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小趙婚事與戶籍管理(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71章 小趙婚事與戶籍管理
遵義的一家羊肉米粉老店裡,趙雲騰與李思華面對面坐在一張餐桌兩側,桌子上放著兩碗羊肉米粉,表面紅豔豔的一層紅油,漂浮著綠色的蔥花,看起來十分誘人,兩人正在進食。
李思華噎了一口,嘴裡的羊肉差點嗆了出來,她趕緊吞了下去,不過還是被刺激得連續咳嗽,王春妮上來要給她拍一拍背,被她搖手製止了。她趕緊喝了幾口水,才平靜了下來。
她是讓趙雲騰的話震驚了一下,他想結婚了?此前她點過他好幾次,但他都推脫因為一直在各種行動中,也沒工夫去認識女朋友。上一次她還笑話他,說還是等她安排給他介紹吧,結果這就有了,而且還要結婚了?
趙雲騰有點忸怩,不過他確實決定了。
他的物件是張巧雲。忙碌的工作中,他並沒有對結婚這件事有多高期待,由於一直在軍中,平常他能接觸到的女性,也是軍隊中那一些女軍官和女兵,確實有不少人對他表示好感,甚至直接追求他,但他都沒有放在心上,而且他的工作調動頻繁,在每個地方呆的時間都不是很長,在印度次大陸的工作已經算是長的了。
但是他在次大陸居然碰上了張巧雲!而且人家就是為他而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軍醫之後,張巧雲在大軍醫院工作。她寫信給了肖奶奶,問她要趙雲騰的地址,當時還是李思華做主告訴了她,因為她知道兩個小姑娘,都是把趙雲騰當“哥哥”的,不過回信告訴她通訊不易,只能是先轉給肖奶奶,再找機會捎給趙雲騰。後來就沒下文了,李思華自己也忘了這件事。
誰知道那時候軍隊正在西南大區的軍醫中,正在徵求自願去次大陸支援的軍醫,張巧雲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並且積極爭取,終於得到了機會,來到了次大陸。
而來到之後,她就想方設法打聽他的下落,終於在次大陸見到了他,見到他的時候,姑娘的眼淚就一下子下來了,欣喜和委屈,似乎都要一時間抒發出來。那種熾烈的情感,讓趙雲騰有點內疚,到了次大陸後,他就沒有給兩個小姑娘寫過信,因為覺得不方便。
張巧雲的行為,讓趙雲騰非常感動,在她到來後,他發現自己對她的心思逐漸變化了,不再是過去的小妹妹一樣看待,而是逐漸把她當成了人生的伴侶。
他習慣性地將張巧雲與錢瑩進行比較,覺得張巧雲的性格堅毅而沉靜,但做事非常有決心,萬裡迢迢來到次大陸,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出的。
最終,在這次回國之前,他向張巧雲求婚了,兩個人的默契已經很高,這件事就算是定下來了。
在趙雲騰的“彙報”之後,李思華才完全明白了過來,她想這樣也好,小張這樣的性子,適合趙雲騰這孩子,她的身份和工作,都比較單純,也適合趙雲騰未來在軍界的發展,不容易摻雜到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上。
她也想起了另一個小姑娘錢瑩,不由得為她惋惜。不過要比較的話,她覺得小趙還是選擇小張的好,錢瑩所處的思想和工作環境太複雜,對小趙來說小張確實更適合。
李思華的內心暗暗地嘆息了一聲,趙雲騰要結婚了,這讓她高興又有點傷感。她看了旁邊的王春妮和周小紅一眼,這兩個妮子,從年齡上早就該脫離警衛了,兩人都已結婚。她早就為她們安排好了在中央調查總局內的工作,但是在她和她們談話的時候,兩人都哭著死活不肯離開她,後來還是她心軟,把她們留了下來,作為她聯絡中央和地方各部門的工作秘書,其實也是生活秘書。
她原來的秘書長戴明詩,早已到地方工作了,現在是某重要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工作幹得很好。李思華用的新秘書長,都已經是第3個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李思華不由得有點出神。時光流逝,當年的綠鬢少年,都已漸成白頭,實際上自己也早已人到中年,只是平時工作繁忙,自己不覺得而已。
