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緬甸第二次反圍剿二)

戴爾沒有注意到,追擊大約進行了4公裡,已經超出了140重炮的射程大約1公裡多,重炮的位置至少需要移動接近2公裡。

正當重炮在移動中的時候,周邊有些小山包上的大炮,其炮口開始上揚,這立即被英軍的偵查人員注意到了,“敵軍炮群!”的呼喊以及尖銳的軍哨聲響徹戰場。移動的炮群立即停止,開始急迫地準備發炮。

戴爾的手卻有點冰涼,他直覺有點來不及了。

果然,敵軍的炮群準備充分,果然搶得先機,炮聲轟隆。戴爾有點痛苦地閉上了雙眼,自己的炮群恐怕難免損失。

不對!他猛然睜開眼,因為他感覺到敵軍開炮的數量不對,他觀察著天空中閃過的密集火焰,呆住了。

那根本不是對敵軍此前預估大約一個師兵力,而且可能並不擁有重炮的情況。也不是按照英軍的編制,可能擁有最多百門重炮的規模,而是至少數百門的大炮轟鳴!上當了!他的手腳冰涼。

英軍兩個野炮團,還是有少數的大炮來得及還擊,但他們在空中稀疏的焰光,相比敵軍炮群密集的焰光,那是幾十倍百倍的差距!

炮彈的群落逐漸落地,“轟轟轟”的爆炸聲,籠罩了整個戰場,戴爾向野炮團的方向看去,火光煙塵,被炸出來的炮車碎片,在空中飛舞。

這個時候,他反而冷靜下來,野炮團已經無可挽回。現在重要的是步兵,他立即讓傳令兵命令三個步兵旅,全力撤退,進入之前佔領的敵軍第一道戰壕,組織防禦。

他的命令透過有線電話,立即傳達到了3個步兵旅,撤退的命令被逐級傳達,每個旅留下一個營阻擊,邊阻擊邊撤,而其餘部隊立即開始後撤,跑向之前他們佔領的戰壕。

野炮團那裡,還在挨炮,戴爾瞥眼看去,一直是不斷的爆炸狀態,己方的還擊寥寥無幾。敵軍躍出戰壕,開始向英軍追擊,隨便估計一下規模,戴爾就倒吸一口冷氣,敵軍分成了三路,正面和左右兩翼,人數非常多,不一會觀察哨告訴了他自己的估計,每一路至少都是1萬士兵以上。整個規模如果按照英國師的編制,那就至少是3個師,對敵軍的兵力預計完全錯誤。

且戰且退之下,戴爾的3個已經損失了部分的步兵旅,躍進了戰壕,他們立即組織防禦,而正面的敵軍則在相距1公裡左右停了下來,左右兩翼的敵軍則迂迴向兩邊延伸過去,戴爾明白他們是想把英軍包圍在戰壕裡,然後等待他們的炮群移上來,用炮群不斷轟擊,擊潰英軍的抵抗後,再發動總攻擊。英軍已經失去了炮兵,只能被動捱打。

無論是否突圍,他們必須先行整理部隊,重新組織,也只能在戰壕這先防守,這個時候,戴爾才注意到對方透過坡地,對他們形成了一定的居高臨下的態勢,他恨恨地砸了一拳,這是自己的疏忽,對方的炮群,也利用這一點取得了比自己野炮團更遠更高的射程。

戴爾與參謀部和三個旅長商量後,還是決定透過電臺,要求從蒙育瓦方向迂迴瑞波背後的那兩個師,趕緊來支援他們。已經發現了敵軍3個師,難道敵軍還有更多的兵力嗎?這讓他們難以想象。他們這個時候還接受不了,需要將對面的軍隊當成是歐洲大國的敵軍。為了穩妥,他們也電告馬圭及仁安羌方向的最後2個師,同時加速北上,全軍準備聚合。

在英軍指揮部協商決策的時候。就在他們戰壕南面不到2公裡,曹子卿剩餘的2個師,已經在挖掘戰壕,很快,戴爾的2個師就會被曹子卿整整5個師合圍了。

戴爾們焦急等待的4個師,已經不可能抵達了。

從蒙育瓦迂迴瑞波方向的2個師,即英印軍第11師和12師,由戴爾的參謀長理查德指揮,在接到戴爾的電報前,他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大麻煩。

