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緬甸第二次反圍剿三)

6月10日的下午,戴爾有點頹喪地坐在戰壕裡,他現在已經一點都不講究紳士風範了。

昨天野炮團覆滅,他率領的2個師退入戰壕後,下午立即試圖突圍,然而被堅決地打了回來,在南面方向的敵軍,也出現了兩個新的番號,這讓他絕望,已經出現5個師了,而且已經把失去炮兵的自己團團圍住,如何突圍?看起來噩運恐怕將會降臨了。

他遠遠望去,敵軍還在挖掘壕溝,要把英軍牢牢鎖住,他知道,在敵軍完成工事後,可能就是連續的炮擊,然後就是總攻。他不覺有點膽寒。

現在已經是下午,他上午帶領部隊,至少打了三次沖鋒,可是無一例外,英勇計程車兵們都倒在了進攻的路上,現在,他只有收縮防守了。

敵人的喇叭裡,用英語和幾種印地語,開始招降。目前軍隊還沒有出現不穩的狀況,大英帝國的軍隊,終究有自己的驕傲,怎麼能向緬甸土著投降呢?不過,對面的這些人真的是緬甸土著嗎?有熟悉當地種族的軍官告訴他,對面的似乎都是華人,他們在緬甸不是少數民族嗎?什麼時候發展瞭如此大的勢力?

幾乎在同時,理查德臉色黑得像烏雲,他注視著敵軍不斷延伸的戰壕,這些戰壕正向著英軍的方向,不斷接近。

當他接到戴爾的電報,同時發現自己被合圍時,立即停下了修築工事,敵軍是有意識要全面合圍自己,原來計劃的暫時防守計劃有著巨大風險。他整合了部隊,試圖在敵軍尚未完成全部合圍之際,以重炮轟擊南面的敵軍,開啟突圍的路徑。

然而那是怎樣的一場炮戰?敵軍部分炮群向著他突圍中的部隊開炮,他的兩個野炮團立即停下來還擊,結果就被敵軍大炮群掌握了精確的英軍炮群位置,不到5分鐘後,敵軍就從南線的三面,有超過500門以上的重炮轟擊,在這樣的打擊下,自身炮群的數量太少,遠遠不是對手,很快就損失太大。

野炮團趕緊帶著剩下的火炮分散,然後力圖機動性地對敵軍炮群還擊。可是隻要炮兵露頭,就會迎來對方炮群的“面打擊”。每開一次炮,幾乎都是一次生死之間的挑戰。現在,野炮團剩餘的140重炮,已經不足20門,其餘的輕炮,還剩餘相對較多,可是,已經完全無法與敵軍炮群抗衡了。

理查德的步兵叢集配合野炮團撤退,邊打邊退,退回了昨天他準備的工事,其實工事都沒有完成,勉強有幾條壕溝而已。也只能先這樣的,北面的敵軍,也已經逼近了這裡,無路可撤。

敵軍的步兵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從2公裡多外,就開始挖掘“向心壕溝”,四面八方地向著己方的陣地接近,他們是想減少傷亡。

理查德對應地安排所有計程車兵,立即挖掘加深戰壕,準備躲避敵軍炮群打擊和步兵透過向心壕溝的攻擊。雖然他表面上還向士兵們表現出無畏的英勇氣質,但實際上,他的內心已經絕望了,用簡陋的工事,對抗敵軍超大炮群的攻擊,能有什麼僥幸嗎?

6月10日的傍晚,丁韶的腿上被彈片割到,已經負了傷。他心裡想著,打得有點憋屈。

他們從北向南,一路狂奔,終於在仁安羌以北20公裡的地方停下來,他們已經感到了南撤英印軍2個師的前頭。而這個地方,已經是他們倉促之間,能找到的地形最好的阻擊陣地了。

道路的兩邊有小山,能夠構築李思華在部隊中推行的“反斜面陣地”,可以短期抵禦大炮的轟擊,炮彈會越過山頭,不能直接打擊到陣地。而在大炮停下,敵軍步兵開始攻擊的時候,隊伍就可以從反斜面陣地上迅速出來,佔領山頭,阻擊敵軍。如此反複,就能在減少傷亡的情況下完成阻擊任務。

兩邊的阻擊陣地,最重要的武器就是10挺馬克沁重機槍和不到20門山炮和迫擊炮。就這點相對的“重武器”,最後20公裡步行的時候,拖累了不少速度。卡車上攜帶了一些獨輪車,在卡車無法通行後,就用獨輪車載著這些重機槍和小炮,道路崎嶇,實在是快步起來,讓丁韶焦急不已。可是,如果連這樣的武器都沒有的話,如何阻止敵軍的突圍呢?

