很多人也許只是一種口號,但他是感觸很深的,確實就是國家不斷付出資源,讓他成長到現在的。

父親是軍人,他本來也想走這條路的,從軍報國嘛。不過他17歲本科畢業、19歲碩士畢業後,參軍3年,22歲的時候,就被列入了“中央預備幹部名單”,組織說服了他轉業到地方,從一個鄉寨的黨委書記開始,短短8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其間還在職完成了經濟學博士的學業。

雖然被戲稱為“火箭幹部”,但他的履歷是完整的,從鄉寨到縣域,從縣域到標準市,再到喀什這個目前定位為“較大型城市”,未來很可能提升定位到“大城市”級別、人口可能超越1000萬人的重要城市。

雖然提升極快,但他並不是那種全國有名的“明星幹部”,因為他並不喜歡在媒體上過多地拋頭露面,恐怕這與他不願意讓太多人感覺他過分年輕有關。其實他在調查總局和組織部等幹部監察機構內,得到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一個有全域性眼光和策略,做事有魄力又能沉得下心,能夠深入基層的優秀幹部,“冷靜睿智、處變不驚”這樣的類似評語,在他這些年的考核報告中,隨處可見。

不過這些年的仕途順利,並不能沖昏他的腦子。他很清楚自己有著特殊的機遇,趙雲騰猶如他的養父,對他的成長幫助,可不僅僅是上學期間的經濟支援,那簡直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他的仕途,當然受到了這些方面的影響。在一些“地下組織部”眼裡,他簡直就是中國官場最大的那個派系的後起之秀。

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革命者的黨和政府,組成它們的也是人,是人就會受到各種人性的影響。他必須要做到的,就是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待而已。有此機遇,就做到最好。

會議開始了,常務副市長做了對喀什新産業定位的總體彙報,彭國豐仔細地聽著,並隨手在筆記本上寫下感想。這是一次討論會,並不是定案的會議,否則早就呈送他最後的報告了。

報告指出,喀什現在比較強大的産業,主要是三個,一個是紡織業,因為地區及附近,是全國重要的棉花産地嘛;第二個是農牧業,近些年來隨著水資源問題的解決,發展非常快。喀什的農地狀況,在原來的新疆兩省中算是好的,雖然土壤肥力也很低,但至少鹽堿化不算太厲害。最強的是商貿業,七十年代開始與蘇聯展開貿易後,商貿業逐漸發展,尤其是近年,規模迅速擴大。

這三個“發達”産業,其實反而說明瞭喀什原來的落後程度。在紅旗調水工程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及中亞的局勢變化之前,幾十年來喀什作為一個“邊城”,發展空間是有限的,産業基礎自然非常薄弱,現在有3個大産業,已經是這幾年高速發展的緣故了。

新形勢下,自然要有新舉措。中亞納入西北大市場,使得喀什具有了無與倫比的地緣優勢,在地理上儼然成為了西北大市場的樞紐地帶,這樣的話喀什就可以定位成一個“西北大市場核心區的南疆工業支點”,大力地發展各種工業。

所以喀什政府意圖推出一個“2+9”的産業重構計劃。首先是兩大基地,一個是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吸引整個中亞的科技人才,推動全國先進工業企業來喀什建立其面向西北中亞市場的工業基地、重要工廠。另一個是全國重要的綠色農産品加工製造業基地。喀什的面積有十多萬平方公裡,有著足夠的新生農地和強管理下的森林草場,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各種高日照、高糖分特色的農産品,這是發揮自身優勢的産業。

其次是九大産業叢集。除了上述兩大基地形成的相應産業叢集外,還包括其它的七個:紡織服裝生産加工;ict産品生産組裝製造;醫藥及醫療器械生産加工;能源電力及裝置生産加工;建材産業;冶金化工以及物流樞紐建設。

紡織業是在現有基礎上的升級。ict和醫療,則是因為有了中亞這個6000萬人的新市場,以及面向巴基斯坦和伊朗中東市場的考慮。能源電力和建材,是考慮中亞大基建的需求。冶金化工,則著眼於滿足西北大市場的需求。至於物流樞紐,自然是商貿

業上最重要的發展,喀什既然是中亞的棋眼,那發展物流樞紐自然是必須的。

為了實現這個“2+8”戰略,計劃在喀什、疏勒、莎車、葉城這4個地區,各建設發展一個工業園區,用來形成上述産業的核心區域。

其它還有配套的交通、組屋、人才等計劃,尤其是“雙百龍頭企業”的計劃是重中之重,沒有至少200個以上的分佈在9大産業中的龍頭企業,喀什不可能發展得好。

彭國豐聽完彙報,內心卻嘆了一口氣,同志們顯然還在把喀什,當成一個有了新機遇的普通地級市,所以這個頂層設計,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如果放在其它的一個普通地級市,大約也說得過去,算是合格。但放在今天的喀什,太保守了,關鍵是定位太低了,這哪是中央想讓喀什扮演的角色?

市長請彭國豐對計劃給出指示,示彭國豐微笑著開始發言:

“這個規劃,在我看來大致反應了三個基礎,第一是從喀什的資源出發,例我們有豐富的棉花和農産品出産;第二是從喀什的中亞樞紐地位出發,我們是“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嘛,是本土聯通中亞和西亞的最重要樞紐,是三大地域交彙的棋眼;第三是從西北大市場的需求,尤其是從中亞五國新市場對中國産品的需求出發的。這三個基礎,確實是喀什現在擁有的本錢,所以這個産業定位提到的這些産業,方向上是大差不差的。”

雖然彭國豐沒有批評,但大家的內心一緊——書記應該並不是特別滿意。

彭國豐繼續說道:“不過大家要考慮到,中央對於喀什的特殊定位。從中央的期望來說,喀什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而是整個西北大市場的樞紐大城市。從這個角度而言,這個規劃就太保守了,只能是作為喀什發展的基礎産業方面的一些構成,缺少了高階的內容。”

他看了看面容嚴肅的常委們,繼續說道:“我們的核心定位,不應該僅限於南疆的工業支點,而是應該定位為西北大市場的經濟發動機。”

包括市長在內,大家都倒吸一口涼氣,書記的這個提法,高了原來的定位恐怕不只是一個層次,而是高了至少兩個大層次!這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