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訓練與成軍

第二天的一早,曹子卿三人剛吃好早飯整理好行裝,出門發現一個管事已經等在門口,告訴他們小姐已經在大門口等他們了,三人趕緊趕到門口,只見李思華一身中山裝的打扮,這不是軍裝,卻讓李思華穿起來有股軍人的架勢,這讓曹子卿內心更加好奇,李思華難道以前接受過軍事訓練?

李思華只帶了一個高高的但是很瘦的漢子,坐車出了廣州城門,又走了不遠的一段距離。在一個小樹林邊,李思華就讓馬車停下,讓漢子將行李都拿下來,打發馬車回程了。

她讓壯漢遞給曹子卿三人3個包裹,對正好奇的三人說道:“裡面是護衛隊的制服,請換裝。”

幾人到小樹林找地方換上了制服,其實就是65式的軍裝。曹子卿從昨天到今天的驚奇太多,已經麻木了,他換上軍裝,看著黃敬兩人,軍裝與其它軍閥和各國的都不同,但料子不錯,應該很耐磨。

走出小樹林,他們發現李思華也已換裝完畢,一聲戎裝,緊扣的武裝皮帶,腰間插上了駁殼槍,揹著軍用揹包。一個大小姐,已經變成了英氣勃勃的女軍官。這讓三人目瞪口呆,曹子卿腦子一片混亂,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她明明就是軍人嘛,她不是李家的大小姐嗎?在哪裡當的兵?受的軍事訓練?光看這老練的架勢,你要說李思華僅僅是自學了一些軍事知識,殺了他的頭也不相信。可是當年可沒有什麼穿越的概念,想破了頭,他們也不可能想到這個女軍官,居然是一個穿越者。

李思華沒有解釋。她簡單地對三人說,接下來他們要步行武裝徒步20公裡,而且不能走大路,順著大路,但避免路人看到,算是一次簡單的軍事演練,也是考驗一下他們的軍事素質,不算很難,這畢竟是廣州郊外而已。

李思華已經為孩子安排了一個乳母,生下兒子後已經5個月,她已經恢複得很好,最近這一個月很忙,但她還是開始恢複性的訓練,原主的身體底子很好,所以她感覺20公裡自己能夠支援下來。

曹子卿三人自然不能退縮,自己想想也知道,金主的錢是那麼好賺的?沒有兩把刷子能行?更何況曹子卿的興趣已經不在錢上了,對於這個女人想幹什麼、在幹什麼,他更有興趣,朦朦朧朧地感覺到,也許這是一次自己的機會,很久以後他才反應過來,未來幾十年,他血與火的生活,其實就是從這裡從這個時間開始的。

軍事演練,5個人都沒有說話,那個沉默的高瘦漢子,出發的時候曹子卿已經知道了他的名字叫做吳盛,從農村進城到處找工,可是比較嘴拙,餓得快死了,被李思華在街上救了,帶在李家養了十來天才恢複過來,他雖然嘴拙,但其實力氣很大,李思華讓他做什麼事都很肯出力,她覺得這個吳盛是個嘴拙心明的人。

一路上,曹子卿發現,他們三人並不比李思華輕松,當時的舊軍隊並不重視長途野營拉練,何況他們很久沒有這樣急行軍了,那個吳盛沒有經過軍事訓練,不懂得潛行和躲藏,不過走起路來很輕松,應該是以前走山路,走得習慣的山民。李思華偶爾出聲,都是在指點他,如何躲避路上的行人和車馬的視線。

路程過半,幾個人都有點累,開始出汗。曹子卿看著額頭流汗,但滿臉平靜的李思華,不由有點慚愧,自己自詡為標準的軍人,但這兩年基本沒有太多訓練,走這點路程都感到疲累。

他暗暗決心,軍事訓練開始後,他自己也要訓練恢複,左手不能用力,不代表其它軍事技能要拋荒。不知不覺,他原來的心灰意冷,似乎在這個時候不存在了。

黃敬兩人也有點不好意思,打槍的手藝沒有拋下,可這樣的軍事拉練他們居然也比較拉胯,不像個老兵了。

大約3個多小時後,李思華告訴大家已經接近目的地了,氣喘籲籲的大家,好像都鬆了一口氣。他們翻過一個小山樑,已經可以遠遠看見,下面有一個場地,目測還是挺大的,訓練場在一個小山谷中,三面環山,實際上是塊坡地。