丁韶讓部隊將公路挖斷了幾處,每處都試圖構成與公路十字交叉的戰壕,這些橫向的戰壕之間,再挖掘斜線戰壕,構成各種“z”字型的組合。在這些戰壕與路邊小山之間,再挖掘交通戰壕,以隨時補充前線戰壕的兵力。他準備按照“前輕後重”的原則佈置兵力,以最好地對付敵軍重炮群的打擊。

大約只有半天的時間,下午三點多的時候,丁韶的戰壕群還沒有能完成,敵軍已經趕到。他只能讓前線隊伍進入戰壕,而後面的一些部隊,繼續挖掘。

敵軍將領顯然很快明白了英軍的處境,他們別無選擇。其重炮群就位後,立即開始對丁韶15師的陣地進行轟擊。這讓丁韶很憋屈,自己師的野炮團沒有能帶來,否則怎麼會這樣?

在他們出發前,已經預計到最危險的,就是要對抗敵軍重炮對己方陣地的轟擊。所以在卡車上攜帶了一些鋼鐵支架,盡量讓修築的工事能牢固一些。就算是這樣,丁韶也心疼地看著一些區域性的戰壕,在重

炮的轟擊下崩塌。

超過3分鐘的炮擊結束,丁韶立即命令前線部隊進入戰壕,同樣是一批人負責對抗,另一批人立即挖通被掩埋的戰壕。

敵軍的步兵,分開呈散兵線,開始進攻。越來越近,第一次他們還不瞭解我軍,就讓他們先吃一個虧。丁韶沉住氣,100米、50米、30米,“開火!”軍號聲響起,重機槍、輕機槍、步槍的聲音幾乎同時響起,二十門輕型山炮和迫擊炮的呼嘯聲響起,而最前線戰壕裡計程車兵們,幾乎同時扔出手雷,發射擲彈筒,敵軍的進攻一線部隊中,到處是爆炸和血跡,整個隊伍立即就矮了下去,在100米之內的幾乎沒有再站起來的,他們開始撤退了。

在敵軍撤退後不到5分鐘,敵軍重炮的轟鳴聲又響起來,丁韶已經盡量讓前線壕溝中的同志們撤退到相對安全的地方,等待炮聲結束再進入戰壕對抗。

時間流逝,英軍的攻勢越來越猛,對於步兵的使用也不再吝惜,到了後面,甚至是接近於日本式的“密集豬突”,顯然,敵軍將領非常著急,而且他也不把自己手下這些印度軍人當成人,如果是英國的本土士兵,想必他不敢這樣做。

這就讓丁韶壓力如山,預備隊一個接一個地補上去,前方傷亡很大。而戰壕陣地越來越破碎,丁韶早已放棄了繼續挖掘,而是每一次都臨時讓戰士們挖自己的掩體,能保護自己就行。

他一直在接近一線的位置指揮,所以自己也很危險,上一次炮群攻擊中,他的大腿被一塊彈片割傷。在戰鬥的間隙中,他還自嘲地想著,差一點,我就成為我軍高階軍官中,第一位殉職的了,這大概不算是什麼好名聲。

又對抗了一次進攻,丁韶所部的傷亡已經很大了,他強迫自己不去想,慈不掌兵,必須完成任務。不過這個時候,傳來了好訊息,讓15師全體士氣大振。

丁韶事先的一記暗手,發揮了作用。

他事先組織了最精銳的一個小隊,每個人裝備卡賓槍和手槍,然後配置了若幹擲彈筒和炸藥包,讓他們潛伏在比較遠的地方,等待戰鬥打響過後,尋找機會,看能否突襲敵軍炮兵陣地,或者是“斬首”英軍的指揮部。這當然是一個近乎自殺的行為,可是同志們毫不猶豫地接受這個光榮的任務。

小隊忠實地履行了他們的職責,他們沒有能發現英軍的指揮部。可是英軍炮兵群的位置太明顯了,他們盡量潛伏到了接近的位置,然後忍耐下來,等到黃昏天色稍暗,而敵軍步兵由於不停調動上前攻擊,對於炮群的保護比較懈怠的時候,突然發動了襲擊。

小隊盡量地殺傷了炮兵,引爆了不少炮彈,炸毀了很多門大炮,等到英軍反應過來圍攻他們的時候,小隊邊打邊撤,最後犧牲了一多半的同志。代價也是慘重的。

不過成果也是豐碩的,按照小隊的彙報,他們至少摧毀了13以上的重炮,最關鍵的,是摧毀了敵軍炮群的一個臨時軍火庫。估計這樣儲備炮彈的軍火庫,英軍能有2~3個就不錯了。這將使得接下來英軍的炮群打擊,威力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