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桂北撤退和初臨貴境

曹子卿看著平靜下來的同志們,繼續說道:

“1931年的時候,主席領導紅軍,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在我們得到情報後,李力勝同志非常高興,她說紅軍終於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在我黨根據地和軍事實力還弱小的時候,應該以農村包圍城市,以彈性的面應對敵人孤立的點和線,在運動中將敵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主席的策略極為英明。”

“我們一直關注著中央蘇區的發展,從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圍剿,紅軍都是透過貫徹了主席的軍事和政治路線,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為什麼到了第五次圍剿,就變成了愚蠢地與敵人對攻,明知自己的軍事實力相差得非常遠?李力勝同志得知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戰略戰術後,當時就斷言蘇區危險了,戰略戰術都完全錯誤。後來我們知道,主席被你們剝奪了軍事指揮權,這也罷了,居然將之賦予了一頭蠢豬!”

曹子卿轉向人群中的朱德,他在現場非常沉默。曹子卿對他說:“朱老總,李力勝同志讓我專門問您一句,您配合主席指揮紅軍數年,應該是對主席戰略戰術的有效性最清楚的,為什麼沒能堅持正確的戰略?”

朱德吃了一驚,隨即又苦笑了一聲:“我慚愧啊。”他沒有多說,實際上他還有多少真正的指揮權呢?太多的事情,有苦說不出。

主席的內心很激動,西華和李力勝同志對他的認可,讓他覺得很欣慰。在場的大多數同志,內心都認可曹子卿的說法,最近他們自己其實在不斷的反思,對於主席戰略戰術的認同,越來越高。李思華前世歷史上,1個多月後,即1935年1月15日到17日,就是著名的遵義會議,確立了主席的領袖地位,從此我黨回到了正確的發展路線。

曹子卿最後才轉向博古,說道:“西華政治局一致認為,你們這些從莫斯科回來的所謂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盲目服從共産國際的領導,脫離中國現實,胡亂指揮,對於各大蘇區根據地目前的全面頹勢、對於無數同志的慘烈犧牲,負有不可推卸的嚴重責任。不過關於你們的問題,將在貴州專題會議上,由西華政治局與中央蘇區的高層領導幹部們,討論決定。”

博古的臉色慘白,其實沒有西華,他也知道自己很難繼續擔任中央紅軍的最高領導了,同志們對他和王民的意見極大;對於他們這個所謂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的小群體,意見極大。

再說現在還有什麼辦法呢?火併嗎?會有幾個同志聽自己的?就算還有些紅軍還聽自己的,現在可是有至少6個師的西華軍就在左右。難道自己還要以黨的叛徒的身份,退出歷史舞臺?至少,自己還是忠誠於黨的。

曹子卿的一番講話和逮捕李得的行動,讓同志們的氣氛,從渡江勝利的興奮中沉重了下來,太多的事情需要反思了,而且未來……未來現在還不可測,他們對於到了西華根據地後,會如何演變,現在心裡還沒有數。

第二天一早,全軍開始撤退,撤退的過程極為順利,國民黨的追軍,根本不敢靠近,而從新寧一路返回懷化和銅仁的路上,敵軍幾乎都早已被一掃而空。

最主要的,是西華軍有大量的卡車,於是蘇區紅軍攜帶的物資,以及大量的婦孺和傷員,基本可以透過卡車運輸。這樣行軍速度很快,這樣5天後,蘇區領導層已經被送到銅仁,不過李力勝和其它幾位西華的主要領導,已經因為工作,返回了遵義。所以未來的會議,將在遵義召開。

從懷化到銅仁,進入貴州,主席和周恩來他們,就注意到了不同,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築路的隊伍,沿途的村莊和市鎮,看得到的老鄉,衣衫襤褸然而面帶著希望的笑容,白牆上和路邊,有很多標語,內容包括“打一場人民的禁毒戰爭”,“要想富,先修路”,“攜手共建鄉寨,團結就是力量”等,讓他們的精神不由得振奮起來,他們看得到,貴州解放僅僅一個月,根據地的新氣象,就已經能夠看得到一些了。

在沿途,他們到處看得到地方部隊的身影,而民兵組織,更是無處不在,那些築路的隊旗,很多就是民兵某營、某連的旗號,看起來,西華對於基礎組織極其重視。

主席對王稼祥和章聞天感嘆說:“西華的根據地建設,比起我們原來在中央蘇區,更紮實得多。”長徵路上,他與這兩位成為好友,很多時候形影不離。

周圍的同志們聽到,也有很多人頻頻點頭,進入西華根據地的一路上,他們與西華的護送同志一路交流,對於西華根據地,已經有很多零碎的瞭解,而與西華同志們的思想交流,則沖擊尤其大,西華對於馬列主義、對於社會主義建設,有著自己一套嚴密的邏輯。而按照他們自己這幾年的革命實踐,隱隱約約覺得,恐怕西華的道路,比起共産國際的那一套,更適合中國的革命。

