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前線之北馬裡亞納群島風雲

中國東方艦隊司令員劉華卿,與陪同的一席人員,望著南邊關島的方向,沉吟不語。他最近要向中央提出關於對北馬裡亞納群島基地發展的意見,無疑他的意見,幾乎會是決定性的。

中國雖然控制北馬裡亞納群島,但最近的幾十年,在這裡都很緘默,這當然是因為此前海軍力量不濟的原因。

在幾十年前的1943年,中美協商結盟打擊日本的時候,雙方並沒有談到北馬裡亞納群島的問題,當時很明顯,美國的關島被日本佔領,而關島離開北馬裡亞納群島的主島塞班島,僅有90海裡166公裡),理所當然是美國去打,收複關島的時候,順帶打塞班島戰役嘛。

李思華當時也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雖然按照資本主義世界的“法理”,日本對於北馬裡亞納群島是有主權的。包括關島在內的馬裡亞納群島群島,關島曾經屬於西班牙,在美西戰爭後被西班牙割給了美國;而北馬裡亞納群島屬於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列強協議將之歸屬日本。

但是在1943年中美協商的時候,中國並不知道日本後繼能夠瘋狂到這個程度,使得中國徹底消滅日本本土的機會出現即澳日移民4000多萬,本土只剩下2700萬人)。當時既然沒考慮完全佔據日本,自然也不會考慮小笠原群島,以及更遠的北馬裡亞納群島這些“第二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當完全佔據日本的契機出現後,這兩個群島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中國當然要爭取,這兩個群島,對西太平洋的海權太重要了,有了這兩個群島,就相當於將中國的海權,再外拓一千五百公裡,相當於佔領了第二島鏈的一半。

在初期中國與美國的協調中,美國人當然是完全拒絕的,他們想完整地控制太平洋的海上霸權嘛,但當時大家還在對日本共同作戰,美國還不能太得罪中國,所以言辭是含糊的,當時美國內部的主流想法,是讓給中國臨近日本的小笠原群島,但美國要完整地控制包括關島在內的全部馬裡亞納群島,這種口風也透漏給了中國,美國人自己也覺得,如果美國連小笠原群島也佔了,自然會讓中國不安,這是對中國佔據的日本,明顯的進攻態勢嘛。

這個結果對於當時的中國也是可以接受的。不過最後李思華還是有點不甘心,當時她做了一個最後的嘗試——那就是用核導彈來訛詐。

中國對日本本土的兩顆核彈的結果,讓當時原子彈還未成功的美國深受震撼,而他們之前在馬裡亞納群島的攻勢,並不成功,在中國間諜高倉的勸說下,無論是陸軍的石原還是海軍的山本,對於這兩個群島都是空前重視,新時空日軍南洋派遣軍,足有120多萬人,是原時空的3倍,所以在塞班島等島嶼的兵力,遠遠超過原時空。在小笠原和塞班島幾個重要的島嶼,在佔領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後,全部守軍的數量,高達28萬人。

例如在塞班島,守軍足有8萬人,原時空只有3萬,在武器彈藥的充分上,也是遠超過原時空。這讓美國人的進攻屢屢受挫,損失慘重。老實說,在瓜島損失了8萬美軍後,美國實在不願意在塞班島,或者小笠原群島的硫磺島這樣的戰役上,死傷同樣慘重。

西元1945年8月,日本本土在被中國核爆之後,被迫投降。小笠原群島的守軍立即動搖,因為在山本死後1944年11月),日本海軍式微,在陸軍做主之下,靠近日本本土較近的小笠原群島,被歸入了本土防禦的編制,屬於日本本土陸軍管轄,實際上就是舊日本與新日本做了切割,以小笠原群島與北馬裡亞納群島為邊界,各屬一邊進行防禦。

小笠原群島既然屬於本土管轄,那麼自然屬於應該遵守天皇詔書、被命令投降的一類。所以在中國送了一堆日本高官,到該群島“招降”後,這裡的日軍最後投降,少部分負隅頑抗的,在中隊登陸後,也被消滅。

此前死硬派的中將慄林忠道,被歸屬於澳日,調到澳洲去組織山地防禦戰了,本土派出的小笠原群島守將,是此前在關東軍東北會戰的時候,吃過解放軍大虧的秦彥三郎中將,他的抵抗意志,本來就不算太強。

這個群島上,日本稱呼的父島25平方公裡),以及硫磺島20平方公裡),還有南鳥島1.2平方公裡),都有機場。

因此在1945年9月中國佔領小笠原群島後,除了“人口換種”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對幾個機場進行維護升級,到1945年11月已經可以作為戰略轟炸機的基地——意味著中國可以從島嶼陸地,對北馬裡亞納群島進行戰略轟炸!

