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新能源的大時代(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11章 新能源的大時代
趙雲騰雖然內心早有準備,但看到眼前的壯觀,還是嘆為觀止,這是比他在原時空在電視裡看到的更壯觀的情景,或許是因為身臨其境的緣故。
西元1991年他年滿65周歲,卸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退休後,不再擔任正式軍職。此時中顧委還在,他擔任中顧委的中央委員,這也是他唯一剩餘的公職了。
多了不少時間,這兩年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就是為的好好看一看日新月異的這個新中國,有幾次他還是陪著李思華,例如這一次到雪域省。不過這樣的機會並不多,因為李思華畢竟年事已高,中央是不同意她多跑的,即使她身體似乎還好。
眼前是2千平方公裡的龐大光伏陣列,一眼望不到邊的整齊的傾斜光伏板,猶如閱兵式上整齊排列的兵器一樣,呈現出一種現代化的、工業化的極度壯觀。
雪域省的土地,在引水和進行鹽堿處理之後,能夠利用的主要分為三級,第一級最好的當然是農業生産,是種植業;第二級有一定鹽堿成分,主要是種植耐鹽堿經濟植物,或者是畜牧業草業使用,或者是植樹造林;第三極的鹽堿成分較高,除了畜牧種草之外,難以使用,現在第三極的土地,主要就成為了光伏與畜牧業的共生土地。
傾斜的光伏板,起到了防風固沙、減少水分蒸發的作用,牧草規避了太陽的直射,輔之以一定程度的噴灌,能夠長得更加茂盛,用來養羊就非常好,含鹽分和堿性的牧草,使得羊只的質量和口感更好。
現在雪域和天山兩省的鄉寨,很多都是與光伏産業伴生的。除了極少數技術人員外,其它的光伏就業,全部由附近的鄉寨,就地消化。光伏發電基地,也就是這些鄉寨的畜牧業基地,有些除了養羊,還有養雞等方面的其它畜牧。
趙雲騰看了李思華一眼,發現她的眼中,也滿是贊嘆,這是工業化的偉力。他對李思華說道:“現在國內全部光伏發電基地的總面積,已經突破了1萬平方公裡,這大概是我國現在發展最快的兩大産業之一了,另一個是新能源車。”
李思華其實很清楚趙雲騰說的這些資料,她雖然老了,但記憶力可沒有衰減多少。
她有點心滿意足地說道:“再發展10年,到時的光伏科技,就可能做到只要8萬平方公裡的光伏發電基地,就相當於我國現在全國的發電量。希望到時候的成本,也能跌破1分錢新時空人民幣相對於原時空的幣值,此時大約相當於1:6),加上混合堆核電科技和水電,廉價電力能源的時代,就會完全開啟。”
旁邊陪同的這個全國最大光伏發電基地的總工,心想乖乖,領袖要求光伏電價成本跌破一分錢!這個目標有可能,但難度確實還很大,現在恐怕大家都沒有這個把握。
他大著膽子對李思華說道:“領袖,按照我們現在的技術推算,大約三五年時間後,每一百平方公裡鋪上光伏電站之後,一年可以發200億度電。每一萬平方公裡鋪上電站,一年就是2萬億度,也就是隻要鋪八萬平方公裡,就能頂得上1992年全國的用電量(約16億度),您的測算是正確的,10年後我們一定能達到這個目標。”
“現在這個光伏發電基地,我們已經做到了發電成本低至3分錢。我們會按照領袖的指示,努力推進光伏科技的進步,爭取早日達到1分錢以下的成本水平。”
李思華點點頭,對於電力成本,她是非常關心的,其實瞭解的程度,遠超這些人的想象。
混合核電堆的發電成本,目前是最低的,已經達到了0.5分度的水平;但核電的佈局需要考慮安全,所以總量還是要控制,除非以後研發出了完全的聚變電站。
光伏和風電的目標,都是1分度左右。其中光伏達到的可能性很大,風電的難度要更大一些。
