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大卷餅計劃與江西血祭?(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91章 大卷餅計劃與江西血祭?
8月的熱河承德,“中華人民革命軍”前敵指揮部軍事會議。
幾個參謀逐一接受日軍目前在東北的防禦部署,隨著介紹的滲入,在場的將軍們的神色越來越嚴峻,沒有人感到很輕松。
從赤峰、朝陽到錦州約300公裡的防線上,日軍基本構築一個4道防線構成的梯次防禦綜合體系。
第1道防線由路障、壕溝和地堡組成,這並沒有什麼出奇,過去日軍也是這樣做的,但問題是,這一次的“內容物”完全不同。
戰壕本身密密麻麻、四通八達,有足夠的深度,以及加強了其堅固性,這是預料到的。
但是日軍這一次廣泛地使用了佈雷,在300公裡防線上的重點地域,幾乎是全面佈雷,其前線形成了廣泛的雷區。日本的軍工産業,近期拼命地生産地雷,雷就是為了在東北廣泛使用,遲滯我軍的攻擊。
其次,極大地加強了反坦克反裝甲火力,很多壕溝就是專門設計的反坦克壕溝,其中設有大量的反坦克火力點,不過由於日軍反坦克炮水平較低,因此主要是“死士”型的火力點,講求接近我軍坦克或裝甲車,近距離攻擊。
再次,是多層鐵絲網,用來遲滯步兵的進攻。
所以同樣只是一層戰壕防禦網,但內容確實是截然不同,對我軍的威脅程度,大大提升了。
第2道防線,是在第1道防線後方的400~600米處,幾乎第1道防線擁有的所有防禦手段,第2道防線同樣擁有,不同的是,增加了很多輕型機動火炮的配置,例如大口徑的迫擊炮。這些炮都修築了專用機動道,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原來的炮位,轉移到新的炮位繼續發炮。
因此第2道防線,如此就對前線第1道防線,構成了比較堅強的支撐,在中華軍攻擊日軍第1道防線的時候,這些火炮就不斷支援前線,打擊我突擊火力和兵力,並且以機動靈活的配置,來化解我軍的火力優勢。
第3道防線,是在第1道防線後方的4~6公裡處,除了此前2道防線的火力配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日軍遠端火炮和重炮,就主要配置在這條防線。同樣修築了大量的壕溝型專用道,而且在很多地方都用鋼筋混凝土修築了大炮的隱蔽炮位,這些工事都進行了偽裝,主要是試圖騙過空中偵查的偽裝。
日軍甚至在這條戰線上準備了大量的騾馬,準備讓他們拉著重型火炮快速機動,隨時轉移。
所以前3道防線,就形成了一個綜合防禦體系,是充分地考慮瞭如何規避西華火力優勢,以及發揮日軍火力的綜合設計。
第4道防線,是綿延數十公裡的地堡、暗堡火力點群,準備了大量的反坦克、反裝甲火力。這顯然是預防中華軍如果突破了日軍的前三道方向,就透過這幾十公裡的堡壘群,不斷打擊和遲滯中華軍的攻擊,使得日軍能夠比較從容地撤退,與後方日軍會合,重新在後方建立新的防禦體系。
參謀們覺得日軍這種防禦的弱點,就是幾乎沒有預備隊。因為日軍擔心在中華軍的優勢火力下,一旦開打,預備部隊難以再進入防線。這就為我軍在決定性方向上大量集中兵力和兵器,單點突破創造了條件。
彙報完畢,與會的將軍們議論紛紛。也不由得倒吸冷氣,他說:
“日本鬼子長進了啊,這種防禦體系,可比之前在華北的難打多了。這雖然比不上李政委說的那種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但在日軍的歷史上,大概是空前的了,他們以前只崇尚進攻,現在不得不學會防禦了。”
其它將軍們也有同感,對於如何打破這種防禦,開始了激烈的探討。
日軍佈雷很討厭,但這一點,是被李思華此前就預測到的,在我軍發展的兵器中,就有一種在前線大量排雷的工程坦克,這種排雷坦克就像是大型拖拉機前方加裝了一個很大的“犁”,它們前進時,會將泥土深深地犁開,地雷自然會被引爆,而工程坦克自身的裝甲和鋼板,則使得它自身無損,透過工程坦克,快速開通坦克裝甲等部隊的進攻通道,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這樣就達不成對日軍進攻的突然性了,肯定會大大地驚動日軍嘛,例如利用夜晚的突襲,就不太可能了。另一種做法是讓工兵隱秘排雷,但是這樣大的雷區,不驚動日軍的可能性也是小機率,意義不大,而且工兵可能會犧牲慘重。
所以突破的主要戰術,大家的意見比較統一,就是尋找適合的“決定性方向”,集中火力兵力,打破日軍防線這條“線”上的某“點”,先是空軍轟炸,主要是前條防線,轟炸和重炮,對日軍3條防線,形成全面壓制。然後精銳步兵跟隨少數坦克攻擊,打掉暴露出來的一個個的反坦克火力點,基本清掃後,坦克裝甲叢集才大規模進攻。
彭總看到粟裕一直沒有發言,似乎在出神地想著什麼,就問粟裕有何意見,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粟裕有點不好意思,說道:“大家剛才說的突破日軍防線的方法,我沒有什麼意見,這是戰術上的組合。不過,剛才我是突然想到整個東北會戰的戰
略方法,所以有點出神了。”也來了興趣,讓粟裕仔細說一說。
粟裕指著地圖,說道:“日軍防禦的特點,是主要兵力集中到了赤峰朝陽和錦州一帶,其次在前線到沈陽的區域之內,部署了大量兵力,日軍在這個區域,至少有100萬左右的兵力。而且是從赤峰到錦州,兵力越來越強,防禦也越來越完善。”大家都點點頭,這是事實。
“這樣的厚集兵力,加上嚴密的防禦,完全不講策略的硬碰硬的話,我軍的損失就會很大。日軍這是梯次防禦,我的想法是我軍能不能來一個從遠到近的梯次進攻。”
“二野和三野可以先發動,他們從草原越過錫林郭勒後,就可以威脅通遼和白城,形成隨時進攻長春和哈爾濱的態勢。這對於日軍來說,就是繞過了他們的前線防禦,直接進攻他們佔據的東北腹地。”
“林總的四野可以第二波發動,打破赤峰防線後,進攻通遼,做出直接進攻長春的態勢。”
“有了這兩波大迂迴大縱深的進攻,日軍此前密集錦州朝陽防線的決心就可能被動搖,因為我們上述的攻擊並不是純粹的假動作,隨時可以變成真實的大進攻,先進攻長春也是很正常的,偽滿洲國的首都嘛,而且可以截斷日軍整體東北的防禦中心。”
“所以日軍就可能不得不分散兵力,必須加強在長春和哈爾濱的防禦。他們當然會把在東北其它地方的日軍都拉上去。”
“這個時候,葉總的六野再發動第三波攻擊,在赤峰和朝陽之間突破防線,攻擊阜新,威脅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