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蜈蚣氣囊與張烤鴨(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95章 蜈蚣氣囊與張烤鴨
從腳下望下去,江水洶湧澎湃,彭家冠不由有點頭暈,趕緊定了定神。
他是修築烏江大橋的建築技術人員。烏江果然是天險,他在這裡已經兩個多月,對“天險”這兩個字型驗深刻,果然是流急、灘多、谷狹,枯水期短,洪水期長、水位變化大,水深流急。而且兩岸巖壁近乎直立,不少地方存在不良地質,滑坡、巖堆、岩溶都很常見。
現在修築的烏江大橋,設計指標是全長368米、橋面雙線淨寬20米、高45米的鋼筋混凝土大橋。
這樣的大橋,施工最難的是水中主墩的基礎、墩身和連續鋼構梁的施工。只能是選擇枯水期緊急施工,搶出時間來。為此,在烏江兩岸都設定了混凝土集中拌合站,以及混凝土輸送泵,而不是這個時代常規的只在一側設立。施工也是從江的兩岸同步往中間推進,這對於尺寸精度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如果不是這幾年積累的經驗,建築集團是不敢這樣做的,否則在中間合攏不了,那不是要闖大禍嗎?
明天就要進行江底的爆破,這讓作為爆破施工負責人的彭家冠,內心壓力很大。3號水中墩,僅墩身就有15層樓高,河床為硬質灰巖夾白雲質灰巖,需在17米深,水下實施基礎爆破面320多平方米、足有1個籃球場大,最大爆破層厚8米,總方量更是高達6000立方米,且爆破後的石碴,易流入主航道河床、深水區水下清碴困難,,需要盡量避免。
這一次他們採用的爆破方法,是近年才發展基本成熟的水下鑽孔爆破法。透過鑽爆船,對位置進行定位,然後將鑽機從船上放下水底,定位後鑽孔,在孔內放置軍用猛火藥,用塑膠導爆管保護導火索與炸藥連線。
在引爆時,點燃導火索,導火索燃燒到盡頭,其火焰直接引爆火雷管,火雷管起爆炸藥,完成整個爆炸過程。
所以如果爆炸效果不好,不但會影響施工週期,需要重新爆破,還可能破壞水底的底座基岩。想到這些,已經算得上經驗比較豐富的彭家冠,就不由得有些焦躁。
另一位工程師張秋火,則正在考慮著自己發明的“蜈蚣氣囊下水裝置”,能否適應枯水期的烏江,雖然已經經過了多次試驗,但這次是見真章,他也有些緊張。潛水員下水,如果將他發明的像蜈蚣般的氣囊帶下去,並能正常使用,就能較長期待在水底,而無需反複出水更換氧氣,這無疑將大大增加工作效率和降低水下工作難度。
蜈蚣氣囊,還能用於墩柱基礎施工的圓形鋼圍堰,包括水上運輸、安裝、拼接和定位,對於降低整體施工難度,作用是全方位的。因此,總指揮部對他高度褒獎,不過氣囊的有效性,到目前為止還是理論上的,能不能真正實用,就要看這幾天的實踐了。
一個個技術人員,思考和計算著自己的負責專案,而烏江大橋,也將在未來幾個月中,一步步走向合攏,完成最終的建設。
張全安惴惴不安地坐在臺下,他望望周邊的人,很多人也神情有點緊張,不知道政府叫他們來做什麼。
張全安家傳的烤鴨,一向以“張烤鴨”著稱於成都,他家做烤鴨,都是選用當年生養、體大肥嫩之鴨。成品切條,淋上罐中鴨之油汁調變的滾燙鹵汁,那是鮮香撲鼻,味美多滋,加之鮮殺鮮烤,現做現賣,更是香鮮獨特,風味濃醇,配以熱烤之鍋盔,蘸鹵汁,風味別樣,味美爽口。素有酒水穿腸過、美味心中留的美譽。
不過自己一個賣烤鴨的,政府為什麼會找自己呢?