對於北馬裡亞納群島有了軍事上的幹預權,當然與美國談判的餘地就不一樣了,而此時美軍仍未攻下塞班島,因為攻擊的重點在於澳大利亞嘛,美軍佔領瓜島,獲得進攻澳洲的基地以後,由於中國佔領了日本本土,關島與北馬裡亞納群島的戰略地位,急劇下降,並不需要美國抓緊時間佔領——這兩個群島的最大意義,當然就是作為海上進攻日本的出發基地,而在中國人佔據日本以後,當然會對美軍佔領這兩個群島“芒刺在背”。

中國此時根

據原來日本對這些群島的“領土法理”,要求美國將北馬裡亞納群島的攻擊,交給中國。日本將併入中國,北馬裡亞納雖然偏遠,但也是舊日本的領土啊。

關鍵在這裡,中國直接放出了威脅,那就是如果美國不答應,中國的戰略轟炸機,將直接核爆塞班島、提尼安島天寧島)和羅塔島這三個北馬裡亞納的主島,關鍵是還有仍被日本佔據的關島。島島嶼那麼小,一旦核爆,意味著未來雙方都無法使用。中國表現了公開的強橫的態度——得不到我就要毀了它,免得以後你們美國人,利用這個群島和關島,來打中國的壞主意。

這當然讓美國和美軍都氣得七竅生煙,美國並不承認中國對日本的主權,更不要說北馬裡亞納群島了。但在1945年底那個時刻,他們覺得確實沒辦法,誰讓美國還沒有核彈呢?中國人的訛詐,其實就是,要不然大家一拍兩散,要不然美國重佔關島,而中國佔領北馬裡亞納,大家各分一半。

美軍此前的戰略,是先打塞班島二次戰役,然後再順勢收複關島。結果就被中國訛詐了。最後無奈只得同意,總不能不要關島吧?這裡的條件要比北馬裡亞納好得多。

當時美國人也有自己的考慮,中國人的海軍如此之弱,未來如果中美沖突,非核戰爭下,美海軍重新佔領北馬裡亞納是容易的,先讓中國人一頭吧。

在這樣的奇葩條件下,中國才終於佔據了北馬裡亞納大部分。與美軍收複的關島相比,這裡的條件相對較差,但仍然可以容納龐大的建設。

美國佔據的關島,單島的總面積,高達549平方公裡,這樣的條件,絕對堪稱“不沉的航空母艦”,原時空的人口規模,都達到了17萬人,對美軍基地形成了人力的支撐。

而北馬裡亞納群島,面積有46平方公裡,看上去相差不多,但是由15個島嶼組成,最大的塞班島是185平方公裡,相比關島還是差了很遠。其它有兩個大島,天寧島是102平方公裡,羅塔島是85平方公裡。

由於羅塔島太過靠近關島,美國堅決不肯讓,最後中美達成的協議是,羅塔島併入美國關島軍事管轄區,中國獲得除了羅塔島以外的其它北馬裡亞納群島,總面積還有378平方公裡左右。美國其實就是用羅塔島擋在關島的北面,與中國隔開,免得中國未來的軍力,直接威脅到關島。

中國對於獲得在北端的塞班島和天寧島,已經是心滿意足了,這兩個島嶼並不小,可以做很多文章。要知道整個小笠原群島,不過是104平方公裡,堪堪與天寧島差不多。

在徹底擊敗日本以後,中國在小笠原群島的3個主島到北馬裡亞納的2個大島,總共設定5個綜合軍事基地,就開始了長期的建設。

相關建設,一開始就是“人種替換”,這裡的軍事色彩太濃,因此需要最可靠的居民,來形成對軍事基地的支撐和外圍。所以原居民全部被遷徙,而替換他們的,都是屬於精銳民兵的漁民家庭。在這裡,全民皆兵,可不單單是一個口號。在劉華卿到來的1976年,塞班和天寧兩島,各有10萬人左右,小笠原群島的條件較差,但也有約10萬人,現在屬於3個縣,塞班縣、天寧縣,以及東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