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美國1966與cfia

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正在國會演講,他的目的,是讓國會在此後他“偉大社會”計劃需要透過的各項法案中,予以充分的支援。

約翰遜與肯尼迪一樣,擅長演講,此時他娓娓道來,金句頻出,不少議員們都聽入了神,覺得約翰遜和肯尼迪一樣,真的是擅長煽情啊。

“……在這場變革中,我們的命運,只有仰賴全國人民始終如一的性格及信念,我們的祖先——那些離鄉背井的異鄉人,勇敢但也受過驚嚇的異鄉人,來此尋找一塊個人可以自主、自由生活的地方。他們和這塊土地訂下公約,公約的立意是公正,用自由書寫,受團結的約束,它註定是被用來激發全人類的希望。而且它仍然約束著我們,只要我們遵照條款,我們就一定能繁榮起來。”

“……美國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在信仰基礎上的國家。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闡述該信仰的偉大誓詞,仍然在每個美國人的心中回響:人人生而平等,被管轄者同意的政府,不自由、毋寧死。那些誓詞不是花言巧語,也不是空洞的理論。兩個世紀以來,美國人民為之前僕後繼、流血犧牲,今天晚上,為了捍衛我們的自由,美人在全世界,冒著生命危險,屹立在各自的陣地上……”

也有的議員在內心腹誹,他孃的入侵伊拉克去爭奪石油,可算不上什麼捍衛自由。至於美國的先輩,尋找土地和立下公約,以屠殺印第安人的方式贏得自由嗎?漂亮辭藻來掩飾美國的不擇後段,但這是美國現在要做出的必要姿態,不是嗎?

“我認為偉大社會並不是一大群,聽命從事,不求變化又不事生産的螞蟻。它應該適應刺激的事物——不斷地變化、試驗、探索、失敗、休整,然後再試驗——總會有收獲的。我們每一代,都必須用我們的辛勞和汗水,將我們的傳統保持下……”

馬丁內茲禮貌地對約翰遜的“精彩”演講鼓掌,作為一名來自南方密西西比州的新晉民主黨眾議員,他在國會的影響力還不大,年齡也只有30多歲,在國會屬於少壯派。不過也沒有人敢輕視他,熟悉內幕的人都知道,此人的背後金主,有著先鋒集團和德州財團,他與這兩大財團以及其它一些近年來開始冒出頭來的新財團的頭麵人物,都非常熟悉和親熱,未來的前途,可謂不可限量。

馬丁內茲的內心,正在吐槽:“美國佬果然他孃的是最偽善的,幹了一大堆爛事,然後什麼都可以說成是為了自由和民主,還能讓自己自我感動一把,太惡心了。”他在美國已經呆了十多年,但進入國會以來,看到的美國做派,仍然讓他覺得大開眼界。

馬丁內茲真正的名字是馬天養,他來自中國的香港。父親是一名白人爛崽,母親是華人,在香港解放前,父親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是母親養育他長大。他的外貌如同日本人曾經發現的那樣,遺傳了更多白人的特徵。

<101nove.fia看中,從11歲起,就開始進行以適應西方社會為基礎的特殊訓練。在17歲來到美國後,cfia為他安排了在美國的全套身份,他甚至有了美國的“父母”,一個父親是白人、母親有著印第安血統的拉丁人的家庭,由於父親在美國著名的傑富瑞集團擔任中層領導,所以這個家庭是美國典型的“上中産階級”。

18歲那年,他考上了密西西比的法學專業,開始逐步完全融入美國社會,等到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已經是密西西比州小有名氣的律師了,得到了包括先鋒集團在內的好幾家財團的青睞,這使得他迅速積累了資本和人脈,三十歲以後,他開始對政治發生興趣,在1964年終於當上了眾議員,成為美國政治新星之一。

馬丁內茲並不知道在美國的兩院中,還有沒有自己的同志,不過他私下的猜想,國家總歸不會只放他這一條線,當然他也不會去關心這個,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馬丁內茲當然不知道,從李思華和唐幹林的角度,類似馬丁內茲這樣的情況,正是近年來cfia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國情報機構在美國的活動,與蘇聯大不一樣,蘇聯kgb非常直接,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軍事和軍工情報上,所以他們發展間諜,是比較急功近利的,而且對應的正是美國f101nove.ia最重視的防諜領域。

但中國的情報活動要低調得多,李思華並不重視從美國取得“即時”的軍事和軍工情報,本來就知道原時空的歷史大勢和要點嘛。她更重視的,從來都是對美國金融、産業和商業領域的滲透,所以一開始的策略就很明顯,還是從財團入手,在美國建立起龐大的財閥勢力,然後用錢開道,在美國幾乎就無往不利。蘇聯kgb的那種策略,在她看來,只能是用“o”來形容。

在美國,有錢就有人脈、就有勢力、就有影響力。透過財團的影響力和操作,中國的特工人員,就可以滲透進入美國著名的科技大公司的要害部門,控制一些美國主要的商業平臺,甚至引領部分美國重要的産業領域。最終在政治上,也可以形成遠比蘇聯更有效的情報網路。

例如馬丁內茲能當上眾議員,就是在這一張

無形之網的基礎上,他有了資歷,又有足夠的競選資金,還有媒體和財團幫他說話,一切就水到渠成。換了蘇聯的套路,讓他們推選一名美國眾議員試試?