成都解放後,政府對他們公佈了管理規則,允許他們繼續私人經營,稅收還比以前軍閥劉湘的時候,減了不少。不過新政府是根據經營的規模來管理的,如果都是用自家人沒關系,但是僱傭他人,就必須符合西華的工錢標準,給少的話會被嚴厲懲罰,甚至被關店。
私營餐飲店的利潤,是老闆與僱工分成的,像是張烤鴨這種,現在還全部是家人的,當然不用分,但是那些大點的店,就必須按照營業額和利潤,撥出一部分作為“員工分紅基金”,不能把利潤全部拿走。生意做的越大,老闆分成的比例,按照臺階上去,逐漸遞減。
不過當然還是把生意做得大的好,即使老闆的分紅比例越來越低,但還是賺得越來越多呀。所以商家們雖然不滿意,但也沒有因此就停下來、不做生意的。
張全安有一次在茶館擺龍門陣的時候,還聽到一位先生,解釋說西華這種做法很有深意。一方面,是西華擺明瞭要保護最底層的僱工,不讓你們這些小老闆,剝削他們,讓他們辛辛苦苦,每個月還吃不飽飯,西華是,宗旨就是為了底層人民的利益。
另一方面,西華這也是為了你們的長期發展,底層的僱工都有了點錢,他們才買得起其它的東西啊,多買件衣服,多買點吃食。就像你張烤鴨,這些僱工以前哪裡買得起你家的烤鴨?但以後就不一定,他們收入多了,偶爾也會買一隻解饞。這樣的話,你家的生意不久會更好了?這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那位先生最後感慨說,這就是“新朝氣象”啊,想得遠,做得到。可不是劉湘那個龜兒子,他哪
裡懂這些經濟之道。
這些道理張全安還是聽得懂,他也覺得,西華很厲害。沒看到才2個多月,成都已經大變樣了嗎?現在的街道屋子,都幹幹淨淨,就連他們擺攤,都必須整整齊齊,街上的混混,都不見了,他們如果繼續在街上混,都會被“城管”抓得去幹活,清掃馬路什麼的,而生意確實也變得好了一些。
他更在意的,現在娃兒能夠讀書了,不要錢,每年只要一點書本費,而且那個書,讀完一年還可以統一被付費回收,說是再交給下一年的學生娃兒,大家都可以省錢。
總的來說,張全安覺得西華還是不錯的,能夠太太平平生活,烤鴨還賣得不錯,這生活就很踏實了。
很快會議就開始了,張全安注意到,來的人不少,大概至少有100多人,有些人自己還認識,都是做餐飲小吃的。
臺上的領導張全安認識,他經常到他家附近的街道,檢查工作,這位領導是本家,也姓張。
張領導講話,介紹了這一次政府找她們的目的,原來大領導在重慶搞了一條“美食街”,非常轟動,現在生意好得不得了。
所謂美食街,就是把城市的著名美食,都彙聚到一條街上,比如你王麻子是做棒棒雞的,店開在家門口的街上,你張烤鴨,店又開在張家門口的另外一條街上,人們走過你們家門口的街,只能吃到一種或幾種美食。
但是如果有一條專門設計改建的美食街,王麻子也到這條街,開個賣棒棒雞的分店,你張烤鴨也到這條街,開個賣烤鴨的分店,其它著名的小吃,也到這條街上開分店,最後假如這條街上有一百多種美食,大半個成都的美食,都能在這一條街上吃得到,你們自己想一想,這個生意會不會好呢?
臺下一下子就轟動了,小老闆們精神立即就亢奮了,這是個絕妙的主意啊,生意那還用說?成都人、外地人,不得經常到這條街逛街和購買品嘗美食?生意肯定好啊?
很多人立即就盤算了起來,有些人心頭有些擔心,到美食街開個分店,也得不少錢啊,自己拿不出來那麼多啊,而且肯定要僱工了,萬一生意不好,付不起工錢怎麼辦呢?政府這方面非常嚴厲的。
張領導笑著示意大家安靜下來。他表示,政府當然知道,很多小老闆也沒有多少錢,可能投不起新店或者擔心投資大了,收不回本錢。所以政府有配套政策。
整條美食街,會由政府出資全面改造建設,務必突出成都的“川西文化”,簡單說就是要幹淨又漂亮,一看就是成都味。美食街的商家,會進行預先登記,在設計師設計的時候,就根據商家對自家食品的需求,安排好廚房、店堂或者銷售的鋪面,完成建造後,商家直接“拎包進駐”就可以。
美食街對於登記入駐的商家,免掉年之內只會交一點街道衛生費,當然營業額,必須照章納稅。3年後,政府會核定房租,不過請大家放心,政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活躍市場,所以3年後的房租也不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