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猶太人與猶太組織

石原莞爾在西安的時候,本.古裡安也在西安。與石原一樣,他對於西華深感不安。

古裡安是猶太複國主義的領袖之一,在去年即1935年,他當選為猶太複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這個時候他當然不知道,未來他會與日後擔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統的哈伊姆魏茨曼,一起成為世界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兩巨頭,被稱為“以色列建國之父”。

在巴勒斯坦試圖複興猶太國的他,對於民國本來是漠不關心的。但是因為一個他認為“愚蠢”的計劃,他不得不來到民國,對日本佔領的東北地區猶太人的情況,進行考察和安排。

事情的起因,是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一位名叫雅各布希夫的美國金融界猶太鉅富,出於對沙皇尼古拉二世反猶暴行的不滿,籌集了2000萬美元貸款,主動向日本提供援助,支援日本進行戰爭。

日本因此而對當時全球猶太人的經濟和政治權勢,有了很大的高估。而那個年代,俄國正在激烈地反猶,本身就有不少猶太人,逃到了東北。於是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高層與猶太人達成了一個密約,即日本許諾對猶太人不採取歧視政策,並給予他們一塊土地複興猶太國,而猶太人則利用他們的財富,幫助日本人在東北和以後被侵佔的土地上進行投資,並影響美國的對日政策。

這個計劃導致全球各地的猶太人,確實有不少人開始向中國東北移民,他們在中東鐵路沿線開店、辦廠,最先富裕起來的猶太人又開始涉足金融業,開設銀行。一時間猶太社群,猶太教堂遍地開花,哈爾濱猶太人的人數,一度接近三萬人。

1934年,日本人鯰川義介在外交刊物上,發表題為《一項邀請5萬德國猶太人來滿洲國的計劃》的文章,這就是所謂的“河豚計劃”。這一計劃被特意命名為“河豚”,因為河豚如果沒有經過正確、精心的烹飪,會將人毒死。日本人認為猶太人就是河豚,美味但有毒,但是可以利用他們的財富,來建設日本在東北的工業。

其實猶太移民在東北,並不受到當地日本軍隊的歡迎,很多時候同樣受到迫害,所以又有不少猶太人從東北逃到上海去。是否與日本繼續合作,成為猶太人需要做出的一個決定。

古裡安就是因此來到中國的東北。而在他到達這個巨大的國家後,發現這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出現一個巨大的變數,西華崛起。這個地方勢力這兩年開始不斷擴張,已經佔據了中國的9省,成為中國西部的主要勢力,而且據說軍隊規模巨大且精良,已經有很多人認為原來的國民政府,可能不會是這個新興勢力的對手,更多的人認為西華必然會與正侵略中國的日本發生戰爭。

古裡安在來之前,已經聽說過了西華,因為西華與德國的貿易關系密切,還在德國招募猶太科技人員,並且得到了德國納粹政府的許可。就他所知,遷往西華,確實是少數猶太科技人員的選擇。

西華與日本的關系也讓他不安,雖然他在東北考察下來,對於猶太人所謂在東北安居乃至“建國”的可能性,一點都不樂觀,但畢竟那麼多猶太人還不死心,他也顧慮他們的安全,所以在離開之前,他來到西安,想就近了解這個大國的走向,也能更清楚地認知東北猶太區的未來。

作為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傑出領袖,來到西安幾天後,他對於西華的認知並不次於石原莞爾,同樣的“這是一個現代國家”的概念非常強烈。這使得他感到非常擔心,他並不知道日本和西華在軍事上誰更強大,但無疑西華不是容易對付的,未來日本與西華的戰爭,可能會是天翻地覆,東北的猶太人,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安定生活?

正當他和隨從,在西安街頭徜徉的時候,有兩個男人走向他們,古裡安警惕地看著他們,對方走到他的面前,彬彬有禮地用英語問他:“請問您是本.古裡安先生嗎?”

