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美國記者的中國沖擊(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65章 美國記者的中國沖擊
邁克爾.希爾齊克忙得滿頭大汗,他在搬運著剛剛購買的傢俱和日用品。
邁克爾是《華爾街日報》新任駐華記者,不過他不可不是什麼著名記者,只不是一名普通的記者,得到這個駐華的工作,讓他很興奮,對於這個全球經濟最強盛的紅色大國,他是非常好奇的,中美之間的敵意很深,美國的報紙對中國的報道,當然都是負面的,不過美國的民權和學生運動,一直是有很大影響的,其中的很多人,都是中國的崇拜者,從他們那得到的很多資訊,與美國報紙的報道,是截然不同的。
無論如何,來到中國,對他個人而言,很有點冒險的味道,不過這才有工作的刺激。有進取心的記者,來中國或者去蘇聯,才夠味嘛。
華爾街日報作為“商業財經”報紙,在華記者站的總站駐地,並不是華京,而是平津市,目前有十多人,大部分其實分駐其它中國的重要城市,例如中國的首都華京,以及滬蘇、重慶、新加坡等地。
邁克爾其實從下飛機開始,就知道此前在國內看到的很多西方關於中國的新聞報道,純粹是胡說八道,因為第一眼他就確認,平津是世界級的繁榮大都市,而擁有如此繁榮大都市的國家,自然不會是什麼西方媒體描述的黑暗殘暴之國。
他本人算不得什麼有著強烈的意識形態傾向的人,單純是喜歡記者這份工作罷了,但他也不是天真的人,什麼是政治正確,他是很清楚的,想要長期幹駐外記者這份職業,符合美國的政治正確,當然是前提,至於不正確那是沒辦法的,他能得到這份工作,是因為他夠老練,可不是因為夠天真。他對gc主義也談不上好感,自然也不會先天就傾向於認為,中國是什麼人間天國。邁克爾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觀察。
平津的繁華還是讓他震驚,老實說,基礎設施就比他熟悉的紐約好多了,雖然這個時代美國的基礎設施,還沒有老化到後世被鄙視的“第三世界”的程度,仍然在全球,都被視為繁華先進的大城市。但至少,幹淨和美觀的程度,紐約是比不上平津的。
東方的大城市,與美國自然風格迥異,無所不在的東方風情,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這個西方人,這裡是異國他鄉。由於1:5的強制綠植比,這個城市簡直是大得沒邊,比紐約大多了。剛來的那幾天,邁克爾住在賓館裡,每天都出去觀察這個1500萬人的巨大城市,這裡每一個城區都是隔開的,需要乘坐輕軌,穿過綠植和農田,每天從最現代化的城區,快速變幻到農村,又快速抵達另一個不同特色的城區,這是他從來沒有過的奇異感覺。
因此他的第一個深刻印象,就是在美國聽說過的,中國是對任何世界大戰,準備最充分的國家。單單這種城區分佈,就讓他體會深刻。這個時代正是西方人對核戰爭最恐懼的時代,他當然關注這個,所以結論很清晰,如果中國人摧毀了紐約,同等的核武力下,恐怕美國只能摧毀一小部分的平津。
在他報到的時候,日報的駐華首席記者赫斯特,熱情地接待了他,因為他們本來在美國就是朋友,這一次他能來中國,赫斯特也出了不小的力氣。他專門請邁克爾吃中餐。在赫斯特與他的交流中,邁克爾對赫斯特提及的幾點看法,印象很深。
赫斯特駐華已經兩年了現在各國在中國的記者,大約已經超過了1500人),作為華爾街日報的著名記者,他對中國的觀察,當然值得邁克爾重視。
赫斯特很健談,喝了兩杯酒後開啟話匣子,對邁克爾總結了他對中國印象最深的幾個重點:
