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準備與佈局

雖然訓練是最重要的事情,但這段時間李思華也做了非常多的其它準備。她回了廣州幾趟,安排了很多相關事宜,李家的人都被她支使得團團轉。

她派管事到香港,建立了一個航運公司,命名為華海航運,還購買了2艘二手的500噸級的蒸汽機民船,雖然不能用於遠海,但近海是足夠的,買船後在公司名下,聘請了船長和船員,等待船到貨後,先進行航運訓練,成型後備用。管家們對這個倒沒有疑問,以為她到香港後,會做一些航運的生意。

李家在香港的住宅已經買好,不過她沒有直接用自己的名字,而是將房産記在了肖、馬兩位姨娘的名下,還給她們改了名,低調地購買了一些商鋪,也是同樣如此處理。在她的計劃中,她會留下20萬大洋的資産和存款,給她們以及管家管事們,可以保障她們正常富裕的生活,這可能不符合當時員的標準,但她覺得如此處理最好。

管事中,她只會帶走一個精幹的叫龔光宗的,此人出身小市民,但最重要的是她觀察到,此人對她極為忠誠而且幾乎對她惟命是從,他精通財務,可以先幫她管理資財。

老管家是李家老人,以後李家在香港的生意就是以他為主了。至於其它的,李思華想到,我也沒法再多顧及了。兒子到時候先留在香港吧,稍大幾歲再親自帶他。

對於管家和管事們比較奇怪的是另外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她安排了高薪找兩三個精通西班牙語又通華語的人,最好是華人,不行的話直接是西班牙人或南美人也行。香港雖然是當時的人種博物館之一,這也不太好找。而且她要求說明的是,有可能翻譯必須到時跟著她的生意走,會遠航美洲,兩三年內顧不了家的,當然可以給一筆安家費。另外還安排了找醫生,除了不用會西班牙語外,條件是一樣的,但是醫生以中醫為主。

第二件是她安排用一個馬甲皮包公司的名義,又在香港的新界買了一個破落的小漁村,新界當時沒有開發,幾乎就是香港的破落地,不過也花了幾萬大洋,畢竟面積並不小。她讓不要問緣由,只是讓管家們直接做就是了。只不過她找人修整出一個漁村的小碼頭,能讓500噸的近海民船停泊,還有讓人在漁村空地搭建倉庫。所以管家們都以為這是用作未來航運使用的,不過這可不方便啊,運貨的話還是要進香港市區的嘛,設在新界,簡直是荒郊野嶺,多不方便啊。但是小姐既然堅持,也只能照做。

同樣按照小姐的吩咐,船運公司主要先熟悉新界小碼頭到英租界沙面島的航線,沿著航道大概需要走200多裡,這兩條船大概需要開8個小時左右,如果是夜晚,速度還要慢一些,大約需要10個小時左右。

第三件是讓管家們秘密採購了一些藥品,尤其是傷藥,西藥和中藥都有,並讓管家們妥善儲存。

對於管家和管事們來說,大小姐現在變得奇奇怪怪的,但是明顯是在做一件大事,關於航運的安排讓他們有一些猜測,也許小姐要做近海的航運,甚至以後還要做遠海航運,所以找精通西班牙語的人,生意裡面可能還有違禁品走私他們不相信小姐會做毒品,而是猜測走私藥品什麼的),要不然又是航運公司,又是新界設小港。也許小姐花了大價錢訓練的那隻隊伍,就是用作這個生意護衛的,做這種生意,確實有可能打打殺殺的,說不定還要爭地盤,所以有槍才有拳頭,準備傷藥大概也是這個原因。

李家同當年雖然吝嗇,但對自己人還算不錯的,他們也都是李家的老人,如果離開李家,真不知道去哪裡過活,現在小姐既然已經在香港都安排好了,他們盡量協助小姐,做好小姐要求的事情就是了。事情可能不是那麼合法,對政府和軍閥有顧忌,所以小姐沒有明白地告訴他們。類似這樣的腦補之下,李思華的所作所為,都被他們用類似的邏輯自我解釋了。他們都看出來了,大小姐不是一般的人啊,現在雖然變得很陌生,但看上去就是那種能做大事的人了。

老管家曾經含蓄地問過李思華,李思華笑笑只是讓他不要管,做好吩咐的事情,照顧好李家就行。她心裡也蠻好笑的,原來還有這樣的解釋,也不錯啊,以後就可以發揚光大這家華海航運,確實是有大用的。他們能這樣想,就避免了自己很多不必要的解釋。

奇怪的是,李思華還抽出時間去逛了幾次街,尤其是繁華的英法租界沙面大街和沙面一街等。她單獨呆在這兩條街上就有整整一天時間,走入了多處樓宇,有的時候還在一個小本上,不知道寫了些什麼。

