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移民中國1000天

西元1994年1月12日,暹羅省,曼谷市。

露易絲在電腦上寫完自己的日記,突然驚奇地發現,原來今天正好是她移民後,獲得中國國籍的第1000天。這讓她停下了動作,開始回憶起這三年多的經歷。

露易絲是德國人,這點比較罕見。目前在中國的西方移民中,來自德國的還是比較少的,原因是德國在西方國家中,相對經濟狀況還算是好的,前年還拿回了東德,不過德國的經濟較好,也是相對的,對於東德“轉型”所需的龐大資本需求,始終是不足的,導致現在東德一直比較動蕩,各種遊行示威,乃至暴力抗議活動,層出不窮,甚至影響到了原西德的穩定。不過這些事情,露易絲一直關注得很少,她從來不喜歡政治。

在與家人網路聊天的時候,她知道現在有不少原東德的人,出國或移民亞俄,中國人開發的中北大市場,把亞俄納入開發領域,他們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來自原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信仰者,可以申請移民或工作,不過他們不可能留在中國,只能是去亞俄地域。但即使如此,許多不堪忍受東歐衰敗後悽慘生活的家庭,紛紛選擇了這條路,據說現在已經有超過上百萬人了。

這些移民中也有一些東德的家庭,不過露易絲,始終對他們沒有什麼感覺,幾十年下來的兩個德國,使得她很難把這些人當作是同胞。更主要的是除了少數科技人員,他們基本上不可能移民最富裕的中國,與她的人生軌跡完全不同,所以她也不大關心。

當年她在商科的本科畢業以後,來到中國讀1年期的漢語言“短碩”,本來是想學好中文並熟悉中國,以便她能夠在德國,找個與中國貿易關聯的工作,這種工作很熱門的,非常受歡迎。

但那一年的留學完全改變了她的人生,在快結束的時候,她試探申請了工作移民,出乎意料地被批準了。

露易絲並不知道,她屬於中國移民政策調整以後的受益者,在這種政策下,她這樣剛畢業的本科生,申請移民是最容易被批準的——屬於優質的青年勞動力嘛。本科就最好,反而是更高學歷倒不一定,因為西方科技已經落後於中國,除非是理工科碩博中的優秀畢業生。如果是文科的話,讀多了西方那一套,在中國完全沒用嘛。

所以露易絲雖然說今天是自己的移民1000天的日子,但其實在中國已經呆了4年多了,她已經完全適應了中國的生活。現在她腦子裡的“思考語言”都已經變成了中文,反而是說德語有時候要想一想了。這讓她有時候會感慨,可能上輩子,她就是個中國人。

之所以在曼谷定居,是因為這裡是中國南部著名的貿易和旅遊城市,屬於中歐雙邊貿易的重鎮,這樣她的專業和母語優勢,能夠得到很好的應用,找工作也比較容易,待遇還比較高。

曼谷是個秀麗而很有特色的東方城市,建築風格上融合了中國南方和原暹羅的風格,綠植特別漂亮,飲食豐富多彩,她非常適應這裡的生活。

如果說她對於在中國工作有什麼深刻印象的話,大概是“效率”、“安定”、“完善”和“便利”這幾個詞。

中國規定的5天8小時全周40小時工作制度是非常嚴格的,雖然有時候加班是不可避免的,但規定任何人的加班不得超過每月16個小時,也就是56個小時封頂。時間被限死了,老闆們自然就必須在效率上下功夫,所以在工作的時間內是非常繁忙的,除了中午吃飯的一個小時,可以說沒有什麼休息偷懶的時間。

