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采購與大招聘

1931年1月的一天,德州的天冷得像冰窖一樣。李思華卻悄悄地開啟了一絲窗縫,她需要讓自己冷靜一下。

她的煩惱,是由於回憶起我黨中央,這個時候王民,開始領導中央了,接下來的幾年,這個人和他的團隊,導致了我黨歷史上最大的損失。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積累起來的我黨菁英,由此喪失大半。直到1935年變成主席後,情況才得以好轉。這種歷史大趨勢,自己現在還沒有能力去改變。

吹了一小會冷風,讓自己平靜了下來,李思華才關上窗,坐下來,強迫自己將心思轉到工作上。

時間進入了1931年,她被壓抑的大采購和大招聘的意願,終於可以完全爆發了。這個時候無論是美國的大批企業,還是大量的技術人員和工人,都絕望了,失業的人數已經超過600萬,而到今年年底,更會超過1300萬。今年銀行會破産1400家,而各種工業企業,最後破産的會高達14萬家。

從1931年開始,美國經濟進入了所謂的“緊縮螺旋”,農業地區情況更加糟糕,最近德州財團聚會時,家主們對於農場情況的嘆息就是明證。礦業、鋼鐵業、造船業,金融業,一個一個行業正在大批破産。大采購和大招聘的良機已至。

她盤算著自己的家底,收入方面,原來的現金總量11億美元,經過操作股票反彈,增加了1億美元,總共是12億美元。支出方面,預計石碌工業體總支出將達到2億美元,對移民和海南食品和其它資源的支援2年內1億美元,教育計劃留足1億美元,武器裝備開支3億美元,去掉這些,自己能動用的資金總量,大約是5億美元,留下1億美元備用,那麼實際上就是4億美元可用,其實還是她最早計劃的數字,加上石碌工業體,整個工業採購仍然是約6億美元。

根據上述資料,她決定今年要花出去2億美元,明年再花2億美元,其後如果還要增加開支,就看1932年那場股票大反彈以及黃金方面的儲備增加了。

隨著李思華指令的發出,寄居在安利系統上的全美工業採購網路,就像一頭巨獸站起了身,對於2年多積累的目標發起了全面進攻。

米歇爾是一家儀器儀表公司的老闆,他的公司生産各種壓力表、水平儀、化學分析儀器、測長儀、顯微鏡、平衡儀、油表等。他一向為自己的公司而自豪,自豪他們能生産多種多樣的幾十種不同的儀器儀表,而這些儀器儀表,是科技研究進步的利器,也是工業生産必不可少的用具,“我們是工業品質的保證。”這是他企業的座右銘。

然而,這一天他沮喪地坐在辦公桌前,一言不發,桌上還擺著一瓶白蘭地,他的身上,滿是酒漬。他的公司,破産了,債權人要求他,今天必須搬出他的辦公室,徹底滾蛋。

一個男人輕聲地走進辦公室,他看上去五十出頭,名叫威爾森,是這家儀器儀表公司的總工程師。他充滿希望的眼睛看著米歇爾,卻逐漸地眼神暗淡了。他想著,我該怎麼辦?公司已經發不出工資了,家庭的房貸怎麼還呢?難道讓一家人都被趕出門去睡大街?已經找了很長時間的其它工作了,可是完全沒有機會,現在根本沒有公司招人,他開始絕望了。

米歇爾發現了他,突然大哭起來:“威爾森,我們……我們徹底完了。”威爾森的心彷彿墜入了冰窟,有點絞痛。米歇爾已經完了,可我也完了,妻子和美麗的女兒該怎麼辦?

