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石破天驚的人民分紅

仔細修訂好提案上的每一個字,李思華準備動身去主席那裡,和他討論自己的這份提案,準備參考主席的意見,完成修改後,再提交政治局討論。

她站起身來,莫名覺得有點緊張,她按了按胸口,心想,或許是因為這份提案,可以說的上是“石破天驚”了,前世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都沒有能實施,而她,想讓中國成為第一個吃“禁果”的國家。

主席已經在他的居所等待她,看著她進門,笑呵呵地向她問好。但看到她嚴肅的神情,主席也收斂了笑容:“看來你今天的事情很重要。”

李思華點點頭,沒有說話,把手中的提案報告遞給了主席。主席點上一根煙,仔細地看了起來。

有點坐不住,李思華在主席的小院裡漫步起來,小院裡搭了葡萄架,還種了一些蔬菜,可能是夫人搞的吧,主席最多幫幫忙。她漫無邊際地想著,內心逐漸平靜了下來。

她走回主席的對面,坐了下來。主席神色嚴肅,煙缸裡已經有好幾個新的煙頭,顯然他的心思全部在檔案的內容上,思考的壓力,讓他的煙一根接一根,就沒有斷過。

良久,主席一拍桌子,突然站了起來,臉上滿是煥發之色:“石破天驚!你這是要九州震蕩風雷起,是要將我們社會主義的體制,往前大大推一步呀。怎麼會突然想到這個主意的?”

李思華內心大定,主席這是對這個提案非常贊賞了。

她笑著說道:“其實不是剛剛想到的,想了很多年了,但以前一直覺得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現在我認為時機和條件,都初步成熟了,才拿了出來。”

李思華提案的核心內容,就是“人民分紅”。西元1955年,中國gdp達到9200億元,在1956年會突破1萬億人民幣,預計全部黨組織國企的收入會突破6200億元,淨利潤會突破360億元不到6),她的計劃就是在1956年底,拿出利潤的10,即36億元,對佔全國人口總數約80的底層人民進行分紅,36億元分給約6億人,每個人平均只能分到6元,看上去不多,但這是一個石破天驚的開始!更何況那個時代的6元,也足夠全家吃一頓非常好的大餐,或者買一堆日用品。

這6元,是在第三代計算機普及到地方政府和銀行分支機構的前提下,考慮實施的,銀行為每個人分立“人民分紅專項基金”賬戶,人民憑身份證,到國家銀行,領取一年有效期的編號消費券,消費券在銀行領取時,加蓋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後,即可以在社會上任意使用,商家出售産品拿到消費券後,到銀行換取現金,銀行回收消費券後,上交銷毀。

為此,還要在財政部下面設立專門的分紅管理部門,即“人民分紅基金管理中心”。

她神色嚴肅下來,說道:

“我最早的動機,來自於前世對原時空的困惑。例如在2019年,gdp接近100萬億人民幣,國企總收入62萬億,稅後淨利潤2.8萬億。但是這些收入、利潤,和底層人民有關系嗎?”

“當時的國家政策,是以精準扶貧的模式,按照2018年來看,中央和省市幾級總投入超過3000億元,總量並不低,用來改善最貧苦人民的生活。”

“但是這並沒有解決社會主義的一個大缺陷。那就是人民群眾與國家經濟體系之間,是隔了一層的,是基本斷絕的。理論上的全民所有制,底層人民都是股東,可是股東享有的權益呢?國企的好壞生死,與群眾自己直接的收入,有任何關系嗎?國家可以說國企賺的錢,用來進一步投資、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公益事業,都是為底層人民提供利益,但這種利益是缺乏直觀感受的。長此以往,很少人民群眾,會覺得國企的發展,與他們之間有任何的關系,他們會對之冷漠——國企都是國家和上層或者部分團體的利益,不是他們這些人民的利益。”

