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全面滲透一)

西藏,羅布卡林。

熱振活佛轉動著手中的108顆念珠,心思有些不定。

他是此時西藏噶廈政府的攝政,所謂噶廈,“噶”是命令的意思,“廈”是房屋的意思,“噶廈”就是發號施令的地方。噶廈政府辦公是分冬天和夏天的,冬天在布達拉宮,夏天在羅布林卡。

十三世土登嘉措)於1933年去世,而十四世此時還沒有。歷史上那個背叛祖國的喇嘛,1935年7月才會在青海的湟中縣出生,而到1938年才會被選為轉世靈童,成為第十四世喇嘛丹增嘉措)。

但他這個攝政,其實也做得艱難。

上頭沒有,他這個攝政有限,並不能決定噶廈政府的所有大事。清廷規定的噶廈政府的體制,一直都延續了下來。噶廈設有設噶倫行政主官)四人,三俗一僧,他們的官職為三品清朝時的規定,喇嘛為二品,攝政為二品,噶倫為三品),一切重要事務,都由噶廈議決後,上呈喇嘛或攝政核準執行。

如果有噶廈不能決定的重要事務,如戰爭、議和、選舉攝政及轉世等問題 ,就由噶廈呈請喇嘛或攝政召開“民眾大會”,藏語稱“沖都”。與會的都是各機關官員代表、三大寺堪布和貴族代表;農奴和奴隸當然沒有資格參加,其實就是達官貴族會議,最終還是取決於幾個頭麵人物的決心。

所以他這個攝政,雖然在沒有的情況下地位最高,但這個“核準執行”之權,是很微妙的。幾個噶倫,無論是誰有事情遞交了上來,他能輕易地就否決了?很多時候還是這5個人甚至更多人,要一起商量。

這兩年最讓他頭疼的事情,就是西藏偏向英國還是中國的問題。在他們心中,本質上是中英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影響他們這些西藏貴族自身的利益。而由於此時英國當然是強勢,所以眾人之中,偏向英國的居多,而他熱振,則認為英國遠在天邊,從長期看西藏還是要受中國的制約,這是地理天然決定的,所以他就被認為是“親中派”。這讓他感到很委屈,他是一心為了西藏自己的利益。不過很多人,其實也不過就是找個理由攻擊他而已,誰讓這個攝政的大位格外誘人呢?

按照十三世留下的策略,不要一定站到誰的臺上,做好中間搖擺就行。真的選擇了單邊的立場,噶廈政府就沒有退路了。對於老的策略,他是打心眼裡贊同的,只不過,因為民國比較近,他相對更偏向民國一邊而已,但也沒有太過。

但自從那個西華崛起,事情就開始有了巨大的變化,整個噶廈政府變得越來越不安,大家的爭論也越來越激烈。

一開始,是那個西華剿滅了劉文輝在西康的力量,他們佔領了整個西康地區的東部,但沒有越過金沙江。這讓噶廈政府在最初的擔心後,稍稍放下心來。

西康地區雖然是民國意圖設立的一個省,但實際上,從來是四川和西藏噶廈各分一塊。基本上,是以金沙江為分界線,金沙江以東,是四川管轄,那個劉文輝,當初他的勢力也就是到此為止。而金沙江以西,就是西藏噶廈管轄,為此,當初的老,還和康區的漢人勢力打過幾仗。

所以,在西華在金沙江以東停下來,然後幾個月沒有越過這條“隱形”的分界線之後,噶廈一度認為,也許西華預設了以前的格局,畢竟對於漢人來說,西藏這塊地方大多數地域窮山惡水,不一定感興趣。

但現在發現,這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從1935年的夏天開始,噶廈政府就不斷發現有西華小股軍隊越過金沙江,到達寧靜今芒康縣)一帶活動。

藏軍試圖驅逐,結果卻是一敗塗地,這些西華小股軍隊的火力極猛,藏軍完全不是對手。以至於到後來,就算藏軍知道有西華軍出沒,也不敢動。

當時噶廈政府大為震撼,動員了幾乎全部的機動藏軍9個團大約7千多人),但有一段時間,對方的活動平靜了下去,所以噶廈政府除了將這9個團,佈置到金沙江西岸附近警戒外,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但今年開春後,形勢大變,對方大軍其實是地方部隊)已經越過了金沙江,藏軍與之交戰,結果3個團被全殲,還有1個團也損失了大半,完全不是對手。

