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崩潰與行前準備(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7章 大崩潰與行前準備
10月19日週六以及接下來的一週,美國股市交易量非常巨大,而股價開始一地下跌,人們都開始驚慌,不過僥幸心理仍很重。
10月205點,這個時候,清醒的投資者們已經慌不擇路。而更多的是那些借貸投資的家夥,這個時候因為被經紀人要求追加保證金,導致了市場上形成了暴跌,然後要求追加保證金,客戶被迫平倉,又造成新的暴跌的負面反饋,就像未來2015年中國a股股災一樣,股價猶如是墜巖,直線向下。
美國投資者中,形成了巨大的驚慌,政府出來講話,只不過讓部分人群又有了些許股市回升的希望。
然而,10月28、29日,美國股市又遭遇“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這兩天股市分別下跌了13.5和11.7,創下美國股市上單日最大跌幅和第二大跌幅的歷史。股市徹底進入了深淵,沒有人願意接盤了,從高樓上跳下的投資者,一個接著一個。
資本主義在二十世紀早期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11月開始,李思華指揮安排所有的空單,開始了結。上萬投資者們,這個時候開始向股票經紀商發出指令,買入對應的股票以歸還做空時借入的股票,結束做空流程,回收保證金和利潤。悲傷的是,有些他們的股票經紀人,自己已經跳樓了。
新的經紀人們,目睹著這些做空者們的豐厚收益,羨慕得眼珠發藍。真是些好運的家夥啊,不過很多人都結束做空了,是不是股市到底了?要反彈了?他們的腦子轉得飛快。
確實,11月13日,由於胡佛總統開始注入流動性,並且讓美聯儲將利率水平從6下調到4.5,股指出現了一波短暫的20反彈,然而並沒有改變大局,接著又是下跌,這樣的20反彈未來反複出現了7次,每一次最後都回歸下跌。漫長的下跌,一直到2年半以後的1932年,在股指幾乎下跌了85以後,股指才終於見底。
不過這些都是李思華不太關心的事情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胡佛禁止了做空,股市上沒有什麼機會,除了留下1億美元穩定自身的企業群落外,其它的資金,她都要投向美國計劃的下一步了。
全部資金回籠了,除了3億美元的本金,18億美元的空單,帶來的盈利達到了7.5億美元,這使李思華現在掌握的總資金,達到了11億美元的高峰。即使在美國,除了洛克菲勒和摩根等少數家族,她的“安華集團”也算是頂級的財團了,不過眼下這些收獲,都不能暴露。
李思華也是感慨萬千,從1928年4月赴美,到現在的1929年11月,整整一年半的時間,美國計劃執行過半,終於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的眼裡,不由得有淚水在旋轉。隔了良久,她才平複了自己的心情。自嘲地想著,你的征途可是星辰的大海,區區收獲,就讓自己震撼啦?這才哪到哪呀?
李思華決定,除了1億美元,回到安華集團明面的幾個企業上以外,其餘近10億美元,都會在最近一段時間,逐漸彙入約2000家的馬甲公司分佈,作為後期大采購計劃的行動馬甲和資金來源。
她想著,12月,要回去一趟海南“過年”。海南根據地的發展,也不知道變得怎樣了?雖然她一直頻密地與根據地保持著電報的聯系,但不親眼看一看,觀察考察,總是放不下心的。
麥基遜們對這兩個月美股的暴跌,同樣是目瞪口呆,他們雖然是美國統治階層的一個部分,但只是偏安一隅,不是這個時代美國的主角。他們事前,雖然相信了李思華的預判,尤其麥基遜,自身作為銀行家,早就對美股的情況不安了。但是他們也完全沒有想到,股市的暴跌會是如此慘烈,從10月初到11月中,一個月出頭,股市就跌掉了一半,直接腰斬!
這個時候他們紛紛慶幸聽從了李思華的判斷,他們的股票都在高位出場了。雖然他們的實業,已經開始被股市暴跌所帶來的經濟動蕩拖累,但這個時候還不算明顯,總體盈利,讓他們喜笑顏開。
李思華告訴他們,自己要回去東方一趟“過年”,探望親屬。並且會安排在東方的一些事情,估計要到5月份才會回到美國。而她在回去前透過德州財團的關系,安排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快速收購了一家航運公司,這家公司的老闆在股市中損失慘重,已經無力維持自己對家族遠洋貨運業務的掌控。收購的價格很合理,當然麥基遜們出面,也不可能不合理,這家公司有十幾艘海輪,總噸位高達15萬噸,而李思華付出的價格卻只有1500萬美元。這也讓她慨嘆,原來購買的幾艘貨輪,價格上真的是被宰了凱子。其實她如果再等幾個月,經濟危機深化了,說不定幾百萬美元就拿下來了,可是時間不等人。
當然她還想拿下幾艘客運郵輪,這個就要慢慢等了,她計劃等到半年後,再出手購買。
航運公司的職員和船員們暫時都留用了,理由很簡單,再過半年,趕他們都趕不走,一定有忠誠性,那個時候,有一份工作,簡直是天大的幸福,他們會無比
珍惜寶貴的飯碗。經濟大危機下,別說是和海南根據地交易,很多資本家就算和蘇聯交易,都毫不猶豫,何況是要吃飯的技術人員和工人。至於自己的船員,只能等待航運專業的教育培訓,那起碼要兩年時間,還要上船實踐,3年才可能替代。
這一次返回海南根據地,除了2個步兵師的裝備外,主要攜帶的就是德州的特産,小麥、玉米和牛肉,牛肉主要是罐頭。大約動用了10艘海輪,8萬噸的運量,組成了一隻船隊。以前的中海號在前期已經開闢了中美貨運業務,這個時間點,還在海南。
第二件事情才是大事。李思華向麥基遜等構成的“德州財團”,丟擲了整整30個師的軍火訂單!全部訂單需要在2年時間內完成,包括25個步兵師、5個摩步師,甚至還有差不多150架飛機、大量高射炮以及其它各種武器彈藥等的超級大訂單!這一次她返回的時候,希望先帶2個師的武器彈藥返回東方。
在麥基遜們目瞪口呆的時候,李思華輕描淡寫地解釋,這正是她需要返回東方幾個月最重要的原因——去落實這個大訂單。她自己的家族在民國西南的一個省,很有聲望和地位。與周邊幾個省的軍閥和地方統治者,都有很密切的合作關系。這一次,幾個省的軍閥們決定傾其所有,聯合組建30個師的軍隊,與國民政府一決雌雄。她其實一點都沒有說謊,確實要與民國一決雌雄,只不過不是軍閥,而是我黨。
麥基遜們都聽傻了,然後就是狂喜。買家是誰?關他們什麼事?至於中華民國,那是什麼玩意?反正都不是美國的敵人,就算是敵人,也要幹。他們與美工界的關系密切,一直夢寐以求地在德州建立軍火工業,但是美國政府在一戰後,軍事上收縮得厲害,軍費很有限,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而有了李思華這個超級訂單,就可以奠定德州軍火業的基礎了。老實說,對於建立軍工業,他們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就是大訂單。
一幫助手被緊急叫來,5大家主都在現場監督,急切地要他們馬上計算出李思華訂單的價值。最後的金額讓這幫人目眩神迷,訂單價值估計會超過3.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