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中國衛星帶來的珍珠港時刻

中國共和歷2797年西元1956年)1月1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指揮中心。

<101nove.rt顯示器,在他的身邊,馮布勞恩同樣緊緊盯著顯示器,顯示器中呈現出來的,正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的現場,高聳的火箭下,人員已經撤離,發射即將進入倒計時。

<101nove.rt顯示器,影象出現了,是華京中央軍委指揮中心的鏡頭,主席和李思華的影象呈現了出來,他們在中央直接觀看著現場的發射過程。

這顆衛星本來計劃是1954年下半年就發射的,但為了讓衛星更完善,直接實現兩個目標——返回式和科研裝置的重量超過300公斤,拖延了兩次,先推遲到1955年的下半年,最後又改到了新一年的1月1日,直接將它作為對中國人民的新年獻禮。衛星仍然命名為“東方紅1號”。

電話接通,錢學神向主席請示:“準備完畢,請求批準發射!”

主席簡短地回答:“同意發射!”

指揮員開始倒數:“……9,8,7,6,5,4,3,2,1,點火!”

發射控制臺操縱員按下發射按鈕,火箭底部火焰燃起,降溫的水,瞬時變成水汽,底部有著大量的白煙,火箭開始緩緩上升,錢學神和馮布勞恩的呼吸似乎都停止了,他們的眼睛眨都不眨,這個時候他們無從思考其它的事情。

火箭速度越來越快,升得越來越高,很快變成了一個小點,然後已經看不見了,各種測控參數列明,發射成功!

指揮大廳內爆發出雷鳴的掌聲,但這只是前半段的成功,錢學神和馮布勞恩的心理,仍然並未鬆懈,他們等待著最後的訊息。

過了一會,通訊員接到電話,他聽完轉頭向錢學神們激動地報告:“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衛星上播放的《東方紅》樂曲,音色優美,清晰洪亮!”

指揮大廳內立即沸騰了,大家歡樂得跳了起來,錢學神和馮布勞恩,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們彼此熱烈擁抱,又和湧上來的其它人擁抱,很多人熱淚飛揚,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步,具備就像是人類第一次直立行走那樣的重大意義!

中央軍委的指揮中心內也是一片歡騰,在場的國家領導人彼此祝賀,喜慶的氣氛,洋溢著整個中心!

李思華命令:“立即安排新聞播報,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的偉大新成就!”

中央隨即召開了一個政治局常委會,對衛星發射成功後的形勢進行討論。

主席非常高興,道:“我們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件,人類進一步征服自然界的新紀元,從此開始了。這算不算是東風壓倒了西風?”

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來,恩未笑著接道:“我看算!在大炸彈之後,我們又給了西方一個雷霆嘛,不要以為只有他們,才能研發出全新的科技,我們中國人一樣有這個能力!”

李思華笑眯眯的,心情很好,這可不僅僅是科學上的意義,在國際戰略上影響大了去。主席眼神轉向李思華:“衛星發射成功,必然對國際上産生一定的影響。你有什麼看法?”

李思華收斂了笑容,開始認真地說道:

“正面影響肯定是巨大的,這一次我們衛星發射成功,對於國際上尤其是對於美國的震撼,將遠遠超過大炸彈那一次,這一次在他們看來,可能可以與珍珠港事件相提並論,美國人很可能會當成是一場戰敗。”

大家都非常吃驚,美國人肯定震驚,但是會到這個程度嗎?劉韶其問道:“至於嗎?大炸彈可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威力武器。”

李思華肯定地點點頭,說道:“非常有可能。大炸彈那一次,美國和西方到現在為止,包括其上層建築,大多數還是認為,我們當時是提前發現了這個科技前景,提前投入,所有我們才第一個有了大炸彈,對他們來說,感覺是我們的幸運,充滿了偶然性,並不是我們的科技有多厲害。”

“但這一次就完全不一樣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後,美國和西方,再也不會認為中國是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而是他們確實在科技競爭中落後了,這種落後的震撼,對於他們是破天荒的,當然不一樣,所以大機率美國人會視之為美國科技上的珍珠港事件,是一次科技戰敗。”

“美國人一向自詡為科技領先,但一敗於大炸彈,二敗於人造衛星。美國社會和民心,必然因此而震蕩。”

大家這才明白過來。李思華繼續說道:

“這一次事件,對全球的影響也會很大。中國的國際聲譽將大大提高,對於所有的社會主義力量,影響力也會大漲,還激勵了各國革命者對於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信心,正面效應是巨大的。簡單地說,從此世界上再沒有任何國家或者組織,敢於蔑視中國的力量了。”

大家又都呵呵地笑了起來,主席卻聽出了李思華的話裡有話,問道:“有正面效應,必然也有負面效應吧?”

李思華點

點頭,說道:“這會強烈地刺激美國和西方,他們對我們的警惕性會更高。而美國會像被刺了一針似的,驚醒了他們在某些方面的努力,全球高科技的競爭,將由此趨於激烈。”

“最大的一個負面效應,就是會讓美國從此對於發展科技變得極為重視。在之前10年的時間裡,美國社會對於傳統的理論教育,給予了很大的限制,學生們的學習時間和作業量,減小了很多。而且中學生學習數理化的時間很少,科學家被看成書呆子,得不到社會上應有的重視,這一時期,很多科學家由於缺乏經費,紛紛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但在經歷發射人造衛星的沖擊後,美國一定會重新重視基礎教育,社會上不會把科學家,當成書呆子來罵了。”

眾人都收斂了笑容,這可對於中國不利。李思華繼續說道:

“不過這是歷史的必然,冷戰本身就會推動美國高度重視科技發展。衛星事件,只不過加快了這個過程而已。按照我們最新的情報,蘇聯很可能在1957年下半年發射衛星,只不過被我們搶先了而已,即使我們不發射,到時蘇聯人也會發射,震撼是一樣的。”

主席深沉地說道:“我們不能寄希望於美國人醒不過來,這是妄想。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我們只能是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美國人強,我們就要比他們更強。”

接下來大家討論了中國衛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計劃。李思華解釋說,最近5年的重點,是通訊和遙感衛星。衛星通訊克服了無線電通訊的種種弱點,而遙感衛星則能夠獲得大量情報,這兩者是當午之急,尤其發展出來,將大大提升我事的能力。

在5年之後,逐漸開始發展導航定位衛星體系和遙感衛星中的氣象衛星分類。導航衛星系統估計要發展1520年,但成功後,軍事上精確打擊的時代就到來了,而在服務國民經濟上的作用,更是巨大。

總體上,就是遙感、通訊和導航3大系列,但也還會發展一些新技術試驗衛星和空間探測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