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西華在行動一)

1936年末的西華,就像是一隻剛剛從冬眠中蘇醒過來的巨獸,開始了它覓食的過程。

到1936年的11~12月,李思華和西華政治局的領導們,已經能夠對西華在年末達到的實力,進行詳細而確定性的評估。

首先是財政,可以確定1936年的財政收入,將大大超過50億人民幣元,預計將接近60億元,這裡稍微有點虛,因為將海外包括西華內部瘋狂開採中的金礦和銀礦獲得的黃金和白銀,都計入了財政收入,所以多了3億元左右。這個數字,已經相當於同年日本財政收入的1.5倍以上。

第二是大工業的規模。鋼鐵産能順利超過了1070萬噸,超過了日本的2倍,不過這個産能在今年同樣有點虛,因為大量進口了美國廢鋼材400萬噸),對於這於些廢鋼鐵,只需要進行電爐煉鋼,比起從鐵礦石開始煉鋼,省了非常大的勁。

油氣的産量倒是實打實地達到了1500萬噸,是日本的4倍以上。其中緬甸已經完成最初的規劃700萬噸,而四川油氣生産,經過了2年的努力,終於達到了800萬噸的産能,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四川的石油産量很少,主要是天然氣。實際上,現在形成了緬甸石油透過管道供給軍事應用,而四川天然氣則作為石化原料使用的態勢。

至於煤炭,年産量今年將突破1億噸的規模。而其它的化工原料,基本上都實現了巨大的規模增長。

第三是軍工生産,從年初到年末,産能就不斷上升,現在的規模,已經達到了月産量足以裝備5個步兵師的程度,甚至重炮生産,也已經形成了足夠匹配的規模。真正形成一定瓶頸的,是坦克以及輪式裝甲輸送車3a1)。因為裝甲裝備的生産能力剛起來不久,重慶的坦克生産基地,全力以赴,在年底也才剛剛完成了第一個集團軍坦克師需求的約400輛猛虎坦克的訂單。

所以西華預計在1937年7月前,只來得及裝備2個坦克師,不過對付日軍也已足夠。而且包頭坦克裝甲生産基地,預計在1937年6月前形成生産能力年産規模2000輛),戰爭開始後,西華的裝甲力量增加的速度會很快3000輛年)。

第四是軍隊。軍隊的擴編,主要是按照軍工生産和彈藥産能擴張的速度,到1936年底,完全可以完成當年40個師的目標,使得西華陸軍總數達到130個師,210多萬人的規模,從整體上已經具備了壓倒日軍的能力。

而且除了新建的部分部隊,主力部隊幾乎進行了一年半以上的大練兵,軍隊對現代軍事技能的掌握,已經達到了相當高度。

空軍方面,擴張的速度不算太快,這主要是因為成都、貴州飛機生産基地,幾乎才投産沒多久,所以現在的飛機總量,不過是1400架,實際上空軍的數量不足,是李思華繼續堅持不主動去提前觸發抗日戰爭的重要理由之一。再有半年時間,空軍的數量就會膨脹,而且都是先進戰機和轟炸機,對於日本陸航和海航,就能構成一定優勢。

就算是海軍,現在也不是一無所有了,海南和緬甸海港,已經能生産從德國引進的s26型魚雷艇和炮艇。s26是一種40米長的大型魚雷艇,速度超過35節,前後甲板有20機炮,當然主戰武器是4枚533毫米魚雷。目前在海南和緬甸沿海,已經部署了各12艘,在空軍配合下,在近海領域還是很有威脅力的。這是李思華在德國的工作小組,與德工企業合作的兩個海軍專案之一,另外的一個自然是潛艇,不過此時尚未完成潛艇的技術轉移。

地方部隊的組建,同步甚至超前於主力部隊,在主力部隊達到210萬人的規模時,地方部隊已經達到了250萬人的規模,這主要是考慮,一旦戰爭爆發,西華會很快擁有大量的新解放區,那麼就需要大量的地方部隊,替代主力部隊去實現地方穩定和恢複社會秩序。地方部隊的裝備非重型化,自然規模發展很快。

所以從整體實力看,1936年底的西華,除了海軍,已經在所有的方面,都開始對日本形成優勢,這只巨獸可以開始行動了。

實際上,部隊請戰的呼聲日益高漲。不過和李思華以及政治局的高層,經過多次討論,還是認為不必要主動去提前引發,因為西華的發展速度遠超日本,多一天時間,對日本的優勢就大一分。長痛不如短痛,現在的實力超越程度,會決定未來戰爭的時間長短。

提前引發戰爭,會使得西華在實力還沒有形成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與日軍的戰爭長期化,這會對國內的破壞更大。反而等到實力完全超越,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打敗日軍,快速解放全國。

不過既然基本條件已經具備,那麼西華當然在前期準備上無需再隱忍,於是主戰場華北大地上,先期的各種沖突開始劇烈爆發!

