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海南新局與緬甸諜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68章 海南新局與緬甸諜戰
從1930年開始,海南根據地的工業建設就不斷展開,到19年的努力,李思華引進的1500多個工廠已經投産,而石碌煤鋼化基地、瓦寧橡膠輪胎基地、瓊海卡車工業基地、昌江兵器工業基地等大工業基地也已初步建成投産。
其中鋼鐵的産能已經超過了80萬噸,預計1933年可以實現滿負載,達到年産100萬噸的目標,且新的裝置和生産線已經在安裝中,明年195年實現150萬噸為止。這是因為李思華在美國的後期金融操作成功之後,加大了海南的工業規模。
隨著在石碌煤鋼化基地附近的昌江兵器工業基地完成,目前已經能生産各類輕武器,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中。各種輕型火炮已經可以生産,不過重炮目前尚未投産,主要是等待炮鋼廠生産的特種鋼材的質量達到要求。預計到1933年底,可以實現原計劃的所有武器生産。所以在緬甸計劃完成後,繼續擴軍的時候,將開始主要使用國産武器彈藥,配合一些進口補充。
卡車工業也已投産,不過李思華對目前的道奇卡車不算滿意,所以現在只是小規模生産,新的四輪驅動的1噸型號正在完善生産,此後才會大規模投入生産。當然她最終的目標是6乘6道奇c62卡車,這款車歷史上要到1941年因為二戰需求,道奇才會研發並推出,但其實技術儲備當下就已經具備,因此李思華專門投資了這一車型研究,要求道奇在195年投産。<101nove.62的優勢是明顯的,輪胎從4個變成了6個,較低的重心和寬胎賦予它在軍事上良好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載重量有4噸多,相對於目前的型號是飛躍。有鋼筋骨架和帆布棚頂,在副駕一側可以安放槍座,裝備一挺12.7毫米機槍。
李思華看重這款卡車,除了軍事用途外,是因為它非常適合於改成民用皮卡,適合此時國內糟糕的道路體系。
基於工業建設的初步成果,也因為緬甸計劃即將全面展開,李思華開始建立“中央”經濟體系,最基礎的就是建立了4個委員會,即:
發展計劃委員會計委)、經濟貿易委員會經委)、科學工業委員會科工委)、民生企業委員會民企委)。
4個委員會中,計委是大腦,對即將擴大的根據地整體的發展計劃負責,所有大工業的重大專項,幾乎都歸在計委名下。經委則對所有工業産品的流通和貿易負責。科工委自然不必多說,而民企委則對整體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的發展和現況進行管理和調整。
同時李思華開始搭建“中央”的“央企體系”,她根據工業建設的進展和計劃,初步安排了要成立20個央企,其中已有初步工業基礎,或者很快將有工業基礎的,包括船舶、兵器、航空、電力、電信、化工、五金礦産、糧油、煤炭、通用技術、建築、汽車、重型機械、鋼鐵、電氣、食品進出口這16家,而另外的4家,即石化、石油、鋁業和中華投資,將在完成緬甸計劃後展開。當然,這個央企的序列,目前只是暫時的,將根據在未來工業基礎的變化而不斷調整。
每個央企,並不僅僅是掌握工業投資的資産,而是要規劃和執行規定領域的整體産業發展,讓這個行業,在國內從種子變成參天大樹。
1932年12月中,李思華送別了派遣緬甸幹部的最後一波,這幾個月,海南向緬甸大規模地派遣幹部,規模之大,號稱“十萬幹部赴緬甸”。已經擔任海南專區黨委書記的劉爾崧,開玩笑的時候向她抱怨,海南5年精華,全部都去緬甸了,現在面對海南的工作,他只好“頭懸梁、錐刺股”了,等到下一次見到緬甸根據地的負責人馮百駒,要讓他好好補償自己。
