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尼赫魯的一日三嘆息(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77章 尼赫魯的一日三嘆息
國大黨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那格浦爾。
尼赫魯在窗臺上出神地望著街頭,典型的印度特色,到處是牛車和牛,間雜著少數的轎車。街頭小食鋪散發的混雜咖哩味,他在三樓都聞得到。
昨天到達的時候,警衛原來給他安排的是城郊安靜的官邸,不過他還是執意要住在這個他曾經幾次下榻的賓館,看到這熟悉的一切,能夠讓他感受到,這才是他熟悉的、深愛的那個印度。
已經是1955年了啊,尼赫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他回到屋內,對著鏡子整理了一下衣著,需要去參加那個重要的會議了。注意到鏡子中的自己已經是滿頭的白發,掩映出的是一個憔悴的老人模樣,他又忍不住嘆氣。
整整7年多的煎熬呀,獨立印度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紅色中國支援的暴亂一波接著一波,永無休止。在政治和軍事動蕩之中,國大黨原來強力的組織也疲於奔命,民眾的撕扯越來越厲害,現在國大黨已經難以團結全體國民了。
甚至連“社會主義”這個詞都不能用了。國大黨原來也號稱社會主義,因為他們也有著最終要實施土地改革的雄心,他們也認可沒有土地改革,就沒有印度的未來。可是不能像是那些叛亂者那樣消滅他們所謂的“剝削食利階層”,國大黨的基礎是覺醒的印度知識分子和青年,而他們多數都來自這個紅色叛軍們稱為的“剝削食利階層”,為什麼不能求同存異,透過和平的手段改良社會呢?一定要讓印度陷入鐵與血的旋渦呢?現在好了,國大黨的多數人都堅決反對任何的“社會主義”,他們仇視那些站起來反抗的窮棒子,決心與他們勢不兩立。
但是這種政治趨勢,就使得國大黨更難以團結底層的民眾,任何的土地改革都變得更不可能。國大黨最大的驕傲,是建立了從村、區、縣市、省直至中央的各級黨組織。這些組織幾乎遍及全國各地,起著與政府機構平行的作用。但是現在的基層,幾乎就是在維持當地士紳的權力,底層民眾對於他們日益敵視,再怎樣預防,也很難防止紅色勢力將他們病毒一樣的思想傳播到這些鄉村和城區。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國大黨的根基正在一天天地削弱,唯一能讓它重新強大起來的,就是打敗和消滅紅色叛軍和他們的根據地。
但是談何容易呀?這幾年每天不都是在為此努力嗎?
西元1952年10月的圍剿失敗了,本來是打算1953年重整旗鼓,再次進攻那兩個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但是一直拖到了現在,為什麼?因為不僅是這幾個邦的問題呀,在1952年的失敗之後,特倫甘納海得拉巴)、安得拉、泰米爾納德、卡納塔克這些邦,赤色勢力迅速崛起,他們都學會了那一套,遊擊隊開始不斷出現和壯大,將這些邦搞得天翻地覆。
甚至在西部也不平靜,拉賈斯坦和吉吉拉特這些穆斯林勢力強盛的邦,趁著獨立印度的內亂,在巴基斯坦的暗中支援下,穆斯林組織了很多遊擊隊,他們學著東面,雖然不是赤色勢力,但這種宗教勢力的破壞性,一點都不遜色於紅色勢力。
就算是自己現在所在的這個從中央邦中分出來的馬哈拉斯特拉邦,又何嘗平靜?還不是有很多遊擊隊出沒?之所以沒有形成大的風波,只不過是因為這裡一直是印軍重兵屯駐的地方罷了。
現在國大黨印度能夠牢固控制的地方,不過是北方邦和中央邦這兩個印度本土基本盤的地域罷了。這就導致了稅收銳減,財政窘迫,現在龐大的印度軍隊,其實主要要依靠美援才能維持了。
所以最近快3年的時間,印度一直是忙著先鎮壓各個地方的遊擊隊,恢複秩序,南方本來以為已經平靜,駐軍只有20萬,可是在3年中,逐漸增加到了快40萬兵力,而主要的對手即“比哈爾與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以及“奧哈爾與恰蒂斯加爾人民共和國”這兩個叛亂勢力,又在中國人的支援下迅速擴大了軍事力量,印軍並不敢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發起決戰,萬一輸了,可能印度就真的整體崩潰了。
一直到1954年的下半年,決戰的呼聲才再次高漲,包括尼赫魯在內,都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南方的紅色叛軍根本無法消滅,他們此起彼伏,尤其從“奧恰國”那裡,開闢了成千上萬的對南方紅色遊擊隊的武器彈藥資源小道,印軍天天報告消滅了這裡那裡的遊擊隊,結果遊擊隊的活動反而更加猖獗,而印軍計程車氣反而在逐漸磨滅,日積月累,這三年印軍在南方的死傷已經超過了十萬多人。
但是成果呢?簡直可以說是沒有,遊擊隊就像是剪不完的韭菜,消滅了一茬,又冒出更茂盛的一茬,而且越來越狡猾,中國遊擊戰的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現在各個叛區,據說就連老太太都很清楚。
印軍的軍紀不好,下鄉剿匪,總是造成血腥事件,導致每個地域的民眾對於印軍變得越來越仇恨,反過來他們對於叛軍就越來越支援,以至於印軍的行動,幾乎不可能逃過遊擊隊的視線——到處都是他們的眼線。而圍剿失去了突然性,又怎能消滅那些跑得比兔子還快的遊擊隊員呢?