時間逐漸過去,進入了2月下旬,李思華又將工作的重心轉回了軍事的訓練,在曹子卿他們的努力下,20多個訓練科目基本完成,訓練進入了合成階段。

李思華在這個階段,主要訓練他們熟練應用三三制的軍事小組,這是後世我軍很成功的步兵小組戰術組合,即9人的班,每班個小群體,以班長所在小組為核心,根據敵情地形,散開3處,避免擁擠並彼此充分配合。熟悉三三制後,再訓練如何縱深配置分組協作,實現小群多路,分散躍進,迂迴包圍的攻擊。

經過前期訓練,每班已經從11人重新淘汰到9人,每個排2人,所以現在有5個戰鬥排。其它炊事班、重機槍班、醫療班和連部22人,已經滿編182人。

上一階段的射擊訓練簡直是瘋狂,最高峰時一個士兵一天要打掉50發子彈,總計到現在已經消耗掉了25萬發左右的子彈,幾乎將李思華首批購買的子彈消耗了一半,單單步槍,平均每個戰士已經打掉了超過1000發子彈,這樣的訓練消耗遠遠超過了各國對正式軍隊的訓練量。輕機槍和重機槍的耗彈倒比較少,因為不像步槍那樣追求命中率,是靠量取勝,所以主要是熟悉操作,射擊訓練主要是在大方向上提升精度。

時間太緊張,李思華只能以這樣的普通民隊不可能的耗費程度,來“催熟”士兵的射擊技能,效果也是明顯的,在這樣的訓練強度下,士兵們對於槍支熟悉的程度,已經幾乎相當於自己的第三隻手,反應速度和命中率以及感應的敏銳度,都遠遠超過了當時的民隊。曹子卿充滿信心地向她保證,這只小部隊要是放在他熟悉的粵軍,肯定是前所未有的精銳。

“這才哪到哪?可惜我時間真的太有限。”李思華淡淡地想著。

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明顯的,這些當初懵懵懂懂以為是來賺錢的農村仔,現在已經以革命軍人而自居了,高強度殘酷的訓練熬過之後,形成的是自信和自尊,他們已經不像開始那樣,盯他們一眼,都會瑟瑟縮縮有點鵪鶉的樣子,而是挺胸抬頭,平靜對視。

20多天後,小組和合成作戰的訓練基本結束,訓練進入了最後的階段,城市特種作戰。說是“特種”,也只能是初步的基礎訓練,李思華在基地裡搭建了一幢樓,士兵們反複訓練攀爬、垂降、樓間跳躍、開門搜尋等攻擊動作的要領、熟練度和反應速度。

3月的最後一天,是個大晴天,春風和煦,陽光普照。

李思華看著訓練場上計程車兵們,心中不由湧起了一陣自豪,這就是我建立的軍隊,現在人很少,戰技和後世沒得比,但在這個時代在國內軍界無疑是頂尖中的頂尖,這是一隻初步能執行這個時代還沒有成型的特種任務的小軍隊,而這一切,是自己從準備開始到初步開花結果,4個月的成果,多少心血,沒有白費。先進的訓練機制、深入骨髓的政治工作、完善的組織體系、豐富的營養供給、不計成本的武器耗費,終於在短期內,煉成了這樣一隻可用的隊伍。

想到武器子彈的耗費,她又不禁心疼起來,除去在香港安置李家的20萬大洋,她本身還有差不多90萬大洋的,到現在已經耗費得所剩無幾,新的經費,就要看這次行動的了,想到這裡,她的臉色不由得嚴峻起來。

這一天的晚上,決定命運的重要會議召開了,參與的人就是“積極分子政治小組”的成員,目前已經有30多個人,這些人幾乎包括這只小軍隊的全部精華,所有的班排幹部、各模組的領頭人、連部幹部,都是由這些人組成的,他們是這幾個月以來,李思華反複觀察考評所選出的人,如果感覺政治不可靠,她是不會提拔的。

幹部們有說有笑地進入了會堂,可是他們看到李思華嚴肅的表情,就立刻安靜了下來,看起來今天不輕松。

曹子卿敏感地覺得今天,是能夠知道她計劃的日子了,絕大部分的訓練計劃已經完成,她要行動了嗎?他不禁激動起來。幾個月後的他,和當初那個灰心喪氣的舊軍官已經判若兩人。

李思華說道:“一隻軍隊不見血,那所有的訓練都是白費。是騾子是馬,到了該拉出去遛遛的時候了。”聽完這話,會場上一下喧囂起來,都是熱血的年輕人,開始激動了。

在牆壁上已經攤開了一張地圖,地圖上畫了5個紅圈,李思華介紹說這是為患廣東的西江股匪中,罪惡極大的幾只,他們在番禺、南海、順德、香山一帶肆虐。這一次的任務,就是殲滅這5股匪徒。

她安排每個戰鬥排出2個班,排長帶隊組成軍事小隊,執行殲滅任務,時間為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