京張鐵路,關溝站,站外大約3~4公裡外的鐵軌旁。幾個西華特種單位的戰士靜靜地等待著那一列火車的到來。

選擇關溝的理由很清晰,這一帶重巒疊嶂,懸崖峭壁。詹天佑當初修築的時候,其工程之難在

當時全國沒有,在世界上也罕見。當時詹天佑是運用“折反線”原理,修築“之”字形路線,降低爬坡度,並利用兩頭拉車交叉行進,好不容易才克服了這一段險坡。

既然險峻,破壞了以後要修複就必須花費更大的代價,而現在的京張線,幾乎已經成為了日軍的軍事運輸線,西華自然不會顧忌保護鐵路的完好。鐵路以後還可以再修,當下打擊日寇才是第一位的。

附近的鐵軌已經被松開,而且鋪設了很多地雷。從京張鐵路的內線得知,今天某時會有日軍向張家口運送軍火的列車。這個時候的日軍防範沒那麼嚴,而且內線只要看到列車安全警戒的程度,就知道是什麼樣的貨物,軍火自然是最高等級的警戒。

關溝方向傳來了火車開動的鳴笛聲,戰士們的精神都為之一震,軍火列車要來了。蒸汽機特有的那種沉悶的噗噗聲,逐漸由遠而近,已經看得清車頭的樣子,很快就連機頭上外噴的蒸汽,都已經很顯眼。

機車已經進入了地雷的伏擊圈,司機突然感覺不對!列車開始搖晃起來,鐵軌出問題了。他沒有驚慌,蒸汽機車的速度很慢,應該還不會翻車,他逐漸拉下剎車。然而,他並不知道,地雷的導火索已經在燃燒。

押車的日軍半個中隊,已經感覺到異樣,他們紛紛從列車的視窗向外警惕地張望。然而,威脅並不是來自於窗外。

地雷劇烈的爆炸聲連續響起,整行列車,就像是一條扭曲的大蟲子,往上猛地一抬,然後就扭成了五六段,火光充滿了幾乎每節車廂,日軍士兵的慘叫聲連續不斷,然而在爆炸和其它聲音的混合下,顯得那麼地不明顯。

有些車廂開始爆炸起來,這是引燃了裝運的軍火。“二次爆炸”很快席捲整個列車,一共6節的列車每一節都開始燃燒成了火炬。

西華的特種單位士兵們已經撤退,有人回頭望了望火光沖天的現場,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等到關溝站的日本人趕到,他們只能絕望地看到,不僅是整列軍火在襲擊下幾乎蕩然無存,而且關溝的鐵道遭到了致命破壞,不知道一兩個月時間,能不能修得好。這條大動脈,暫時用不了了。

天津港外,王紀和幾個參謀正在觀察著海船的出港與進港。

王紀和田君實,現在分別是特種1師和特種2師的師長,每個師都已經發展到了1.2萬人的規模,可謂是當下全球規模最大的特種作戰軍事力量。

這一次,兩個特種師全軍出動,準備在華北,與日偽軍以及特務機構,打一場大規模的特種戰,掃除各種魑魅魍魎,完全壓制住日軍在華北的戰爭準備。

王紀負責的,主要是平津地區。他與參謀們,正在策劃一場對天津港內日軍和日本商人的襲擊。不,不僅是對天津港,這是一場對日本在天津勢力的全面打擊!

兩艘6500噸級的日本海輪停泊在海上,苦力們不斷地將棉花運送駁船,駁船再運上海輪,棉花都是壓製成一個個長方形,以便於運輸和節省船艙的空間。看起來已經快裝完了,在碼頭上已經沒有新運過來的棉花堆了。

王紀安靜地等待著水雷特種分隊的訊息。他們會在裝船這個比較鬆懈和混亂的期間,將定時磁性水雷安裝到兩艘海輪的船底。而早在數日前,他們就已經將這個港口海底的水文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資訊終於傳來,安裝任務已經順利完成,王紀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長期的歷練,已經使他成為了一名老練的特種作戰指揮員,對於行動任務,再不會是早年那樣的焦慮了。

裝船完畢,苦力們都離開了。大約半個小時後,兩艘海輪鳴笛啟航,他們要將這些在華北掠奪的棉花,送回日本,供養日本的紡織業,而這個時代的紡織業,幾乎是日本工業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