財政可以說是完全枯竭了,已經加了兩次稅,再加稅,國大黨就要失去各地的支援了,代表各地各方利益的議員們,已經非常不滿,他們不是不知道鎮壓紅色勢力的重要性,可是要動他們金主的利益,那就是不行,但錢又不可能從天上飛下來。
對於中國,尼赫魯們不是沒有想過緩和關系,但是種種努力完全白費。中國是鐵了心地要赤化整個印度次大陸,他們在骨子裡認定了國大黨印度不可能會是他們的朋友,反而對於紅色勢力的支援每年都在加強,在1954年按照情報,“比孟國”和“奧恰國”的武器更換的規模非常大,他們的軍事實力增長的速度,完全不遜於印度。
尼赫魯還找過蘇聯調節中印關系,但是完全沒用,蘇聯不感興趣,他們近期的關注度,完全在歐洲和伊朗等地。
所以印度只能是依靠美國和英國。其實英國自己在各個殖民地現在都很狼狽,他們在二戰的損失很大,對印度的支援也是有限的。倒是美國,確實在大力支援,三年以來,對印度的軍事和其它支援的貸款,超過了7億美元。
為此,尼赫魯親耳聽到激進民族主義者罵他是美國人的狗的次數,都有不下十數了。
想到這裡,尼赫魯苦苦一笑,建國時獨立自主、社會公正、經濟平等和建立福利國家的幾大夢想,現在全部成空,不依賴美國,印度又有什麼辦法呢?依賴美國不可靠,他也知道,但是無從選擇呀。當美國人的狗也不是好當的,狗要有用,美國才會多給狗糧,否則,狗糧都不會多給。
美國人現在對國大黨印度也有點不耐煩了,美事顧問團在伊朗事變後現在是公開的了)這兩個月,已經催促了好幾次,建議印軍要有突破性的行動了。在他們看來,三年來美國幾乎已經將印軍重新武裝了一了遍,又經過了長期的訓練,印軍已經脫胎換骨,該是決戰的時候了。
但是尼赫魯知道,奧恰軍和比孟軍同樣是被中國重新武裝了一遍,也經歷了中國人的長期訓練,印軍的相對優勢並沒有放大,這幾年印度的情報機構也不是吃白飯的,還是對於紅色勢力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
印軍自己現在大約是170萬人,由於財政的窘迫,已經無力繼續擴大。在西北巴基斯塔和幾個穆斯林較多的州,有65萬人,基本上不敢移動;在南方,現有40萬兵力,最多抽出10來萬,因為現在南方,肯定有數十萬紅色遊擊隊;在面對奧恰和比孟紅色勢力中心的北方邦、中央邦和馬哈拉斯特拉邦,現在有65萬部隊,這一次會戰最多增加到80萬部隊。
而那兩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力部隊,合計已經達到了約60萬人,包括50萬正規陸軍,7萬空軍,以及數萬其它部隊。他們還有大量的民兵,最討厭的就是這個,他們完全按照中國的形式,將10的人口都組成了民兵組織。這使得他們對於基層的控制,是空前嚴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