雖然是開玩笑,李思華也知道劉爾崧的抱怨,其實有三分也確實是真的。如此大規模地抽調幹部,對於海南當然會造成很多影響。不過也沒有辦法,這是革命的必然陣痛。
在緬甸總共16個省級區域中,目前已經在上緬甸為主的9個區域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政權。在第一次反圍剿後,雖然還是以各種“獨立勢力”的名義出現,但已經半公開地佔領全部上緬甸,建立了各級“民主政府”,開始對地方進行公開的大規模社會改造,在這個時候,自然是需要大批幹部的,移民中由於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的不足,幹部缺乏是非常明顯的。隨著緬甸根據地尚屬隱秘狀態的“緬華自治民主政府”的建立,迫切需要大批的幹部,以建立整個從省級到地區邦)、再到縣區城市),再到基層的三級體系。
到1932年底,緬甸的移民總數已經超過了400萬人,而在9個區域治下,當地人的數量也接近350萬人,總計人數已經超過了750萬人。單從人口規模上,已經遠遠超過了海南不到400萬人)。而到1933年的上半年,預計會再移民170~180萬人,讓移民總規模接近600萬人。
李思華預計自己將在3月份赴緬,她今後一段的主要工作將以緬甸為重心。
1933年1月的一天,仰光大學
。
今天下著小雨,打著一把傘的鈴木敬司,漫不經心地走在校園裡,他是來見仰光大學緬人的秘密組織,即“我緬人協會”的領導人昂山的。幸好是1月,他想著,他是在日本靜崗長大的,習慣了溫帶的氣候,靜岡的年平均氣溫只有17.5度。要是在靜岡,現在一定是天寒地凍,而1月正是他覺得緬甸氣候最好的季節,20度多一點的氣溫,讓他感覺很舒服。對他而言,緬甸炎熱的夏季簡直是一種折磨。
鈴木回憶起自己這幾年在緬甸的經歷,不由得感覺一陣自豪。在2年多前,他在曼谷,敏銳地發現了很多反英的緬人,聚集在這個城市。於是他招募了一些緬甸異議分子和激進分子,這批人員現在已經成為他主觀的地下間諜組織,即南機關的核心成員。
不僅如此,他還成為了緬甸獨立運動的領導人,即昂山的私人密友,在他的南機關的扶持下,當初昂山組建的一個學生組織“我緬人協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學生結合緬甸勞工的政黨“德欽黨”,這是緬甸的第一個民族主義組織。可以說,在鈴木的努力下,緬甸緬人的獨立勢力得到了迅速組織和發展,為未來帝國對英國的鬥爭提供了一枚很好的棋子。
他其實很欽佩昂山,鈴木他自己雖然代表日本的利益,但他早年深受反殖民思想的薰陶,所以對於支援緬甸從英國獨立出來,他還是有三分真心的。他現在並不知道,由於他確實支援緬甸獨立,後來的日本佔領軍因此把他趕出了緬甸,不過他也因為在緬甸巨大的成功,最終官至少將。
不過在這個時空,這一切都不會再發生了。
鈴木正在思考,最近的上緬甸,發生了針對英國人的巨大暴亂,根據南機關的情報,英緬軍的一個師幾乎全軍覆滅,導致英國人從印度緊急派遣了2個英印師,來緬甸穩定局勢。可是這些聲勢浩大的獨立勢力,居然與昂山這些緬人獨立的領袖,毫無聯系。他們是哪裡蹦出來的呢?情報告訴他,所謂的叛軍裝備有大量的美製和德制武器,但現在的德國孱弱無力,會是美國人介入了嗎?他們對於英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早就覬覦了。
這一次他之所以來到緬甸,就是被上級派遣,來搞清楚上緬甸的獨立勢力,以及大日本帝國能否利用這些新的獨立勢力。
前面走來兩個年輕人,鈴木往前望了一眼,看上去像兩個華人。
突然,他被後面來的一個人撞了一下,他不由得向前跌去,前面的年輕人沖前一步,扶住了他,用英語說道:“你沒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