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西南發展大局二)

第三個環節,是武裝。製造出來産品首先滿足的,當然是生存,生存都有問題的話,還談什麼生活呢?生存就要靠武裝,我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統一全國和保衛新中國,都要基於軍事武裝。

我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的巨大戰爭威脅,而且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以我個人的看法,大機率會在3年內爆發。所以軍事武裝和訓練,當然是這幾年最核心最重要的首要任務。

我們正在建立的,是三個層次構成的軍事體系。

第一個層次,是主力陸軍和空軍。

主力陸軍我們要在1900萬人的規模,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工業建設,要具備在2年半內提供120個師以上的武裝能力,即形成每年至少50個師以上的軍事裝備能力,這是巨大的壓力,但不是達不到,本身就是準備戰爭,需要按照戰時的需要,動員起一切的潛力。

主力空軍,我們今年就會達到850架的規模。而且首次具備轟炸能力,我們與德國技術合作的兩型戰鬥轟炸機,斯圖卡ju87俯沖轟炸機已經在德國完成試飛,今年將以零件形式進口到根據地,然後我們再自己組裝的模式,小規模生産,而明年我們將正式自己生産。另一型,即容克ju88戰鬥轟炸機,則會在197年,我們大致要形成100架偵察機+1200架戰鬥機+300架轟炸機,共計1600架左右規模的空軍,以求能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同期空軍。

新一代的戰鬥機bf109f)則會在今年1935年底完成開發,我們要爭取在明年實現生産,到1937年能夠裝備部分新的戰鬥機,增強空軍力量。

大型運輸機的目標是美國道格拉斯的c54“空中霸王”,歷史上原型機要到1938年才試飛,這個時空李思華透過投資這款飛機加速了其研製過程,預計198年可以生産。這款運輸機起飛重量達到了33噸,能夠保證每一次運輸15噸以上的物資。

為了避免屆時被美國政府杯葛,現在根據地已經開始在四川成都附近,建設飛機生産基地,完全同步複制道格拉斯的裝置,並派遣技術人員一直在美國進行培訓,以保證屆時可以自己生産。

重型轟炸機的目標是b17,今年已經首飛成功。目前生産線正在安裝,很快會進入除錯,波音公司預計1936年底前會完成b17的量産工藝,我們將力爭在抗戰爆發前形成初步的生産能力。

所以,為了形成1937年可以完全對抗日本的格局,裝備空軍的生産能力就需要形成當年500架戰鬥機+200架各型轟炸機以上的生産能力。

第二個層次,是二線的地方部隊。

主力部隊是拳頭,是要打出去的,是對外的。而地方武裝部隊,其職責就是守衛本土,守衛新佔領的根據地。並且作為主力部隊兵源的補充。打仗是要犧牲的,地方部隊計程車兵們也經過了長期的訓練,具有良好的軍事素質,所以在主力部隊需要補充人員時,地方部隊計程車兵和軍官當然是第一選擇。

我們地方部隊的規模,預計在1900萬人的規模。所以主力00萬,總計600萬人,就基本上是我們為抗日戰爭準備的軍事人力資源。

地方部隊的武裝,不可能達到主力部隊的標準,基本上以步兵為主,含少量炮兵,但也不是民國那種只有步槍和手榴彈的完全輕步兵。地方部隊的武裝,在單兵武裝上,與主力部隊相去並不遠。差異的,主要是重炮、卡車、裝甲部隊等重灌備。

第三個層次,是民兵組織。

民兵組織是半軍事化不脫産的,其軍事意義,是協助地方部隊,守衛本土;是本土的情報網路和防諜網路。民兵組織的非軍事意義更重要,它是我黨基層組織的主要抓手和工具,是基層組織起人民的核心力量,是進行本土重大活動和專案建設的基本組織。

民兵基本上按照人口總規模的10設定,即1.1億人口中,民兵規模要達到1100萬。民兵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作為地方武裝部隊的兵源。

目前民兵的軍事裝備,是簡單的三件套,即步槍、子彈和手榴彈或手雷)。在民兵的營級以上,會裝備少量的機槍、擲彈筒等武器。

基於資源,從教育到製造再到武裝,其後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生活。

如果我們生活在和平歲月,生活就是國家應該提升的主要方向,讓人民生活得幸福,是我黨和國家最根本的發展方向。我們還處在戰爭歲月,但是我們要為向人民提供美好的生活,做好準備。

人們生活的需求是非常多樣化、非常複雜的,我們的規劃和計劃,只能是滿足一些基本的、主要的方向,大致可以用“衣食住行遊購娛文體醫”這10個字來描述。

衣食住行不用多說,這是人生活於社會,最最基本的。

遊是旅遊,現在除了富人,恐怕窮人根本談不上這個字,但我們的規劃,都要

著眼長遠;

購是購物,如果人民有了閑錢,那麼他們自然會購買一些除了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滿足自己其它的物品;

娛是娛樂,人民也不可能一直只是勞動,他們需要娛樂放鬆;

文是文化,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我們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我們還會在新時代,創造出無數新的文化;

體是體育,要讓人民強身健體,健康的體魄還有利於降低醫療的成本。

醫是醫療養生。這是最複雜的一個領域,因為無數團體的利益,交織在醫療上。中國人最捨得花錢的,除了養孩子及教育,大概就是醫療了,誰都想活好活得長嘛。

民國有一種很不好的傾向,那就是西醫在國外醫藥利益團體的支援下,拼命地想把中醫滅絕掉。中醫傳承了幾千年,自然有它合理有效的一面。我們不能學民國國民黨,因為外國人和西醫團體的利益遊說,而廢棄了自己祖宗幾千年的中醫傳承。

中醫的問題,是中醫師很難培養,而且開藥治病,無法精確量化,因為它本身的原則,就是身體是一個複雜系統,要對症下藥。從哲學來看,中醫的高度,是遠遠超過西醫的。但問題是,曲高和寡,能達到中醫本質要求的中醫師,都需要長期的實踐和訓練,不利於普及,不利於我們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健康。

但是中醫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養生”,中醫的系統論,使得中藥擅長於調養身體,無論是平常保持健康,還是術前術後調養身體。我們要發揮中醫在這方面的優勢,培養能治病的中醫師很難,但培養能調養的中醫師,就簡單得多。相比之下,西醫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藥毒較大,治病的過程往往是損傷整體身體的過程。

因此醫療上總的方針是相容幷蓄,中醫為養,西醫為治,齊頭並進。

所以我們既要建設西醫的醫院,也要建設中醫院,同步培養西醫和中醫的相關人才。

醫療體系的建設是個長遠的規劃和計劃。現在暫時按照20年內,實現5萬人一家正規醫院,醫療床位600萬張,以及每個鄉寨都擁有能進行普通小病醫治的衛生所,來規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