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阿富汗的鋰戰略

西元1992的8月,阿富汗首都喀布林附近。

曹泰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他回頭看了一眼,普什圖戰士們沉默地行走著,很多人與他一樣,臉上都是汗水,但沒有人叫苦。

他心想,這雖然可能是世界上最落後的部族之一,但他們的勇武和堅忍卻不用懷疑。他們或許是野蠻的,但沒有文化的部族,哪有不野蠻的?四年來,他接觸了無數的普什圖人和其它阿富汗人,在本質的底層,他覺得人性都是一樣,只不過這裡的生活格外絕望,他們除了對宗教虔誠以圖來生以外,又能怎麼樣呢?勇武和堅忍,不過是對生活絕望的一種反擊,命不值錢,就不如戰鬥著死去。

不過四年的奮鬥,終於贏來了轉機,希望這個新成立的阿富汗斯坦共和國,能夠穩定下來。

蘇聯是西元1988年底撤軍的,實際上在1985年中國判斷蘇聯最終必然撤軍後,在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協調下,在巴基斯坦的普什圖人中開始招兵買馬,訓練部隊,並且透過普什圖人的關系,從阿富汗吸納了不少的普什圖人,以及部分其它民族,在中國多年培訓的少數阿富汗留學生構成的骨幹團隊帶領下,組建了“塔利班”,開始形成一隻紀律嚴明、組織嚴密的新力量。

不過中國當然不是為了在阿富汗,建成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體制政權。說老實話,就算沙特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大概阿富汗也不會,這裡的宗教信仰與部族傳統,太過根深蒂固了,中國完全不去考慮這個可能性。

所以本身扶持的,就是按照李思華和趙雲騰根據原時空最符合阿富汗人的體制,建立的新“塔利班”,這個塔利班同樣以神學院的學生為主,因為他們是阿富汗最有組織力的一幫人。中國的目的,只是讓阿富汗在蘇聯跑路後,盡快地穩定下來,形成一個溫和的穆斯林政府,就像巴基斯坦或者拉賈斯坦一樣。

對於這些人的訓練,完全不去灌輸社會主義的革命思想,那一定會導致他們認為與他們的宗教教義相悖,平添阻礙。尤其對其中骨幹的訓練,除了基本的軍事以外,重要的則是如何構成一個正常的國家,如何發展企業和建構國家的正常經濟,不能太閉關自守,例如完全禁止女性工作,不要仇視伊斯蘭教以外的一切外人等方面。

這種支援,在短期對於中國自然是完全“吃虧”的,難道還指望巴基斯坦能夠承擔成本嗎?這個時空巴基斯坦要比原時空發展得好一些,因為與中國的貿易規模更大嘛,也有很多低端工業方面的投資,尤其在俾路支地域。所以此時的人均gdp大約達到了800美元左右,是原時空的2倍樣子。但這樣的實力,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

但這又是必須的,因為一個動蕩的阿富汗,對於中國的中亞戰略,肯定是破壞性的。動蕩的阿富汗,一定會滋生恐怖主義,而新時空的目標,必然會針對中國。阿富汗鄰接中亞三國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又影響到伊朗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對於中國極為重要的國家,如果放任阿富汗潰爛,顯然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這個重要的地域,可能被阿富汗的恐怖勢力搞得一團糟。

但蘇聯的覆轍在前,中國直接出兵扶持政權之類的方案,當然不會被同意。阿富汗那麼多部族,你憑什麼就能扶持起一個,大家承認並遵守其規則的中央政府?

所以就需要水磨工夫,扶持一隻在阿富汗最強勢最有組織的力量,讓他們去統合阿富汗,然後支援他們進入發展的正軌,至少變成一個“正常國家”,如果能夠達到巴基斯坦的程度,那就最好了。

這就是曹泰來到這裡的原因,作為一名基層軍官,他現在是這只普什圖“軍隊”的軍事顧問。

新塔利班的部隊,現在是巴基斯坦普什圖人與阿富汗普什圖人為主的混合體。幾十年對巴基斯坦的友好政策,使得當地的2000萬普什圖人,對於中國的信任度很高,而阿富汗普什圖人此時大約有1000萬多一些,佔阿富汗人的40左右,他們當然不會貿貿然信任中國,這就需要在巴基斯坦的他們同族兄弟,作為橋梁。

1989年初,塔利班部隊進入了阿富汗,其目標首先是統合首都喀布林東北的山區,哪裡本來就臨近巴基斯坦普什圖人聚居區,易於得到支援。他們在山區,重點也不是作戰,而是一個部族又一個部族的溝通談判,勇猛的青年加入塔利班,得到訓練;部分部族上層,到巴基斯坦的培訓班培訓,他們是未來新阿富汗的國家幹部;每個部族給予一定的物資,改善生活,先穩定下來;承諾每個部族,未來可以享受一定的國家企業股權,使得部族未來會有穩定的收入。