好在西華軍進軍並不迅速,他們又在寧靜地區呆了下來,據說將當地頭人都抓了起來,“解放”了所有農奴,把他們彙聚到一個一個他們選擇的居住點,建設所謂的“鄉寨”,這完全顛覆了噶廈的傳統統治。

西華的作為,自然引起了噶廈政府的高度敵視。這不是傳統的要噶廈臣服的做派,而是在挖噶廈政府的根呀。

所有現在很多人要求向英國求援,讓英國人來打西華。想到這裡,熱振不由苦笑,這些人毫無見識,西華又不怕英國人,據說他們就是從在緬甸、一下子消滅了從印度派來的6個英印師後崛起的,英國人敢出兵嗎?

而且英國人又是什麼好鳥?真的出兵了,說不定就賴在西藏了,到時候的統治者究竟是噶廈還是英國人?而且這樣肯定會徹底激怒西華,一旦失敗,噶

廈政府,恐怕就完全不存在了。

所以原來犯了一個錯誤,因為西華是“赤色”政權,所以在西華佔據西南三省的時候,噶廈政府沒有派人,完全是一副冷眼旁觀的樣子。現在人家騰出手來,就開始收拾你了。

他無法阻止那些人向英國求援,但他也決定,要向西華派出使團求和,至少要搞清楚他們究竟想幹什麼?尤其已經知道,他們將九世班禪曲吉尼瑪,請到了青海玉樹大寺。班禪早在1923年,因為侵犯其固有地位和職權,深感大禍臨頭,逃到了內地。

實際上,這正是西華政治局對西藏的策略。暫時佔領全部西藏,那就在抗日戰爭前背上了一個包袱,戰略上並不利。但是決定要將西康地區的西部金沙江以西的部分)拿下,因為這裡的生産條件在西藏還算好的,可以經營,等待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及二戰爆發後,從經營數年的昌都地區,以及緬甸和東北7邦兩路入藏,就會比較輕松。

當然,這在軍事上不算一個很重的任務,所以是採取了逐漸滲透的方法。去年夏天,是進行了武裝偵查,小股特種部隊在適應了高原氣候以後,對金沙江以西完成了全面偵查。1936年的春天開始,則是正式的滲透,先佔寧靜地區,完成土地改革和建立根據地後,再一步步向西向北。而另一股則從青海玉樹,向南沿著金沙江滲透。

整個目標是在1936年佔領整個昌都地區,相當於完成了對歷史上西康省1939年成立)的全面佔領。

察哈爾,張北李守信偽軍駐地。

此時的察哈爾,其實很混亂,國民黨的察哈爾省政府,在日本人的壓力下,已經快要待不下去了。在李思華前世,從1936年9月起,這個省政府就從張家口逃離,變成了流亡省政府,察哈爾從那個時刻開始,基本上就全面陷入日本的殖民統治,屬於日本人以德王為傀儡首領的“蒙疆區”的一部分。

1936年前幾個月的程序,與李思華前世的歷史相差不大。

日本此時在察哈爾拼命地發展漢奸偽軍武裝。

1935冬開始,日軍指使偽軍李守信部,佔領了察北六縣和察東八旗,又在1936年2月1日成立了偽“察哈爾盟公署”。

1936年春,當時為了進犯西華控制的綏遠,成立以德王和李守信為頭目的偽軍2個軍,9個師,超過1萬人,分駐張北和化德,這就是所謂的“蒙古軍政府”。而在商都等地,則是收留的原綏遠土匪頭子王英的“大漢義軍”4個旅6000多人,整個偽軍部隊接近2萬人。

所以這種形勢如果發展下去,在蔣介石政府的退讓之下,歷史的趨勢還是會演變成日本全面佔領察哈爾。

然而,西華來了。從1936年的6月開始,西華的特戰單位就零碎地、但頻繁地進入察哈爾,於是各地的形勢就開始大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