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

深宮內,日光透過斑駁的琉璃瓦,灑下細碎的光影,映照著蘇懷玉百無聊賴的面容。這日,蘇懷玉晨起梳妝後,本想在宮中尋些樂子打發時間,卻發現往常那些解悶的玩意兒都失了興致。她輕輕嘆了口氣,決定出去走走,興許能尋到些新鮮事兒。

漫步在曲折的宮道上,蘇懷玉的指尖輕輕劃過宮牆,望著紅牆黃瓦間那片小小的天空,心中不禁泛起一絲落寞。這皇宮看似繁華,卻處處是規矩和束縛,日子久了,難免覺得壓抑。忽然,一陣隱隱約約的抽泣聲傳入她的耳中,打破了這份寂靜。她心生疑惑,順著聲音的方向走去,來到一處偏僻的角落。

只見幾個宮女正蹲在那兒,雙手掩面,低聲哭泣,肩膀微微顫抖。蘇懷玉走上前去,輕聲問道:“你們為何在此哭泣?可是遇到了什麼難處?”宮女們抬起頭,看到是蘇懷玉,眼中閃過一絲驚慌,連忙跪地請安。其中一個膽子稍大些的宮女,怯生生地說道:“蘇昭儀,我們因為不識字,在幫內務府記錄物品時出了錯,被管事太監責罰,不僅捱了板子,還被扣了月錢。”說著,又委屈地抽泣起來。

蘇懷玉聽後,心中一陣酸澀,她輕輕扶起宮女,說道:“都起來吧,莫要再哭了。這也不能全怪你們,宮中未曾給你們識字的機會。”看著宮女們那滿是委屈與無助的面容,蘇懷玉心中突然湧起一個想法:“我來教你們識字吧!”宮女們聽後,先是一愣,隨即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紛紛跪地謝恩,嘴裡不停地說著:“蘇昭儀大恩大德,奴婢們沒齒難忘!”

說做就做,蘇懷玉立刻行動起來。她先是來到內務府,找到負責採買的太監,想要領取一些筆墨紙硯。太監看著蘇懷玉,面露難色:“蘇昭儀,這筆墨紙硯都是有定數的,若要多領,得有皇後娘娘的手諭才行。”蘇懷玉微微一笑,說道:“公公,我也不為難你,只是這事兒對我極為重要。你看這樣可好,我用自己的月錢買,就當是我私人採買,這樣總行了吧?”太監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蘇懷玉付了錢,看著太監拿出筆墨紙硯,又仔細檢查了一番,確保紙張沒有破損,毛筆的毛整齊順滑,才滿意地離開。

蘇懷玉拿著買來的筆墨紙硯,又找了些舊書,來到一處寬敞的宮殿。這裡原本是供妃嬪們休憩的偏殿,如今卻閑置著,正好用來做學堂。她將筆墨紙硯擺放整齊,又把舊書翻開,擺在桌上。

宮女們陸續來到學堂,她們小心翼翼地走進來,眼中滿是好奇與期待。蘇懷玉站在桌前,微笑著說:“從今日起,這裡就是你們的學堂,我就是你們的先生。識字並不難,只要你們用心學,日後就不用再因為不識字而受罰了。”宮女們紛紛點頭,坐得端端正正,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蘇懷玉從最簡單的“人”“口”“手”教起,她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下這三個字,一邊寫一邊講解筆畫和讀音。她的聲音清脆悅耳,講解得細致入微:“大家看,這個‘人’字,就像一個站立的人,兩條腿穩穩地站在地上;‘口’字呢,就像我們的嘴巴,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形狀;‘手’字的筆畫稍微複雜一點,但只要記住它的形狀像我們的手掌,就很容易寫出來啦。”宮女們目不轉睛地看著,跟著蘇懷玉的筆畫在空中比劃,嘴裡念念有詞。有的宮女學得認真,很快就掌握了寫法,興奮地向蘇懷玉展示自己寫的字;有的宮女則稍顯吃力,急得額頭冒出細汗,蘇懷玉就走過去,耐心地指導。

然而,在這等級森嚴的皇宮裡,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眾人的眼睛。很快,就有太監向太後稟報了此事:“太後,蘇昭儀在宮中私自辦起了學堂,教宮女識字,這事兒傳出去,恐怕不合規矩。”太後聽後,並沒有立刻發怒,而是陷入了沉思。她想起自己年輕時,也對知識充滿渴望,只是身處後宮,很多想法都被規矩束縛。良久,太後開口道:“這蘇昭儀倒是個有想法的,先看看再說。”

第二日,太後身邊的嬤嬤來到學堂,找到了蘇懷玉。嬤嬤笑著說:“蘇昭儀,太後聽聞你在教宮女識字,十分贊賞。這是太後賞賜的筆墨紙硯,還有一些銀錢,說是給學堂用的。”蘇懷玉又驚又喜,連忙跪地謝恩。

等嬤嬤走後,蘇懷玉才發現,銀錢下面還壓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哀家缺話本代筆,望蘇昭儀閑暇時相助。”蘇懷玉這才明白,太後暗中資助學堂,原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蘇懷玉不禁覺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感動。好笑的是太後這委婉的方式,感動的是太後對她話本的喜愛。她決定答應太後的請求,閑暇之餘,為太後創作一些別具一格的話本。

從那以後,蘇懷玉的生活變得忙碌而充實。白天,她在學堂裡耐心地教宮女識字。有的宮女記性不好,一個字教了好幾遍還是記不住,急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蘇懷玉就輕聲安慰:“別著急,咱們再寫幾遍,多寫多記,總會記住的。”然後握著宮女的手,一筆一劃地重新寫;有的宮女寫字時總是手抖,蘇懷玉就手把手地教她握筆的姿勢,告訴她:“握筆要穩,心也要靜,這樣寫出來的字才好看。”看著宮女們一點點進步,從最初連筆畫都寫不直,到後來能寫出工整的句子,蘇懷玉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夜晚,蘇懷玉在自己宮中,挑燈夜戰,為太後創作話本。她時而奮筆疾書,筆下的故事如泉水般湧出;時而托腮沉思,腦海中構思著精彩的情節。她將民間的奇聞趣事、宮廷的軼事傳說,都巧妙地融入到話本之中。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有在江湖中行俠仗義的熱血少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救下被惡霸欺負的百姓;有在深閨中等待良人的多情女子,每日倚在窗邊,望著遠方,期盼著心上人的歸來;還有在朝堂上翻雲覆雨的權謀之士,為了權力和地位,展開一場場驚心動魄的較量。

太後拿到蘇懷玉創作的話本後,愛不釋手,時常在宮中與其他妃嬪分享。妃嬪們聽後,對蘇懷玉的才華贊不絕口。“蘇昭儀這腦子,怎麼就能想出這麼精彩的故事呢?”“是啊,聽了她的話本,感覺像經歷了一場別樣的人生。”蘇懷玉在宮中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而宮女學堂,在太後的暗中支援下,越辦越好。不僅原本的宮女們學習熱情高漲,一些小太監也偷偷跑來聽課。他們或蹲在角落裡,眼睛緊緊盯著蘇懷玉手中的筆;或站在門口,耳朵豎得高高的,聽得津津有味。有個小太監,因為太想聽蘇懷玉講課,不惜冒著被責罰的風險,從自己的差事裡偷跑出來,被管事發現後,捱了一頓罵,但他還是偷偷來。冷宮不再是往日那副冷清孤寂的模樣,竟有了幾分別樣的生機,回蕩著朗朗的讀書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