在蘇聯意識形態對美國人的吸引力衰退後,蘇聯kgb在美國的能力,其實是衰退的。而從李思華和唐幹林的角度,完全可以驕傲地說,中國在美國的情報網路,人員恐怕是蘇聯組織的幾十倍,而在美國的工作能力,是蘇聯的百倍以上,現在單單是在美財團的資本能力,就超過了百億美元,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美國,怎麼可能不構成龐大的勢力?<101nove.fia在美國的各路財團,都已經超過了10個,在金融界赫赫有名,又滲透進入了數十個美國最重要的産業和科技領域,這等成就,蘇聯如何比得上?這些財團暗地裡彼此呼應,已經是華爾街中重要的一股勢力。

這些年,唐幹林下大功夫的,一直是人員的安全性。美國的情報人員,現在幾乎都變成了單線聯系、可以隨時斷線的組織體系,明明關鍵的各種職位,都是自己人,但他們彼此之間並不知曉,他們的各種立場和工作,都是根據組織上級的指示來形成。

真正的情報指揮人員,都是處於完全脫離“一線”的安全位置,例如一個公司內部的最高指揮,可能反而是這個公司中的一個不起眼的清潔工,而不是高管,這個清潔工才是掌控大局的、被認為最忠誠可靠的同志。

在每個機構或公司的外圍,又部署了充分的安全和警戒力量。例如同樣是上述公司的例子,也許在它的外圍,從警察局、當地fbi、黑幫,甚至是商業體,都有打入這些機構和組織、負責安全警戒的同志分佈,他們默默地在美國工作生活,核心的使命就是保衛“公司”。

這就是李思華的“冗餘”戰略,用美國財團在美國賺到的大筆資金,在美國就養得起各方面大量的人員,形成縱橫交織的網路,構成龐大的勢力和人員規模,這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的空前規模的地下情報網!

單單是從中國歷年派遣來的本國情報人員,就有數萬之多,更不要說那些在拉丁人和少數美國人中發展的外圍成員了,現在在美中國情報機構,正式人員的規模就超過了10萬人!而很多不知情但可以驅使的外圍人員,規模更是可以達到數十萬之眾。這是蘇聯根本養不起的,中國也是結合了財團收入、黑幫上貢,以及同志們在美國的工作所得,才能長期維系這樣的超級網路。

也不要說美國的fbi是笨蛋,主要還是中國情報滲透的領域,正是他們最不重視的,中國龐大的情報網路,幾乎不去觸碰美國的軍事、軍工、情報這些敏感領域,全部摒棄對短期情報的追求,著眼於長期水磨工夫的“水到渠成”,這就讓fbi根本不可能發現,中國在美國,居然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的情報網路。

所以二十年以來,雖然發生的叛逃或者暴露事件,也不下十幾起,但都沒有構成嚴重傷害。

例如最典型的一次,有一個叛徒出賣,他是在target工作的,fbi根據他的口供,逮捕了他的上級,結果那個人奇怪地對fbi說道:“我平常就覺得他精神上有問題,現在看來果然是的。如果我是間諜,那麼混在target這樣的純商業機構裡幹什麼呢?統計target的資料彙報給中國嗎?讓中國佬知道美國人是如何運作商業銷售嗎?他們要這些所謂的情報幹什麼呢?”

fbi的特工也覺得很荒謬,最後釋放了叛徒的上級,雖然對他監視居住了兩年,最後他們把叛徒送進了精神病院。

所以真正的風險,只能來源於一種極小的可能性——如果唐幹林身邊的幾個人,發生了叛變的情況。當然,對於這種高層領導,是監管極嚴格的,而且他們每一個人,也只知道自己負責的那一部分網路,對於整體戰略、規模和範疇,都只有李思華和唐幹林兩個人知道,除非這些人在一起,全部把自己所知,拼到一起才可能。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因為中國是一個蒸蒸日上的國家,這讓所有的情報人員,對祖國都有信心,不會發生對國家、信仰失去信心的情況。否則一個每天衰落的國家,要保證所有情報人員基本的忠誠性,就會變得困難,總有一些人,會失去信心,琢磨著另謀出路。再嚴密的網路組織,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會出現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