明年1954年)自己將卸任總理,本來打算只擔任一任的,可是開國的事情一做上手,就沒辦法放下來,因為太多的機制和制度,沒有個兩三屆的時間,根本沒辦法達到比較完善和確定下來。
主席明年61周歲)就開始逐步卸任,他要為高階幹部65周歲退休制度做出表率。李思華將在明年繼任中g黨總書記一職,到1956年繼任國家主席,到1958年繼任中央軍委主席。而主席到1958年他65周歲時,就會正式退休,屆時主席唯一保留的職務是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
顧問委員會只會在中央一級存在,地方幹部退休了那就是徹底退,除非被選上中顧委委員。毋庸諱言,在開國開創的時代,主席和她都認為中顧委還是有必要的,對於保持幾十年的政治和政策穩定性是有幫助的。
李思華回過神來,對趙雲騰說道:“小張是個好孩子。你們打算在哪裡結婚?回到華京嗎?肖奶奶肯定想看到你的婚禮。”
趙雲騰對此卻有點猶豫,說道:“我們打算就在次大陸結婚的,畢竟大家的工作都很忙,都和皮將軍說好了。不打算辦什麼婚禮的,簡單地向同志們發發糖就可以了。”
李思華笑了:“沒個婚禮可不像樣子,太委屈小張了。這樣吧,你們先領證結婚,等以後你們回國,再在華京補一場婚宴,讓肖奶奶高興高興。”
晚上送走趙雲騰,睡前李思華卻陷入了沉思,她是在想自己穿越後的這20多年,可是完完全全的“革命生涯”,對於個人的生活,似乎從來沒有放在心上。在別人的眼裡,自己可是一個完全的“革命狂人”。
孤單嗎?寂寞嗎?委屈嗎?偶爾可能會有,但也影響不了自己的心境。從1926年下了決心開始,投身革命、許身家國,以自己的性格,就註定了這樣的結果。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事業,有得必有失,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她突然噗嗤一笑,想到了前世的一個梗,低聲說了一句:“男人,只會影響我出刀的速度!”
很快,她沉沉地睡去,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眼角有著一絲淚痕。
遵義是李思華此行的一站,她是來視察西南工業走廊的。
現在的西南工業走廊,實際上已經不是原來的含義了,因為在將東南亞納入國土後,工業走廊向著東南亞延伸,實際上就是沿著新修的泛亞鐵路佈局,延伸到暹羅和金邊,再向柔佛和越南延伸。
在延伸區域,其實軍工的佈局並不多,主要還是民用和軍民融合産業的佈局,尤其是電子資訊産業。
在1945年我國第一臺電晶體電腦研發成功後,又經過了7年的發展,目前在各種電晶體元器件和計算機上,都仍然領先於美國。李思華此行的目的,就是推動電子資訊産業叢集的發展。
原時空的經驗表明,電子資訊産業是最具備叢集效應的産業,從美國的矽谷開始,到我國的崑山、東莞,後來的成渝,都說明叢集效應的重要性。
這樣的産業,不適合於分佈在廣大的地域上,而是集中到比較小的範圍內,從上游、中游到下游,實現密切的配合,從而達成最低的成本、便利的開發輔助、共同創新的一個大環境。最起碼,要做到在一兩百公裡內,無論是想開發怎樣新奇的電子産品,都能找到所有的配套供應商。
在五十年代的條件下,電子資訊産業其實有兩個最大的分支,第一個是已經開始成熟的家電産業,包括小家電、廚房電氣、黑色家電、白色家電4大類,尤其是黑色家電中的電視,和白色家電中的冰箱、洗衣機,在國內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市場已經開始全面爆發,在國民中普及的時代已經到來。
第二個分支就是電子計算機即電腦。新中國在1945年造出第一臺電晶體電腦,當時用的是鍺電晶體,而在1950年,終於發明瞭世界上第一塊矽積體電路,而就在李思華視察前的1953年4月,功耗極低,整合度也高的os工藝被發明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