水電的成本由於前期的工程費用巨大,因此現在核算下來大約是5分度左右,但這個“高成本”,主要是投資的財務成本,如果以20年週期左右回收投資,其後運營的成本並不高,主要就是電站維護和電機運轉以及行政成本,做到1分度也是有可能的。
上述4種發電手段,等待科技和産業發展完善後,火電就可以逐步退場,因為成本受制於煤價,很難低下來,最終最多做到5分度左右,成本太高了。
平均發電成本1分度,給予各發電行業足夠的利潤,再考慮行政、執行、維修、技改、輸配費等綜合費用,最終的上網電價,就可以控制在2.2分2.5分度左右。對比一下,美國的上網電價,預計會保持在1213美分左右,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大致保持在1:1的彙率尺度,意味著中國電價的平均水平,將是美國的15左右,這足以左右所有耗電型産業的未來。
電價便宜,就能讓中國奠定一個“全電化”的大時代,讓油氣提前從能源領域退場,只保留其作為重要化工原料的地位。例如新能源車,現在的執行成本,已經在逼近每百公裡耗電十五六度,也就是說,每公裡約2分錢。而燃油車,現在處於高油價時代,每公裡燃油價格大約是1毛錢,而由於中國一貫的私
車高油價策略,大約是1元錢。
所以單單從能源價格看,就知道新能源車必將完全替代燃油車,能源成本相差10倍以上,而在中國則是100倍。
國內新能源車,體現出了巨大的優勢,社會主義國家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國內充電樁的全國普遍佈局,並預留了新産品升級換代的餘地。這使得新能源車在國內,幾乎已經徹底打垮了燃油車,預計再有5年左右,汽油機轎車將完全退出市場,一個轎車的新時代來臨了。
中國新能源車的崛起,完全出乎了歐美的預料,他們在這方面的科技儲備,現在還是非常不足的。當然由於充電樁體系不具備,在歐美購買新能源車的客戶總量還是有限——往往是擁有車庫這樣具備自身充電能力,並且主要在城市內市用來通勤代步的人群。
不過趨勢已明,所以歐美的汽車廠商,這幾年一片驚慌。這個歐美最後的産業堡壘,似乎也將失守。再有10年,中國新能源車一次充電,或許能達到1000到1200公裡的續航能力,這會在另一個尺度上,徹底壓倒內燃機汽車。德國和美國的汽車業,正在迎來科技徹底換代,帶來的噩夢時刻。
收回思緒,李思華問那個總工:“光伏的最大弱點,當然是日夜的不均衡,白天發電,晚上沒有太陽,就不能發電,需要儲能和放電之間的平衡。目前你們這裡是怎樣做的?”
總工自豪地回答:“我們現在發的電,都是透過特高壓輸電網送走。電力不平衡的問題,解決方式是已經接上了南水藏調儲能一期工程的系統,能夠透過這個系統反複的抽水蓄能和放水發電的功能來調整,使得輸電網保持平衡。附近還有風力發電站,也是同樣解決的。目前這個抽水蓄能系統,能量損失大約是25左右,能夠保持75的電力,據說5年之內,能夠達到保持80電力的能力。”
李思華內心高興。紅旗調水工程原計劃20年,從1969年開始,其實提前了2年多,在1987年初就完成了。南水藏調儲能的完成時間,則可望大大提前——當初低估了科技發展和連續施工實踐,帶來的能力大幅度提升,這個原計劃20年完成的超級工程,預計可能在10年就完成,現在已經施工5年,一期工程去年就投入使用了。
總工又接著說道:“目前在雪域省,正在試驗另一種蓄能方式,那就是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它是用很多凹面鏡,把陽光聚焦到塔頂部的吸熱器上,吸熱器中用熔鹽迴圈帶出熱量,熱量再産生蒸汽,用汽輪機發電,更有一點值得強調,它能夠24小時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