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中美蘇德黑蘭亂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74章 中美蘇德黑蘭亂戰
西元1953年6月26日,莫斯科克裡姆林宮,針對貝利亞的一場政變執行了。
赫魯曉夫得到了貝利亞以外所有人的支援,提前用可靠的軍官隊伍,替換了守衛,但會議進行到中途的時候,當場逮捕了貝利亞,觸不及防的貝利亞,雖然有著龐大的內務部隊的支援,但現場沒有他的人,來不及翻盤了。
最後的結果,是12月23日,真理報宣佈,貝利亞及其同夥6人,被宣判死刑,立即執行。
實際上,李思華知道前世的一個傳言,即貝利亞是在6月26日當天下午的會議上,直接被槍殺的,她更相信這個傳言,赫魯曉夫等人不會留下貝利亞幾個月,他並不缺乏死黨,讓他多活一段時間,萬一翻盤了會怎樣?當然是立即消滅任何可能的後患。
蘇聯的歷史還是按照前世的軌跡前進。在7月份,中國兩次催促蘇聯對伊朗的行動,都沒有得到答複,一幫人正忙著政治分肥和處置貝利亞的餘黨呢,還是沒人顧得上伊朗。
所以,中國只能是自己出手了。
7月27日,中國駐伊朗大使秦朗走進了摩薩臺的官邸,就在首相官邸的外面,都還有著示威者。他看到現場,不由搖了搖頭,知道這是cia的前奏計劃,先用錢收買發動德黑蘭的各種示威活動,將之輿論宣傳伊朗全國,製造出摩薩臺政府風雨飄搖的形象,動搖他的支持者,同時給政變團夥以信心。
會客大廳內,摩薩臺本人正在等待秦朗,他們熱情地握手和擁抱,摩薩臺對於中國是非常感激的,中國其實已經是他政權的最有利支撐,1951年中國用美元購買了500萬噸原油,而用日用品支付了其它500萬噸原油。從1952年開始,每個月的“石油換産品”貿易,實際上是一種“貨幣互換”的變種,伊朗對中國出口石油,20是直接的美元現金,而80則是中國物廉價美的無數種工業品和食品,由伊朗自行選擇,這樣的一種交換,滿足了伊朗的民生需求,也讓中國進口伊朗原油的實際成本大大下降——賣給伊朗的工業品和食品當然有利潤。
對於中國而言,比較遺憾的就是還有20,必須用美元支付,沒有辦法,這個時代美元是硬通貨,伊朗也需要。
在秦朗事先電話裡要求的就是秘密會談,在大廳內寒暄後,兩人進入了一個私密會議室,秦朗從公文包裡拿出了一些檔案和照片,開始訴說cia的陰謀,和伊朗國內的政變預謀團體,甚至是他們的大致步驟。最關鍵的,當然是時間,預計是8月15日的晚上發動。
秦朗並不知道如此高度機密的情報何來,難道中國打入了cia的高層?但他當然明白這樣明晰的情報得來不易,他嚴肅地向摩薩臺表示,一定要重視,這其中是中國情報機構的無數心血,如果摩薩臺和他的盟友們失敗,可不是下臺那麼簡單,而是掉腦袋,是無數人的鮮血。
摩薩臺越聽越吃驚,心頭的怒火一點點開始燃燒,這些叛國者,為了自己的權位和利益,不惜背叛祖國!該殺!看來自己還是太仁慈了。可笑自己還對美國有著幻想,他在5月底還專門向艾森豪威爾發了一封密信,請求美國對伊朗的經濟支援,沒想到在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在策劃推翻他的政府了,難怪艾森豪威爾拖了一個多月,在7月初才回信,而且直接拒絕了他的要求。
秦朗最後給了他一個中國的大致計劃,需要摩薩臺安排最可靠的人,對接中國的戰鬥小組。
秦朗走後,摩薩臺面色陰沉,他知道,一場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開始了。
