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青海戰役二)

董振堂決定使用“裝甲+人海沖鋒”的戰術變形,這是李思華在高階軍官現代軍事訓練的時候,提過的一種蘇軍戰術,實際上來自於二戰。

德軍著名的“閃電戰”是坦克和裝甲車輛的叢集應用,但是德軍使用坦克的時候,幾乎是全機械化的。蘇聯在二戰中,由於前期損失嚴重,實際上做不到,所以就發明瞭這種新戰術。其實就是坦克和裝甲車在前方開路進攻,而密集的步兵則跟在車輛後沖鋒。這樣步兵得到了坦克和裝甲車輛的掩護,坦克實際上成為步兵的一個個移動掩體。而坦克部隊也得到步兵的相應支援,步兵的反坦克力量,實際上是與坦克部隊隨行的。

董振堂知道,如果青馬軍在老鴉峽外等著伏擊西華軍,那麼騎兵部隊多半不會在正面,正面的大機率是馬家軍的步兵,在其步兵沖擊我軍的時候,騎兵部隊再擇機側翼襲擊,企圖打穿我軍的防禦,這種佈局是大機率的,從西華蒐集的以往青馬軍的戰例看,幾乎沒有過直接在正面使用騎兵沖鋒的先例。

所以他的布陣,大致是一個“閂”字型,500輛3坦克打前陣,形成一橫兩豎的格局,將步兵掩護在中央。那麼無論青馬軍是步兵或者騎兵沖擊,都將首先遭遇坦克的轟擊,就算他們能沖到坦克面前,別看只是輕型坦克,裝甲最薄的地方也超過3厘米,他們的馬刀又不是神兵利器,還能砍破3厘米的裝甲?這他可不信。

在坦克和步兵的後面,跟著的就是炮群,包括34高射炮群,以及迫擊炮及其它輕型炮群。一旦馬家軍進入炮群的攻擊範圍,例如5~6公裡,就能夠對之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看到一輛輛隆隆駛過的輕型坦克,董振堂是既驕傲又心酸,坦克是好,就是太嬌嫩了,這一路上,把維修師們累壞了,不時就有坦克拋錨,幸好這些情況早就預料到,人手、備件都算充足,這才一路走,一路修,現在還能保證95以上的完好率。

青馬軍確實如董振堂所料,等待在老鴉峽之外。

他們不是沒想過,直接在老鴉峽,利用狹窄崎嶇的地形,埋伏襲擊西華軍。可問題是,他們的大殺器是騎兵,在老鴉峽可用不上,在峽谷內,青馬軍就是以短擊長,而且會喪失掉自身的機動性,所以這也是無奈的選擇了。

青馬軍前敵總指揮馬元海,放下望遠鏡,他陰沉著臉,心裡有點焦躁。他是馬家老將,是馬步芬的姑表兄弟。此前以征伐藏區時的兇蠻屠殺而聞名。此人能言善辯,有膽識,多心機。所以馬步芬也有點忌憚他,只不過在這個危機時刻,也沒有別人能壓服全軍。

馬元海的焦躁,是因為他對於西華軍幾乎是一無所知,只知道他們火力很猛,打中央軍、打東北軍和西北軍,幾乎都是一戰而定,很短的時間就打垮了他們。這當然讓他非常警惕,雖然他對於馬家軍的戰力,是非常驕傲的。這一次馬步芬用他作為總指揮,就是考慮到要拼命,馬元海目不識丁,在作戰指揮上通常採用“犛牛陣”和“人海戰術”,輪番沖鋒,強制士兵“作戰不退,無命不回”,喜歡靠蠻勁和兇狠壓倒敵人。

馬步芬認為,這個時候需要用馬元海這樣本性殘酷的老將,以充分激發青馬軍的兇狠和堅韌。

馬元海朝著兩側都望了望,他知道,青馬軍的兩只騎兵部隊,在兩側幾公裡外隱蔽,同樣在等待著戰局的展開,他們會擔當側翼襲擊、撕開敵軍陣線的重任。

這一次老鴉嶺外的阻擊戰,實際上青馬也是精華盡出,基本使用的,都是新二軍的老部隊,即由最早的100師,衍生出來的主力部隊,這一次主力集中了2個步兵師100師、190師),以及2個騎兵旅騎8旅、騎14旅),還有一些保安團,總兵力約3萬人。

在馬雲海西側幾公裡外,騎兵總指揮兼騎8旅的旅長馬彪,正在安靜地等待著隨時展開的戰爭,他是馬家騎兵老將,是馬步芬的堂叔。這一次馬家本家算得上精銳齊出。在他身旁,是騎兵團長馬得勝,他是個年輕人,資歷淺,但勇冠三軍,求戰極強,是馬步芬的愛將。他不太沉得住氣,在山坡上走來走去,焦灼地等待著戰爭開始。