李思華告訴大家,缺口的一面,出去還是小山,要轉過幾個彎,才到外面的平地,外頭是個農莊,以後的後勤物資會先到農莊,再由部隊自己派車馬隊拉回,外界的人是不許接近訓練場的,這樣訓練場和外界隔了兩重山,在外界就不太會聽到槍聲,偶爾聽到了,也只當鞭炮。她笑著說,淘汰的人員也是有用的,會先用來組建一個後勤單位使用,來保障軍事訓練的進行。

走下山樑,訓練場越來越近,曹子卿注意到一圈木柵欄,環繞著這個訓練場,將訓練場基本封閉了起來。兩個管事已經等候在門口。

走進訓練場,曹子卿三人放眼望去,不由倒抽一口冷氣,他們其實沒有見過這樣的訓練場。訓練場還只完成了一半,到處都還在施工。可已經完成的部分,就讓他們有些看不懂。

民國時的軍訓校場,通常不過是營房外有一個大操場,有一些柔軟器械,每天訓練的主要是軍事常識例如什麼是各種步兵武器)、跑操、步槍射擊、拼刺等,上檔次一點的,會有射擊預行演習、距離測量、減藥射擊、排教練、馬術、套駕教練、野外演習,以及對攻擊、防禦、

追擊、退卻、擾亂、掩護、妨害等動作的演練,能做到這些演練的,已經是精銳了。由於士兵體能不足,所以能做到“會”就不錯,至於“精”,只能是很少數的部分了,例如尖兵隊。可眼前的這個訓練場呢,和他們以往的印象完全不同。

李思華帶著他們,逐一介紹了訓練場的功能,尤其是他們陌生的部分。總體分為共同訓練場地、專業技術訓練場地、戰術訓練場地和山地訓練場地,除了基礎的射擊和拼刺訓練外,這些設施是用於訓練15公斤重圓木奔跑1000米的耐力和負重),那些設施則是訓練在泥漿中進行3種姿勢50米匍匐前進的速度和靈活)等等,所有的設施配備,是為了總共要訓練20多個城市和山地的地域進攻戰鬥課目,重點以城市作戰為主。

相對於當時民國的軍事訓練,李思華的這套訓練方法,簡直是讓曹子卿大開眼界,他在德國也沒有見識過如此的訓練體系。隨著李思華的介紹,他的大腦高速地運轉起來,心態也越來越興奮,這才是真正的軍事訓練,他重新感到了作為純粹軍人的那種躍躍欲試。

李思華將訓練大綱和計劃遞給了曹子卿,這是她十數個夜晚的心血。說道:“你先消化一下,有意見告訴我,明天我們修改完善,後天開始訓練。”隨即告訴管事,讓在營房內的所有士兵,到操場列隊,過了一會,營房裡的所有人在管事的催促中,亂七八糟地跑了出來,跑到李思華他們的面前,聚成了混亂的一堆,他們好奇又有點害怕地看著幾人。管事報告已經報到的有136人。

曹子卿向這些人看過去,就不由得皺了皺眉,這些人雖為青年16~23歲),但絕大多數面黃肌瘦,明顯體能很差,不說是像蘆柴棒,被風一吹就倒,但顯然根本受不起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嘆了一口氣,要將這些人訓練成精銳,恐怕得是個長久的功夫啊。

李思華對這些人說:“加入護衛隊,就是當兵吃糧。你們現在還什麼都不懂,就只要記住一句話,長官叫你們怎麼做,你們就怎麼做,誰如果不服從命令,軍法無情,決不輕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