接下去的幾天,摩薩臺頻頻地單獨約見了他的盟友們,尤其是軍隊中的最重要的幾位人物。<101nove.ia和政變組織“宣傳戰”的高峰,摩薩臺也無力阻止這樣對他的政府不利的宣傳,雙方的輿論對攻,席捲了整個伊朗,社會似乎被撕裂成兩個部分。很多伊朗的政界人物極其活躍,他們呼籲摩薩臺下臺,認為他導致國家衰弱,抗拒民主自由,變得依靠中華帝國主義,期間對於中國的輿論攻擊也很多。中國甚至因此向美國提出了抗議,指出中國發現有美國人參與。結果杜勒斯的回答是:“這是伊朗人自發的行動,與美國無關,美國無意幹涉伊朗的內部政治。”中國大使揚長而去,最後說了句:“好自為之。”
<101nove.ia,調查中國人的活動,不過回答是一切正常,他們沒有發現中國人的特殊動作。
8月15日傍晚,阿斯蘭和助手被一位沉默寡言的服務員帶領,登上了蘭佛多西酒店的樓頂,他觀察了一下,視野很好,對服務員點點頭,服務員隨即消失在了樓頂的入口,除了呼呼的風聲和樓底偶爾傳來的汽車聲音,很安靜,這是他喜歡的環境。
阿斯蘭和助手都是維吾爾人,這一次來到德黑蘭的cfia中國對外情報和行動局)行動小組的成員,一大半都是從新疆選拔出來的,至少他們是類似中東人的面孔,不說話的時候,不容易被本地人看到後覺得太奇怪,德黑蘭也是一個有著很多中東種族混居的大城市。
他選擇好射位,拿出狙擊槍組裝好
,用瞄準鏡仔細地觀察幾遍,視野很好很清晰,他滿意地坐下,看了一下時間,與助手開始靜靜等待。
天色黑了下來,助手開啟揹著的背袋,取出相對於狙擊槍有點沉重的微光夜視儀並連線好。兩人開啟了微光夜視儀,選了幾個街上的行人觀察,仍然很清晰,他內心不由感嘆一句,這真是神器,就是還太重了點。
微光夜視儀是中國“不對稱科研計劃”的科研成果之一,相對於原時空西方在六十年代初才實現的第一代微光夜視儀,中國在1952年就已實現。透過光纖面板的單級管首尾相接藕合,像增強器可以增益數百倍,可以把典型夜天光照度下的景物亮度,放大到接近人眼正常觀察所需要的亮度。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逐漸進入了深夜。突然,街上傳來了一陣喧囂聲和車輛聲,兩人站起身來,開始觀察街頭。
人群來自西面的方向,兩人的耳機也接到了指令,確實這些人就是來自德黑蘭西部宮廷衛隊基地,是試圖去首相官邸逮捕摩薩臺的。兩人對視了一眼,開始用微光夜視儀搜尋事先確定的政變重要人物——納西裡。
隊伍的行進速度並不快,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車,是跟隨步行,所以車輛都開得很慢,兩三分鐘的時間,透過搜尋幾輛比較明顯的指揮車,助手找到了納西裡,然後又讓阿斯蘭自己來觀察了一下,他們都熟記納西裡的照片。
助手問了阿斯蘭一句:“確認嗎?”阿斯蘭回答:“確認!”
阿斯蘭開始瞄準,他等待著隊伍經過酒店附近的機會,距離會不到1公裡。風速略微有點大,阿斯蘭小心地微調著狙擊槍的位置。
目標接近!確定!扳機扣下,一發7.62的子彈,以880米秒的初速迅速飛向目標,命中目標!
夜視儀裡的觀察,子彈應該是打中了納西裡胸部,阿斯蘭知道,以狙擊槍子彈的威力,只要命中,納西裡就不可能活著,子彈會在人體上製造出15左右的空腔,相當於一個碗口,沒有人能活著。
他沒有理會樓下慌亂成一團的叛軍,對助手說道:“鐵木爾,我們走吧。”助手回了回一個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