這樣的程序自然是緩慢的,但很堅實,山區的部族,最後大部分都接受了塔利班的統治,少數堅持與塔利班敵對的,自然是剿滅;有些中立,但不願服從塔利班的,與之盟誓,互不侵犯。

這樣的策略,親測有效後,開始向阿富汗全境推廣,其中自然少不了與大量其它軍閥的作戰——原時空塔利班的産生,本來就是因為蘇聯撤軍後,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神學院的學生,因此在他們的首領奧馬爾的領導下,從60

0多人開始,揭竿而起,終成大勢。

整整4年的奮戰,戰使得塔利班,逐漸發展成為阿富汗最強大的力量,目前其軍隊已經有8萬多人,而一個覆蓋城市到鄉村到部族的兼具國家行政與宗教性的體制,也逐漸形成。這使得接下來的進展,開始變得越來越快,而在塔利班佔領區,民間的秩序,開始得到迅速恢複。

曹泰所在的這只部隊,正是參與對首都喀布林最後攻勢的隊伍之一。塔利班已經考慮,在9月完成對幾個重要城市的最後攻勢,在10月建立起的阿富汗斯坦國家。

之所以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因為最困難的部分就是阿富汗的北方,這裡是非普什圖人的天下,核心就是烏茲別克、塔吉克、哈紮拉蒙古後裔)三大族群,塔吉克人口最多,大概佔阿富汗總人口25,哈紮拉和烏茲別克人各佔910左右,三族人口加起來,與普什圖人旗鼓相當。

這樣的人口比例,從塔利班到cfia中亞局,一開始都是想和平統一。然後發現,與這三大族群沒辦法談判,因為他們習慣了千年的軍閥統治,不可能讓塔利班恢複中央管制。唯一的辦法,就是幹掉其上層,打成一片散沙之後,才能變成“良民”。於是一場漫長的針對三族上層的戰鬥開始了。

其中塔吉克的人雖然最多,但反而相對容易搞定,因為他們並非阿富汗北方最強大的勢力,這就像是塔吉克在蘇聯中亞五國中,屬於最弱的一個一樣。其上層首領馬蘇德,其實是塔吉克族貴族世裔,靠著家族的光環,又帶領塔吉克人,在潘傑希爾山谷抵抗蘇聯出了名,其副手沙裡夫也頗有名氣。

但問題是,塔吉克人的軍閥軍隊,戰鬥力不行,所以在所謂的三族北方聯盟中是最早潰敗的,在中國提供的精確衛星情報之下,塔吉克軍隊在潘傑希爾山谷的山地戰中,幾個月時間就被“磨死”了,馬蘇德和沙裡夫等高層,都死於非命。其後塔利班還花了很大力氣,在潘傑希爾山谷恢複了統治秩序,建立了一直到村莊的行政體系。但這樣的代價是必須付出的——潘傑希爾不反,塔吉克人就不會造反。

第二個民族哈紮拉與塔利班之間之間的戰爭,其特點就是非常血腥。因為他們與塔利班的普什圖人,幾乎是世代血仇,有點解不開的那種。

哈紮拉人是歷史上蒙古帝國對阿富汗征服者的餘脈,蒙古人征服各國的時候,屠殺是標配,無數的普什圖人,自然死於血泊之中。這種仇恨傳承下來,等到蒙古帝國衰亡,普什圖人重新統治了阿富汗,其統治者們自然也長期屠殺哈紮拉人,使得他們世世代代,對普什圖人充滿了仇恨。而且他們是什葉派穆斯林,與普什圖人、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這樣的遜尼派,還有宗教矛盾。

所以塔利班,憑什麼能夠和平地解決哈紮拉問題呢?只能是靠戰爭,哈紮拉對塔利班,打得極為堅決,很多地方甚至連哈紮拉婦女都上陣作戰,但他們的武器,遠遠落後於被中國武裝的塔利班,花了2年多的時間,塔利班終於徹底鎮壓了哈紮拉人的反抗,收繳了民間的武器彈藥,把他們重新按照村莊為編制,實行了行政管制。

有趣的是,哈紮拉人還曾經找到中國,試圖讓中國人支援他們。因為他們也是黃種人,與中國人在長相上有點類似,畢竟是蒙古後裔嘛。不過中國當然沒有答應,開玩笑,這幫家夥,都是當年屠殺北方漢人的蒙古獸軍的後裔,就因為長相相似,中國人就要支援你們?做白日夢呢。只不過那是哈紮拉人祖先們的罪孽,中國人也不會再專門針對他們的後裔報複,但當然也不會對哈紮拉人,有任何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