古裡安內心不安,說道:“是的,我是古裡安。有什麼事情嗎?”他進入西華,並沒有隱瞞自己的身份,因為他不覺得西華對他這個萬裡之外巴勒斯坦的外國人,會有什麼特殊興趣。

來人說道:“我受美國安華財團駐西華首席代表李思華女士的委託,向您致意。李思華女士想與您見一面,她就在這附近,我們可以帶您及您的同伴過去。”

古裡安對自己的安全放下心來,不過對於李思華的邀請,他大為詫異。她聽說過這位女士的大名,不過她怎麼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邀請自己?

來人將古裡安引到了附近的一處茶樓,上了二樓的一個包廂,李思華就等在裡面。

兩人微笑著握手。李思華開口說道:“我從西華高層那裡,得知古裡安先生居然造訪了西安,就很想與您見一面。”

古裡安內心感到很奇怪,說道:“我久聞李思華女士的大名,知道您是美國有名的富豪。不過不知道您與西華的關系如此密切。不過您是如何知道我的呢?我可沒有一點名氣。”

李思華笑了,她也不賣關子,說道:“安華正協助西華,從德國招募一些受到迫害的猶太科技人員。所以我們對於你

們猶太人的動向,還是比較關心的。尤其您是猶太複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

古裡安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如此,但是貴公司在德國招募猶太科技人員,我們其實是使不上力的,找我是為了什麼呢?”其實當然不是完全使不上力,猶太複國組織發力的話,還是有很多德國猶太人會相信他們的。在這個時代巴勒斯坦生活太過艱苦,並不是太多猶太人願意移民到那裡去建國。複興以色列的夢想,還不是主流。

李思華又笑了笑,她其實對於古裡安這些猶太複國主義者,並沒有太大的期待。今天見他,也只是對這個以色列之父有點好奇,而且未來以色列是中東的重要棋子,先認識一下罷了。

她不動聲色地說:“西華需要的猶太科技人員的規模,可以以10萬人來計算,加上他們的家眷,西華可以幫助你們,從德國納粹必然舉起的屠刀之下,拯救幾十萬的猶太人。”

這話讓古裡安大吃一驚,西華對於猶太科技人員的胃口如此之大?這不就是要把德國趕出來的科技人員全部招募嗎?但他的注意力,馬上集中到了李思華所說的“納粹必然舉起的屠刀”上,這讓他感覺強烈的不安,她是什麼意思?她瞭解什麼?德國人會屠殺猶太人嗎?

古裡安趕緊問她:“德國納粹正在不斷推行排猶政策,我們在德國的同胞不斷失去工作,很多人正在移民。但德國人不至於要屠殺他們吧?”

李思華說:“由於安華與德國有很大貿易的緣故,安華對於德國高層和納粹思想,是非常瞭解的。我們內部的分析團隊,對於德國排猶政策的走向,有非常不好的預判,而且我們對於這種預判,是非常肯定的。當然,這只是我們一家之言。古裡安先生,信與不信,還要等待歷史的發展。”

然後她從容地對面色難看的古裡安說:“我今天找您,是想給你們的猶太複國運動一個大回報,而交換兩筆交易。”

古裡安心裡又難受又奇怪,問她:“和我們能做什麼交易?”

李思華說:“我們的回報是:按照安華與西華的預判,幾年後德國與英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必然會發動。而猶太人也必然受到德國納粹的屠殺,在戰爭的初期,包括美國在內,不一定會接受歐洲各國的猶太難民。但西華可以承諾,無限制接受你們認證的猶太難民,用安華與德軍的良好關系,從他們手中拯救猶太人。在合適的時候,你們可以接回這些難民,到巴勒斯坦建設你們的以色列國。在戰爭結束前,這些難民在安華都有暫居權,可以按照安華法律正常生活和工作。”

“而我們要求的交易。第一筆交易,是你們的複國運動,應該從現在開始,全力協助安華,從德國勸說猶太的科技人員,響應安華的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