想偷偷摸摸加班是很困難的,因為中國有著與其它國家都不同的“民事調查警察”制度,民事調查員會密切聯絡到每一個工作人員,從他們那瞭解各種情況,所以要是有偷偷的加班,很容易被暴露出來,那樣老闆和企業就會面臨嚴厲的懲罰,甚至會觸犯刑罰。這樣的情況下,當然就不會有老闆在這個方面動腦筋了,他們只能是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她在中國三年多,已經經歷了十幾個“專線聯系”的調查員。據她所知,調查系統是中國最大的“體制內部門”,現在也幾乎是中國幹部晉升的必由之路,政府認為經歷了幾年調查員的生涯,對於幹部的成長和見識,是非常關鍵的。每個人同時必須有2個調查員專線聯系,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各種問題都可以反饋,她還要對他們的工作予以評價——具體以事實說明滿意或者不滿意。每個調查員專線聯系的工作時間,最長不能超過一年,很多時候只有半年多,這讓她有些感傷,她對他們的印象都挺好,有幾個還變成了很好的朋友,但不得不分離。

她最好的閨蜜,就是在調查員中認識的,但不好的一點是,調查員是流動任職的,閨蜜在曼谷工作三年,就必須調到其它的城市,這樣的迴圈周而複始,直到他們退出這個職業,才會終止。所以現在這個閨蜜,人已經去了仰光,兩人只能透過手機和電腦聯絡了。

這種制度讓她咂舌,真的是非常的嚴厲,政府以這樣的制度,挑選出意志堅定、不斷進取,能夠保持理想的優秀青年。難怪中國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就從一個非常貧窮落後的半殖民地國家,變成了全球

最富裕、最發達和最強大的大國。

露易絲所謂的“安定”,並不是指的那種就業上的穩定。其實在中國,例如體制內和國企,就沒有穩定可言,他們都屬於“四流工程”管轄的人員,必須不斷地在全國流動,哪裡穩定呢?

露易絲感到的安定,是中國整體的完善體系。她所在的是私人企業,但即使這樣的企業,也能得到調查員和銀行的配合,努力幫助他們的經營穩定發展,避免企業失敗率過高。

更關鍵的是,中國有著對國民“包工作”的體制,如果自己找不到工作,國家所屬的勞動服務公司,是必須在3個月內保證解決工作問題的,而負責聯系她的調查員,也有責任為她尋找新的工作。雖然這樣的話,新工作可能未必能讓自己滿意,但至少保證了不會真正的失業,這太重要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露易絲覺得她狹小的生活圈子中,這點最重要了,中國的勞動待遇,又不像西方差距那麼大,多數人的薪資差距是有限的,這保證了每個工作,獲得的待遇,不至於差得離譜。

對於露易絲來說,這才是“安定”,不用擔心自己未來會完全失業,當她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由於經濟危機,父親失業過一年多,那段時間家庭生活的艱辛,她一輩子都忘不掉。但是在中國,好像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危機了。

“完善”是指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露易絲發現,雖然很多專案,西方也有,但核心是比不上的,例如醫療保險制度,中國的醫藥和治療費用,在同等的治療水平下,西方的醫院是完全比不上的,可能要昂貴10倍甚至幾十倍。

教育也是如此,露易絲一直聽到同事們談論,他們很多都有上學的孩子了嘛。中國的教育費用非常低廉,他們從來不擔心費用,而是一直在比較不同學校的教育質量。其實她聽下來也差不多,中國強調平等和公平原則,小孩子上學,現在是計算機在一個城區之內“混沌選擇”擇的,能上哪個學校,都是看“天命”,每個學校的教育質量,可能也不像他們討論的相差那麼大,因為老師也是流動任教的,不能在一所學校一直呆下去,或許影響比較大的就是校長領導的學校管理層了,他們不同的管理能力,可能會帶來一些差異。

但無論如何,每一所學校,過了幾年教學人員幾乎都換了,哪有大的差距呢?只不過是同事們,太過擔心自己孩子的成績而已。

露易絲關心教育,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她的男朋友就是一名教師,兩人已經在談婚論嫁了。相對其他的“流動職業”,普通教師和醫療人員,要相對好一些,因為只是在城市內部流動,至少她男朋友不會離開曼谷。但要是到了校長這個層次,就需要大區域流動了。不過露易絲也不擔心,她覺得她的男朋友恐怕也不是那塊料,沒那樣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