“更嚴重的是,國企因此就逐漸變成了少數人的利益。這還不如資本主義企業呢,其股東都能獲得分紅,甚至參與管理。”

“這顯然是社會主義發展上巨大的後患。人民分紅,就是要樹立一種正確的觀念,建立一種經濟上國企與人民直接的聯系。國企是底層人民的企業,每個底層人民,都是黨組織領導下國企的股東,享有分紅權,因此也享有監督權,也有義務幫助國企更好地運營。”

李思華想起前世,那些讀不起書,早早含著眼淚回家務農甚至嫁人的小姑娘,內心就是一陣陣的絞痛,當時的黨組織和國企幹什麼去了?精準扶貧前,底層人民生活再困苦,國企的利潤,也不會有一分錢分到他們的兜裡,人民還算是全民所有制的股東?扯淡嘛。

主席臉色肅穆,說道:“是啊,我們黨如果忘了自己是底層人民的代表,變成了官僚階級,就不會把底層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李思華定了定心神,繼續說道:

“這個計劃還有經濟上的考慮。例如全部都是以一年期的消費券來分紅,而不是現金,這就是不讓人民都把這個錢存起來,而是讓他們每年都去消費掉,或者用來交學費

等用途。這是消費拉動市場,我們正逐漸走向投資與消費拉動經濟,雙向比較平衡的時代,消費多了,産業才能有更大的市場。”

“國企的利潤,過去我們都是用來推動産業規模不斷擴充套件和提升科技水平,現在要增加一個消費,隨著未來國企利潤規模的擴大,我計劃最後人民分紅要達到全部利潤的20。”

“我們的分紅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美國會搞直升機撒錢,直接向美國人發錢,問題他們這個錢,是印鈔機直接印的,並不是社會財富中拿出一部分,這會導致通貨膨脹,導致人民手中自己的鈔票變毛,價值下降。而我們的則是來自利潤,是真實社會財富的一部分。”

“例如在原時空2018年,如果按照我們的方案,分紅20利潤,那即是5500億元,當時是14億人口,底層人民算11億,每個人可以分到500元,每個家庭按4人算,就是2000元,這幾乎可以滿足底層人民一個月的生活所需。別看每年只多了一個月的收入,這些家庭會多很多生氣的,一點點生活的改善,對於他們都是非常欣喜的。”

主席幽幽一嘆,說道:“是啊,孩子們能交得起學費,能多吃幾次肉,加兩件衣服,或者家裡能添置一兩件東西。甚至,能多一些鄉寨做題家。”他從李思華那,早就知道了“小鎮做題家”的梗。

主席又問李思華:“頂層收入的20人群不考慮了嗎?會不會讓他們感到不公平?”

李思華堅決地回答:“不考慮。我們會說清楚,gc黨是底層人民的黨,黨組織管理下的國企,屬於底層人民。20高收入的人群屬於人民,但不屬於底層,不具備分紅資格。20高收入人群,在國家許可下,在國家

資源支援下,已經取得了遠高於底層人民的收入,他們應該滿足,難道要我們用更高的稅收來調節嗎?要是不滿意,想拿這點可憐巴巴的分紅,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收入主動降下來。”主席哈哈大笑。

她對前世的所謂“第三次分配”,說白了就是慈善分配,是不以為然的。社會主義要靠慈善?那作為底層人民代表的黨,幹什麼去了?

她向主席進一步解釋她的想法:

“這是社會主義的福利政策,美國和西方正在大力建設和發展他們的福利社會,企圖以此來壓倒社會主義國家,爭取國際民心。但他們的福利政策,是以高負債為代價的,而且有些福利過頭了,會滋養一大批懶漢。北歐那種國家人口少,資源多,又在二戰中佔了作為供應國的大便宜,養得起。我們這樣的國家可不行,所以這種人民分紅,只是補充生活的不足,但金額無法讓有些人可以躺平不幹活,本質上,我們的人民必須是真正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