馬彪向著東面望去,東邊負責騎14旅指揮的,是他的得力幹將馬元祥,此人作戰勇敢,但個性殘暴,在李思華前世的歷史中,曾經親手砍殺百名西路軍被俘士兵。“這個疼慫,可別給老子丟人。”

青海的9月底,已經很涼,在這野外,溫度不足10度,不過今天太陽光熾烈,讓人並不感到很冷。

馬元海心裡更加焦躁了,因為剛才,空中飛過了兩架飛機,在青海原來都沒有,這肯定是西華軍的偵察機,步兵的陣地瞞不過人,不知道那兩只騎兵,被發現了沒有?

大約在下午兩點,隨著隆隆的聲音,西華軍出現在了青馬軍的望遠鏡裡,馬元海自己觀察著,心裡就是一沉。他孃的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步兵縱隊行軍出現,打頭的是啥?怪模怪樣的汽車?看上去像個異形的饅頭,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坦克?

接著觀察,他注意到這些鐵殼子慢慢地移動,構成了一個“閂”字型,把西華的步兵掩

護在內,他孃的,這怎麼打?

他沉住氣,這個“閂”字型不斷擴大,“坦克”與“坦克”之間的距離,開始變得寬大,中間的縫隙不斷擴大,這讓他眼前一亮,也許有機可趁?等會等到它們足夠分散,就襲擊一次,看能不能從這些鐵殼子之間的縫隙中,打穿進去。

青馬軍的步兵陣地,離開峽谷口大約有6公裡多,他們本來就要將西華軍,吸引到步兵陣地前,然後騎兵襲擊的時候,讓西華軍來不及撤退回峽谷。

在觀察完成,在前線觀察的馬元海等高階軍官,都先撤回了陣地後方,等待著西華軍發現青馬軍的陣地。

在坦克駛出峽谷口後沒有幾分鐘,坦克上的觀察哨,就已經發現了青馬軍的騎兵斥候異常的多,並將情況報告給了上級。其實也不用他們報告,在前期董振堂猜疑青馬軍動作的時候,就已經電告空軍進行偵查,而兩架偵察機的偵查結果,已經發現了青馬軍的步兵陣地,而且還發現了一處騎兵陣地,正是馬元祥統領的騎14旅,他們並沒有進行隱蔽作業。

在將情報通知給董振堂的時候,要求空軍轟炸機部隊配合作戰的申請,就發到了蘭州機場,轉場而來的30架斯圖卡轟炸機,這個時候已經起飛,從蘭州到西寧的直線距離也不過是200公裡,完全在它們的作戰半徑之內。預計40分鐘左右,會飛臨戰場。

董振堂直接率領的南線西華軍,是一野第5軍,軍長羅楠揮,來自紅四方面軍,是出名的智將,在士兵中有著非常高的威望,有著‘兵中之王’的稱譽。他看到青馬軍果然如董振堂所料,出現在了峽谷外面,冷笑了一聲,讓敵軍等著見識一場他們前所未遇的現代戰爭吧。

在馬元海看來,西華軍非常謹慎,他們行進的速度很慢,6公裡多的距離,足足花了超過20分鐘,但自然不知道,西華軍是在等待赤龍轟炸機群的抵達。

西華軍顯然已經發現了他們的陣地,離開陣地還有約2公裡,就停了下來,前線的“鐵殼子”,大約有100多輛,拉成了一條橫線,而步兵們很狡猾,分成了一個個三人小組,匍匐了下來。這讓他的臉色更為陰沉,他想著,要不要先攻擊一次,看一看情況?

這個時候,天空中一種低沉的尖嘯開始出現,而且越來越響,他愕然地朝著天空看去,馬家軍計程車兵們也是如此,有十多個黑色的小點出現在了天空!

他猛然醒悟過來,這肯定就是轟炸過東北軍和西北軍的西華軍轟炸機。他趕緊命令,後面陣地的一個師趕緊隱蔽,而前面陣地的一個師,沖上去,和西華軍攪在一起,他們的飛機就沒法轟炸!

人馬的聲音鼎沸,青馬軍開始沖鋒,雖說是步兵師,其實仍然混雜著不少騎兵,這些騎兵沖在前面,揮舞著馬刀,很快坦克群上的觀察哨們,就已經看得清楚他們猙獰的兇相!

西華軍在青馬軍沖鋒的時候,董振堂也命令,前進接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