因為他發現,軍隊的前面和後面,都出現了敵軍,他們已經被截斷在中間了。這個時候他遲疑了,遲疑的原因是由於情報匱乏,他無從對敵軍的實力做出清晰的判斷。最後他還是選擇就地防守,挖掘戰壕。

他的軍隊現在所處的地形還不錯,這是他下決心的原因之一。此地有水源、有起伏丘陵,還有茂密的植被,相對地形複雜,利於防守。他想先看一看,敵軍的戰力,再決定是決戰、防守還是突圍。

理查德並不知道,敵軍已經變更了部署,他的防守決定,葬送了這只軍隊活下去的最後可能。

在曹子卿部對戴爾軍的兩個野炮團突襲得手後,立即拍發了電報,告訴率領南線7個師的徐向前,讓徐向前已經不用再截斷戴爾這兩個師的後路,因為曹子卿自身率領的5個師,已經執行完成了這一個任務,接下來用炮群磨,也能把戴爾部磨死。

徐向前的主要任務,已經變成了圍殲蒙育瓦方向的2個師,以及會和西線4個師,將最後剩下的2個英軍師再合圍在木各縣與蒙育瓦之間,形成2個包圍圈,用11個師的總兵力,殲滅這4個師。

徐向前立即重新組織了軍隊的部署,西線4個師,立即截斷了從蒙育瓦北上的道路,並向兩邊延伸開來,擋住了理查德2個師的北上之路,

並開始三方合圍,而徐向前派出的2個師,立即從木各北上,堵上了理查德的後撤之路,在理查德挖掘戰壕組織防禦的時候,總共6個師的部隊已經開始從他的四面搜尋包圍圈,幾乎以4:1的比例合圍了理查德部。

而徐向前自己率領的5個師,則在佔領木各之後,南下向由英印軍第15師、16師迎頭而去,爭取合圍這最後的2個師。現在的態勢是,英軍分成了三塊,而我軍則已經完成了對其中兩塊的合圍。

當理查德收到戴爾的電報,但他的部署已經無法馬上變更,他決心在測試敵軍戰力後,如果有機可趁,那就擊破當面之敵,北上與戴爾部彙合。

戴爾這個時候,覺得自己幾乎要暈過去了。英軍的兩架偵察機,拍到了理查德部已經被合圍的照片。當偵察機回到機場,照片立即被沖洗出來,而負責解讀的情報人員一看,就呆傻了,現在不僅是戴爾告急,而且理查德也已經被合圍,敵軍究竟有多少兵力?

現在的焦點,變成了那最後的2個師是否要後撤,如果撤退,戴爾和理查德部也許都會在合圍之下被消滅,但這2個師會和在仰光的1個師,3個師也許還能建立英國在緬甸的最後防線。但如果不撤退,那麼這2個師再頂上去,能解圍嗎?一旦失敗,英國在緬甸的統治,就可能全面崩潰。

戴爾冷靜了下來,他已經見識過了自己遭遇的敵軍的戰鬥力,他覺得並不會比英印軍差多少。既然敵軍敢於合圍理查德部,那麼如果敵軍的戰鬥力和當前之敵是一個等級的話,理查德部很可能不幸。現在的當午之急,是讓那最後2個師,不會再損失,電告他們撤退到仁安羌防守吧。至於自己這裡,立即組織向南突圍撤退,這個時候他還以為自己的背後不會有太多敵軍。

英印軍第15師、16師接獲電令,不敢遲疑,立即開始轉向撤退,他們是半機械化部隊,有一些卡車,但主要用來載運火炮,但步兵大多數需要步行。因此後撤的速度不是很快。

這兩個師撤退的時候,被一直跟蹤的我軍偵察兵察覺,當徐向前收到情報,他決定,將一部分卡車集中起來,先把一個師,快速送到仁安羌北部,在那個位置,擋住南逃的兩個英印師。為了運輸便利,他們只能攜帶輕武器和輕炮。徐向前下了死命令,就算他們全軍戰死,也要將這兩個英印師攔住!以等待主力部隊趕到殲滅敵人。丁韶率領的第15師,接受了這個光榮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