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美國反應與對歷史的定案

中蘇關系正常化的公告,震撼了全世界,尤其是資本主義世界。這使得美國總統杜魯門,有點氣急敗壞,他本來近期一直思考的重要課題,就是如何在中蘇之間打入鍥子,最好能使得他們相互敵視,現在看起來,全都落空了。他不由得後悔自己動手太晚,讓蘇聯人得以充分地與中國協調,調整了雙方的關系。

在他與國務卿馬歇爾商量時,馬歇爾指出,這兩年美國開始推進冷戰,雖然主要目標是蘇聯,但一系列的宣言、政策,對於社會主義的敵視是普遍性的,自然會引起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的不安,對西方的敵意上升也就成為了自然,他們現在對於西方自由世界的警惕是很高的,這反而成為了中蘇關系改善的燃料。

美國不能接受中蘇走向友好,兩國如果結合起來,那就是陸權“世界島”的徹底成型,西方各國包括美國在內,就成為了這個陸權邊緣之外的零散島嶼,所以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將不僅僅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鬥爭,可能會發展到陸權世界島與西方海權之間的全面地緣競爭。

美國必須盡一切努力影響中國,至少不能讓他們都站到了蘇聯那一邊去,中國社會主義的威脅相對較小,而且他們允許私人資本和私營企業,在第一島鏈上和沿海港口開放了自由貿易區。美國應該利用強大的國力,在和中國進行一般性貿易的基礎上,培養其內部親美人士和團體,與之形成利益共同體,從而影響中國的內部決策和對美國的態度。

杜魯門全面接受了馬歇爾的建議。於是,馬歇爾透過中國大使館,向中國發出了他帶著美國代表團,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要求。

拿著電文,對李思華笑著說道:“紛至沓來呀,斯大林訪華後,美國坐不住了,要來探我們的底了。”

李思華會意地一笑,說:“無非是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利誘拉開我們與蘇聯的距離,威逼我們我不要介入他們與蘇聯的爭鬥,最好是我們也能反對蘇聯;第二個嘛,恐怕從此對我們的文化入侵、培養在我們內部的他們的同路人等軟性的攻勢,就要全面展開了。我早已打好了主意,一直在等美國人的行動。來收下糖衣,扔回炮彈。沿海的自由貿易區,早就該大發展了。”

在場的周恩來、李玉振和陳毅等人,都是一陣大笑。

感嘆說:“美國人是最擅長文化侵略的。他們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現在對我們沒有什麼硬的辦法,就一定會在軟的方面下功夫,不斷對我們捅軟刀子。”

“中美貿易關系改善的同時,文化的戰爭就會開始。美國有成熟的文化軍隊,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裡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

“我們的文化,不能為了文化而文化,我們必須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做鬥爭。”

李思華平靜地說道:“美國對我們的文化侵略,在中國還是很有基礎的,在民國時代他們就下了大量的功夫。”

“民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布滿了美國和西方的人開設的,從小學到大學的學堂,而基督教會可謂遍地都是。”

“單單知名的大學,從上海的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蘇州的東吳大學,北平的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山東的齊魯大學,南京的南京大學,廣東的嶺南大學等等,都是美國基督教勢力創辦的,這些大學的背後,往往與這些美國基督教勢力聯系之一起,例如基督教美北長老會、美南長老會、聖公會、基督教監理會、基督教長老會,以及英國的浸禮會等聯系在一起。”

“除了滲透大學教育,他們還培養文化上的代理人,民國可是出了無數的“大師”,雖然誰都說不出來這些大師,為中國到底做了什麼貢獻?面對日本侵略的時候,蔣介石民國不要說坦克,連輪胎都做不出來。”

“偏偏民國時代,西方人認證的“世界級大學”非常非常多,“成就”可比我們新中國大多了,到現在為止,西方還沒有承認我們任何一個大學的級別呢。簡直是扯淡!”

“解放11年,我們雖然努力清理了文化界,尤其是文史哲領域,而且對於這些大學全部進行了撤併和改造。但我們需要承認,美國對中國很多知識分子的影響仍然是深厚的,所以這場鬥爭是艱難的、長期的。尤其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極大地落後於美國的背景下。我們對文化戰爭的態度,必須全力以赴。說實話,以後美國人在我們內部找到一些同路人的話,我一點都不會奇怪。”

深沉地說:“美國包括英國這些帝國主義,他們是以其經濟上的暫時優勢,用糖衣炮彈,來試圖腐蝕其它的國家,我們當然就是他們的重點。知識分子從來是轉變、察覺問題快,但受到本能的限制,缺乏徹底革命性,往往帶有投機性。所以一些人,在美國的腐蝕下,就會為他們

說話。我們的對策,就是流水不腐,將這些被腐蝕的人,一批批帶走。”

“西方沒有文化傳統,美國和英國擅長的是不要臉,擅長的是搶劫,更擅長訛詐,他們哪裡擅長什麼文史哲?他們的教育體系,只教育怎麼做奴才,或者教反屠龍術,教育人民搞內鬥。看起來的強勢,其實都是靠腐蝕其它國家的知識分子,例如我們一些留洋回來的教授先生,他們到美國學習了國家政治和經濟,其實內心明白帝國主義的本質,但他敢對你說美國是靠搶劫和訛詐發財的嗎?敢對你說美國是靠屠殺原住民獲得農業優勢的嗎?”

“這些教授先生,他們的立場是,美國越好,他們才越有價值。他們巴不得能證明西方人種都比中國強,這樣,他們就能藐視本土的教育,才能蔑視中國經驗,才能蔑視中國人民。”

“但我們不能因為美國文化侵略的這些危害性,就關起門來自己當山大王。新中國的文化事業,只有在切磋、鬥爭、吸收優秀成分,去除自身糟粕之中,才能變得更強大、更有利於人民的教育。”

接下來,、李思華和領導人們,具體商量了新中國與美國“關系正常化”後的應對策略。

從李思華的角度,這是一場準備了很長時間的戰爭。建國11年了,新中國的文化和教育體系已經基本建立起來,李思華對於在全新體系教育出來的一代人有了充分的信心。

例如歷史教育,現在對於中國歷史和西方歷史,都已經形成了“中國學派”的“中國闡述”。

對於中國歷史,認為部族社會的歷史超過萬年;然後是距今5500年左右的大部落聯盟時代,例如山西陶寺遺址的堯都;然後是距今4000~4300年的夏朝,例如二裡頭遺址等;接下來封建時代的商周,從秦朝開始進入郡縣制皇紳社會,後來的脈絡就很清楚。

對於西方歷史,也形成了主體闡述:

一、古埃及:不存在,西方所謂的西元前3000年,那裡還是大海距今約5000年時,海平面約為5)。尼羅河三角州,在西元前1000年後才逐漸形成。金字塔等,托勒密王朝西元前305年建立)開始建築,但在後來阿拉伯人西元700年左右入侵時毀滅。現在的金字塔,多為西元1000~1500年阿拉伯人繁盛時期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