從銅仁繼續趕路到遵義,他們發現路況越來越好,到臨近遵義的時候,已經看到“大馬路”了,西華的同志介紹,這是在修20米寬的主幹道,以後還要鋪上瀝青,成為“快速幹道”。公路交通網路,是西華根據地建設的重中之重,沒有公路網路,工業建設就會受到很大限制。

12月11日,他們抵達了遵義市,這個時候整體不過是一個有點破破爛爛的城市,但進城的時候還是可以發現,街道非常幹淨整齊,與民國此時各地的城市形成了天壤之別。

李力勝同志在老城原來黔軍軍閥柏輝章的私人官邸等待他們,這裡其實就是她前世歷史上遵義會議的舊址,李思華決定,還是要有儀式感,她想“重演”著名的遵義會議,甚至正式會議的時間,她決定也還是選擇從1月15日到1月17日,讓地點、時間都完全重合,只是此次的內涵和內容,當然大不一樣。這種“重演”,讓她覺得非常有融入歷史的感覺。

主席和周恩來他們,從卡車上下來,雖然卡車設了排凳,腿腳還是很酸。一群人揉了揉自己的腿,在西華同志的引導下,慢慢走進了官邸,這是一棟灰磚砌成的兩層小樓,在那個年代,在遵義這樣的內地小城,算是非常氣派的了。

他們很快就看到了等待小樓前面的李力勝同志。

一眼看去,李力勝是個清秀的年輕女子,微笑的臉上有著銳利的目光,在女子中她應該是很高的,站得筆直,是標準軍人的姿態。在李力勝同志的周圍,還有幾位同志,周恩來一眼就看到了馮百駒和袁國屏,他們已經幾年都沒有見過面了。

李思華注意到走在前頭的幾位,、朱德、周恩來他們的面容,她都非常熟悉,有一位戴著眼鏡的書生樣子的人,她猜測應該是博古。

她與眾人逐一握手,當與主席握手的時候,她內心其實是激動的,在這個時空,她終於走到了這一步,與心目中的領袖,成為戰友。

她的笑容燦爛,壓抑著自己的心情對主席說:“終於見到您了,久聞大名,對於能夠蒐集到的您的著作,我幾乎都是反複閱讀,可謂是韋編三絕,以後一定多向您請教。就在昨天,我還在翻閱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主席爽朗地一笑:“李力勝同志,我對你,才是久聞大名啊,你和西華的同志們,做的好大事業,我們就慚愧囉。”他濃重的湖南口音,在李思華聽起來卻是那麼的悅耳。

一行人到大廳內坐下,周恩來主動向李思華,逐一介紹了中央蘇區的主要領導們,除了他自己、博古、主席、朱德、章聞天、陳雲、鄧小平、王稼祥、鄧發、愷豐、劉伯承、葉建英、、聶榮臻、羅榮桓、彭德懷等人。

李思華面色沉靜,其實內心真的是很激動,我黨一代之俊彥,幾乎都在這裡了,在他們手下,很多未來的精英,也都在成長。她還見到了熊豪,這讓她很欣慰,這個老朋友,還活著,真好。

李思華也向他們介紹了西華的班底,相應之下,李思華這裡的高層人力,其實還是比較薄弱,她是靠了“鈔能力”、“作弊器”,短期膨脹起來的,除了廣州起義為她帶來的高層人力外,主要就是這些年從部隊中培養,從海外吸收、再在根據地鍛煉出來的一些人。

當然,她也不會妄自鄙薄,時勢造英雄,鍛煉出人才,我黨的精英,也是這樣出來的,在他們開始工作的時候,也未必就非常出色。

大家認識和寒暄過後,大廳內沉靜了下來。李思華神情嚴肅了起來,她對博古和周恩來說道:

“博古同志、周恩來同志,無論是我,還是西華的其它領導同志,對於你們中央蘇區的最高三人團的領導,都極為不滿。你們對於中央紅軍的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按我的脾氣,本來是要狠狠罵孃的。西華的同志們反複勸了我很多次。所以我今天就不罵娘了,但是我還是必須指出,尤其是博古同志,你們這個所謂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的小群體,不僅違反了黨內不得拉幫結派的紀律,而且妄自尊大,完全不尊重其它同志的寶貴經驗和正確建議,以至於從一個錯誤走向另一個錯誤。”

博古的臉色極為難看,可現在他又能說什麼呢?周恩來主動把話題攬了過去,他代表三人團做了誠懇的檢討,李思華靜靜地聽完,然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