第一,是平等。中國人非常強調這點,西方記者在華,根本得不到任何的特殊待遇,外國報刊,必須自己找辦公室、自己找住所,辦理一切事務,沒有任何費用優待。這和他們在蘇聯,或者其它國家得到的優待,完全不同。這點還不如那些留學生,至少他們的學校會幫忙。
中國人對待西方記者,就像是對待那些來華的旅遊者一樣,除了記者們,必須到外國記者管理部門登記以外,幾乎就是不管不問的,只有在政府有相關對外國記者的新聞會之類的時候,會來電通知。
赫斯特剛來華的時候,對此很不適應,他原來擔任過駐蘇聯的記者,在蘇聯雖然擔心克格勃的滲透,但很多事情也能得到蘇聯的優待,但在中國倒好,基本上是不聞不問。
例如邁克爾的住宿,他得自己找公寓租賃,沒人管他,如果實在不熟悉,只能找同事幫忙。
第二,是蔑視。赫斯特從來沒有見過中國和中國人這樣的,對西方政體、西方文明、西方文化全方位蔑視的國家,尤其是年輕人。他甚至覺得就像西方白人的種族主義一樣,中國人對西方人有點逆向種族主義,很多人覺得西方人,就是一幫在歷史上短期得到了好運氣的蠻族而已。
“這可不是我們在蘇聯,或者其它國家,偶爾碰到的那種表面的蔑視,他們的蔑視下,仍然是對西方的內心羨慕,或者純粹是因為意識形態不同。中國人的蔑視可是真實的,他們是真的蔑視西方。”邁克爾還記得赫斯特當時的言論。
“這是個五千年文明綿延不斷的超
級民族,所以他們對自身的自信心,非常強,過去百年的屈辱,在他們看來不過是中國光輝歷史的短暫打盹的片刻,正因為是這種主流思想,所以看著西方幾百年的輝煌,他們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更何況,他們認為西方的輝煌,不過是強盜的殺戮和掠奪的結果罷了,只是野蠻人的輝煌。”
“邁克爾,歡迎來到真實的中國,一個蔑視西方文明、對自身文明和發展自信心爆棚的國度;一個已經是美國經濟總量3倍多的超級經濟大國;一個與我們的公開報道,迥然不同、欣欣向榮的大國。還有最重要的,我只能私下說說的,一個必然未來主導全球政治經濟的大國,它的力量,早已足夠替代美國包括整個西方,成為全球真正的霸主。”
第三,是開放。赫斯特告訴邁克爾,什麼中國的極權恐怖統治,實質上都是胡扯。中國與蘇聯完全不一樣,克格勃試圖盯著每一個人,中國的體制要強得多。他向邁克爾敘述了中國普通城區,民兵警察“朝陽大媽”的嚴密體制,他們根本不用監控他們這些西方記者的一舉一動,如果有什麼不妥,這套體系,早已將他們“揪出來”了。
正因為如此,中國對西方記者很開放,除了各級官方要預約,有時候還會被拒絕外,除了軍事禁區,中國幾乎不限制西方記者的到處採訪。實際上那些被拒絕的採訪,原因通常不是以為所謂的保密或保守,而是對方根本不在乎,懶得浪費時間而已,也是蔑視的一種。
也沒人來幹涉西方記者的報道,因為中國人都認為,西方記者是西方資本家的政治工具,西方所謂的“新聞自由和公正”,在中國人的眼中,不過是個大笑話,沒人相信。所以中國人覺得,西方記者們說中國的壞話,才是正常的,要是說好話,他們反而感到奇怪了。中國人又根本不在乎他們的報道,在西方引起的所謂負面輿論。這是一個極其強橫的國度,根本不在乎這些。
不過有一點不能做,那就是造謠,一旦被中國人發現記者造謠,那麼輕則驅逐,重則會觸犯中國刑法,會被判刑的。美國在華的外交機構,根本沒有力量幫忙說情,所以不要自己犯傻。中國人就是這個態度,你可以在報道或者分析中,根據西方意識形態帶節奏,但不能造謠,這是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