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四層三卷卷東北?

9月17日,中華軍二野和三野共計8個集團軍為主的140萬主力部隊,以及四十萬的地方部隊,越過了此前已經築路的大興安嶺西麓低山丘陵區。

兩只大軍沿途都在“下蛋”,二野的第7集團軍和部分地方部隊,留在了錫林郭勒到興安盟一帶;而三野的第10集團軍及部分地方部隊,則進軍呼倫貝爾,控制東北邊境的態勢明顯。到9月2個集團軍向通遼前行進攻,目標似乎指向長春;而三野其餘3個集團軍則北向興安盟和白城,似乎是進軍黑龍江,隨時可以向東進攻哈爾濱。

接近10月的東北邊疆已經開始迅速變冷,所以部隊做了充分的防寒準備,否則接下來東北的嚴冬酷寒,可是真夠喝一壺的。

沿途各支東北抗日聯軍,紛紛歸紛隊。他們將作為各支部隊的向導,以及帶領特種部隊,深入日佔區,配合主力部隊進行騷擾,目的很明確,就是讓日軍一旦脫離了主要的陣地,就陷入“全面敵區”之中。

到9月27日左右,日軍已經清晰瞭解了中華軍的動態,他們以為的前線錦州一帶,中華軍仍然保持平靜,但從西北方向,兩只西華大軍進行了大迂迴,似乎是向著長春和哈爾濱進攻,中華軍要先打日軍的後方!

這讓梅津美次郎和本莊繁有點不知所措,中華軍的攻勢太出意外了,錦州才是東北的門戶,東北的精華地帶,也在沈陽長春哈爾濱此線及其以東。這是一種徉動嗎?是為了調動日軍嗎?

崗村寧次已經重新被起用,他擔任了關東軍的參謀長。他的判斷是肯定的,中華軍的目標,肯定是調動日軍在錦州一帶的大軍。

但是所有的情報,都肯定中華軍的規模極大,認為是中華軍的精銳,即二野和三野的大部分。無論如何,通遼的位置極其重要,它是長春的西大門,於是日軍在長春、四平一帶的40多萬大軍中,有15萬被派遣到通遼一帶據守。

日軍盡量加強了通遼防線,但是時間來不及,物資也沒有那麼充分,大多數都提供給了錦州防線了,所以最大的招數,就是大量佈置了緊急的雷區。雷區主要在通遼的西面,從敖包蘇木、傅家屯、梅林營子,一直到豐田鎮和遼河。至於巷戰,那個時候通遼也只是一個小城,支援不了多久。

10月2日,二野第5和第6集團軍,出現在了通遼的西面。

在敖包蘇木到傅家屯一帶,出現了大量的中華軍坦克和裝甲車輛,很明顯,這就是主攻方向,日軍幾乎將大部分的重武器和兵力,都集中到了這個方向。

白天中華軍沒有攻擊,而夜晚來臨,地雷爆炸的聲音,開始在“主攻方向”方面響起,日軍的反擊並不奏效,西華軍用無盡的重炮火力,掩護著他們的排雷行動,日軍被迫組織了多隻敢死隊,盡量接近雷區,破壞中華軍的排雷行動,但是很難,因為中華軍並不是使用人力,而是使用排雷坦克。

最前面的排雷坦克,是使用犁刀,這些犁刀深入土壤,將地雷引爆或者是挑出來推到邊上,再由人工引爆。而在犁刀坦克之後,則是滾壓坦克,它們是在坦克的前方,有一個非常重的滾輪,滾輪將被前面犁刀拉開的土壤壓平,少數沒有被犁刀挖到的地雷也紛紛因為滾輪的重量而被壓爆。

這兩種工程坦克的結合,使得一條通向日軍防線的平坦大道開始出現,如果讓這條道完成,那麼中華軍的坦克裝甲部隊,顯然就會在重炮掩護下擊破日軍陣地,日軍指揮官稻葉四郎瞬間就急了,他立即組織手中的所有反坦克火力,不惜冒著炮火,也要沖上去擊毀中華軍的工程坦克!

這個事後,負責駐守南段,即梅林營子一帶的日軍,報告中華軍同樣在工程爆破雷區的情報,被稻葉四郎忽視了,至少那裡不是中華軍的主攻方向,開玩笑,日軍的偵查兵都盯著中華軍的坦克裝甲叢集呢,他們一直在北段後方活動,由於重炮和空戰劣勢,日軍也沒辦法威脅到它們。

然而真正的主攻方向,確實就是南段。在北段的坦克裝甲,都是充氣橡膠坦克和大炮!這些裝備外形十分還原,成功迷惑了日軍,使其認為中華軍的主攻方向在北段!

所以結果可想而知,在中華軍完成了對南段通道的開闢後,重炮瘋了一樣地打擊了日軍的南段陣地,而此時赤龍和紅龍的混編轟炸機群,也對南段陣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轟炸,稻葉四郎才反應過來,原來中華軍的主攻方向確實是南段,他被騙了,不過他始終沒想通,之前看到的坦克和裝甲車,不是確實在北段嗎?而且那麼大的規模?

他試圖趕緊向南段調運兵力和裝置,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二野第5集團軍的坦克師,有著大量步兵的配合,首先擊破了南段已經被轟炸和炮擊打得支離破碎的防線,反複碾殺之下,南段日軍首先崩潰,中華軍南段的主力,像是鐵流一樣,攻入了通遼的主要地區,他們迅速地從日軍後方北上,準備合圍日軍!

稻葉深知,他可以說是沒有退路,如果退出通遼,他的以步兵為主的部隊,必然在中華軍坦克機械部隊的追擊下,全面崩潰。所

以他一咬牙,命令全軍死守!

然而日軍的後方,並沒有太多的防禦,屁股被捅了的結果,就是遭到了中華軍東西方向的雙向夾擊,通遼城中的守軍全部沖出來,攻擊中華軍,試圖反夾擊,但是中華軍部隊越來越多,最後通遼守軍被分割成好幾塊,遭到了中華軍的連續打擊!

實際上,日軍兵力處於劣勢,火力更是劣勢,能夠依靠的,就是完整的防線,當防線被突破後,依賴自然地形進行防守,自然就逐漸不支。

整個圍殲戰持續了2天多,日軍這15萬兵力才逐漸被消滅,只有少數日軍向著北方大漠逃跑,中華軍派遣了一個摩步師進行追擊。

通遼失守的訊息傳到關東軍總部,只是加重了日軍指揮官們的鬱悶,因為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就在通遼之戰開啟的10月2日,中華軍第6野戰軍,突破赤峰防線,他們用1個集團軍包圍了赤峰,進行圍攻,而其餘3個集團軍,則直接向東前進阜新,預計幾天之內就會接戰!

就像通遼是長春的西大門一樣,阜新就是沈陽的西大門。中華軍的猛烈攻擊,證明瞭他們確實是真的在採用大迂迴的鉗形攻勢,兩個左勾拳,打向了日軍佔據東北的兩個最重要城市!

而且糟糕的訊息並不僅限於此,中華軍三野部隊,已經接近了松原,他們的攻擊目標,顯然是哈爾濱,在這個時刻,中華軍的獠牙,向著東北最重要的3個城市,都張開了大口!

日軍突然發現,原來錦州朝陽,並沒有他們原來想象的,是中華軍必取之地!現在中華軍的3股大兵團的大迂迴戰略,已經讓日軍此前的作戰想定,變得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