門口響起一陣喧囂,債權人闖了進來,他帶著幾個人。他對米歇爾吼了一聲:“米歇爾先生,你該滾了,這裡已經不屬於你!”然後轉身對這一個拉丁裔外表的男人討好地說:“亞歷克斯先生,您已經看過外面的車間和工廠了,這裡是辦公室區域。”

那位亞歷克斯先生,笑了笑說:“我只購買裝置,所有的裝置。將它們賣到國外。至於這裡所有的房子,你自己留下吧。”

債權人苦笑了一聲,米歇爾完蛋了,可自己也是元氣大傷。現在還有誰買完整的工廠呢?人家能把生産線和裝置買走,自己已經算走運了。他隨即問亞歷克斯:“價格還能不能漲一點?0萬美元吧?”

亞歷克斯回答:“我只能出到8萬美元。你應該很清楚,現在這已經是個很高的價格,沒有我的話,你甚至不能找到肯出5萬美元的買家。實際上,如果不是我有出口的渠道,我也不會買,現在有誰會買這些沒用的裝置呢?”

米歇爾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憤怒地說:“8萬美元?我在這家工廠的投資,50萬美元都不止!”

亞歷克斯不動聲色,債權人嘆了一口氣,說道:“好吧,我們簽約。就8萬美元。”

威爾森站在邊上,像一根木頭。他感覺自己已經毫無知覺,最後的希望破滅了,這家公司完了,連裝置和生産線都要被賣到國外,徹底沒希望了。自己怎麼辦?他手腳冰涼。

亞歷克斯簽完字,卻轉頭詢問他:“你是威爾森?是這家公司的總工程師嗎?也許我能為你提供一份工作。”

威爾森沒有一下子醒悟過來,他茫然地應答:“我是威爾森…

…你說什麼?能為我提供一份工作?”他震驚地睜大了雙眼。

亞歷克斯笑了笑:“也許我們可以到你原來的辦公室,聊一聊?”

威爾森帶著亞歷克斯,找到了原來自己的辦公室,兩人坐下來。

亞歷克斯平靜地向威爾森敘述,這些生産線和裝置,會送到遠東,在那裡重建一個儀器儀表工廠,生産現在這家企業能夠生産的一切儀器儀表。威爾森的新工作,就是到這家遠東的新企業,去擔任總工程師,他可以攜帶家眷,薪酬是年,金主有權要求幹滿5年,每年根據績效可能提升薪水。

遠東的消費水平很低,所以3000美元是筆大錢,威爾森因此可以存下不少,哪怕放棄現在的房子也沒有關系,或者自行決定,每年繼續償還在美國的房貸。

如果接受這份工作,威爾森還應該幫助金主,在他們原來公司尋找十幾個關鍵崗位的工程師以及高階技工,一起去遠東,構成新工廠初期的核心技術團隊。他們將承擔起對新工廠的遠東員工,教育和培訓的義務,這是他們薪酬對應的基本職責,3年到5年的時間,就是用來完成這個教育和培訓過程的。

威爾森已經醒悟了過來,他思考著,他沒有去關心為什麼這個亞歷克斯先生,居然知道他房貸快要支援不住的訊息,而是考慮著自己能夠說服同事的問題。至於去遠東那種鬼地方,自己本來都要死的人了,還考慮這個?

他慎重地對亞歷克斯說:“我自己決定接受這個工作,去遠東。但對於能夠說服多少同事,我沒有太大把握,不過至少說服幾個人,是沒有問題的。”

亞歷克斯無所謂地說:“能現在說服幾個人也行。剩下的,你先保持聯系,以後的日子更加艱難,很多人自己最終會說服自己的,到時候還想再去的,你讓他們聯系我。”

就這樣,一家在美國尚屬先進的儀器儀表公司,全部的生産線和裝置,在1個多月後就抵達了遠東,一個叫海南的島嶼。威爾森帶著其它7名同事,安置好家人,在3個月後抵達了工廠,他暫時沒有敢攜帶家眷。

他發現,就在這3個月,按照美國工廠廠房車間的尺寸,複制的新廠房居然已經在新廠址建設起來,只要他們安裝除錯好裝置,工廠的生産能力就基本恢複了。不過,當他了解工人的程度後,他決定,先用半年的時間培訓吧,這些家夥,現在是做不好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