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各方的回響(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93章 各方的回響二)
不過,日本上層並不是只有妄自尊大的人,有的軍官還是很清醒的,石原莞爾就是其中一個。
這些天他一直在揣摩此事,可惜關於西華的情報太少了。但他敏銳地感覺這個西華太危險了。不過他可不是什麼好意,實際上,他是日本侵華的主要推手之一。
在1928年,石原就提出了他有關侵略中國東北的理論和主張,形成所謂“石原構想”,其要點是:發源於中亞的人類文明,分為東西兩支,各自發展,兩個文明現已形成隔著太平洋相互對峙的局面。對峙發展到一定程度,便要透過戰爭走向統一。“一戰”只是歐洲諸民族的決戰,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戰,只有下一次世界大戰,才是人類最後的決戰,它將以日美為中心進行。如果準備對美國作戰,就要立刻對中國作戰。如果要對中國作戰,首先必須佔領滿蒙。
在1930年,石原曾經公開演說:“我懷疑支那人是否有建設近代國家的能力,不如在我國的治安維持下,讓他們自然發展。”他的言論得到了另一位侵華大將,即關東軍高階參謀板垣徵四郎的極力贊同,以他們為中心,逐漸形成了一個狂熱的力圖征服中國的地下軍官組織。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就是石原和板垣兩人的傑作,兩人推動關東軍“獨走”,先斬後奏,佔領了東北。不過,接下來日軍軍官都以兩人的“獨走”為模範,不斷製造事端,最終將日本拖入與中國的整體戰爭中。
石原的“清醒”實際上就是知道自己力量的邊際,中國不是日本可以一口就吞得下去的,暫時他認為只能以“滿洲國”為界,日本需要先消化東北。
這樣一個侵華的急先鋒,自然對於中國發生的變化極為敏感,西華的崛起,成為了他近期最關注的事件。
他對他的摯友板垣感嘆說:“西華崛起,對於帝國是可怕的事情。我預感中國要大變了。”
板垣問:“為什麼呢?西華與其它民國勢力有什麼不同嗎?是因為他們是赤色組織嗎?”
石原說:“我並不關心西華的政權性質,我是從軍事的角度,覺得西華的戰力可怕。”他接著解釋說: “世人還不太瞭解西華的實力。但是現在為人所知的,有三場戰爭。第一次是西華幾乎殲滅了英印軍6個師,英印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得也不是像人們所說的那麼弱,很多時候還是可圈可點的;第二次是西華征服雲貴川這3個省,細節不太清楚,可是三省的軍閥,尤其是四川號稱百萬大軍,結果卻在4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被西華全部平定;第三次是西華軍對陣蔣介石政府薛嶽指揮的中央軍5個師,這一次情報比較清楚,西華是一天之內就打垮並幾乎全殲了這5個師。三次戰爭,每一次都贏得幹淨利落,都是壓倒性的優勢。”
他搖了搖頭,繼續說:“所以西華軍絕不是我們印象中那種孱弱的支那軍,他們很強,也許比得上我軍。”
板垣感覺有點震驚:“西華那麼強的嗎?不太可能吧。”
石原說道:“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情報,但是我的這種預感很強。”
羅斯福也知道了西華攻佔民國雲貴川三省的訊息,這對他而言同樣有點震驚。李思華代表的這股力量,看起來所圖遠大,而且確實發展很順利啊。原來自己太低看這股力量了,還以為只是一個軍閥家族的崛起而已。
此時的美國,要說在民國有多少情報力量,其實談不上,因為以往根本不值得投注力量,只是從駐華機構和商人那裡,有一些簡單基本的情報來源而已。現在羅斯福也不打算大動幹戈,沒有必要,現在的重點是希特勒正在攪動的歐洲。
他和國務卿赫爾多次深度溝通,也和一些他的智囊反複討論,都認為希特勒攪亂的歐洲,可能給美國帶來莫大的機遇。
美國在經濟上已經比過去的霸主英國,強大得太多了,實際上,美國現在一國的經濟體量,已經要追上整個歐洲。但是英國還是全球的霸主,美國雖然有耐心,但總不能永遠等待,而現在的時代,似乎機會終於要來臨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貢獻很大,但所得卻極少,拙劣的國際策略,使得羅斯福們反躬自省。但是他們也看到,經過一戰,英國的霸權大為縮水,其實開始維持不住了。整個歐洲在一戰中,瘋狂彼此屠戮,幾乎幹掉了一代年輕人的精華,這使得他們都顯得後力不繼。
美國一直等待著,將英國從搖搖欲墜的霸主地位上,一腳踹下來的機會。英法在一戰後逼迫德國過甚,引發了德國民眾的深層怨恨。希特勒上臺後,德國明顯正走向重新與英法敵對的方向,這很有趣。
所以最近羅斯福都在與一些美國大資本家秘商,鼓勵他們向德國輸出資本,助力德國盡快恢複經濟。恢複了經濟,他們就會提升軍備,提升了軍備,就會逐漸與英法沖突。等到矛盾無法調解,也許歐洲的第二次大戰就會來臨,這將導致英國跌下寶座,美國不但能成為世界霸主,也許還能成為歐洲的主人。
這個策略,最近一年多以來,一直讓他著迷、讓他熱血沸騰。相比之下,落後的遠東,發生
的那些變化,又有什麼值得太多關注的呢?
想到情報機構向他彙報,最近很多日本人悄悄地打聽,為什麼美國會支援西華那樣一個赤色政權呢?
他有點好笑,這算是美國被李思華和西華利用了一把,不過確實不好解釋,就像當初英國人也不相信那樣。李思華這個天才的能力,超越了正常人想象的極限,所以英國也好,日本也好,都不會相信西華購買美國武器裝備的資本,其實來自於李思華個人。如果換了是他,他也不會相信。但這就是事實。
不過他現在也想不明白,李思華這個超級富豪,怎麼會和紅色政權搞在一起?不過聽麥基遜說,李思華他們的政權允許私人企業,只是有一些限制。也許,這是個混合制的體制?他搖了搖頭,懶得繼續想下去。
其實麥基遜自己也很奇怪,而德州財團的這幾個家族確實有著類似羅斯福的迷惑,原來以為這是李思華家族的軍閥事業,怎麼就突然變成紅色政權了?即使是允許私人企業,感覺味道也不對啊?他們覺得大家本質上都是絕對利己的,李思華怎麼可能用自己的金錢,去支援要消滅資産階級的紅色政權呢?
不過這樣的迷惑並不妨礙他們繼續與李思華的交易,賺錢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李思華到底要幹什麼,又與他們有什麼關系呢?麥基遜甚至覺得可能會有新的機會,據說這個西華政權,已經控制了緬甸大部,還有民國的三個省,這可是一大片地域,算起來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國家了。
所以麥基遜還透過安華集團,向李思華傳信,希望她方便的時候,能回到美國聚會。
沖擊波也傳遞到了莫斯科。
斯大林這兩天非常惱火,共産國際遠東局,以及蘇聯駐華的機構,到底在幹什麼?對於西華這股突然崛起,號稱“社會主義”的力量,他們居然幾乎是一無所知。
更離譜的是共産國際駐中國代表米夫,以及駐共産國際的代表王民,他們居然對現在的變化也一無所知。民國的報紙都報道了,原來中央蘇區西進貴州,與西華合併,甚至西華最高領導層即西華政治局的主要成員和職務,都被公開了。雖然與中央蘇區的聯絡,電報已經中斷了幾個月,但這兩個家夥,居然對這樣的變化,完全沒有預料!這是怎樣糟糕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