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明長嘆一口氣,語氣也頗有幾分無奈,“如今徵兵,第一個難處便是適齡青年的參軍意願不強。

現在社會發展迅速,就業選擇五花八門,很多年輕人更傾向於留在大城市打拼,認為這樣能有更多機會和更好的生活,對部隊的艱苦訓練和嚴格紀律望而卻步。

而且,現在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父母心疼孩子吃苦,也不太支援孩子去當兵,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徵兵的數量和質量。”

說著他掏出煙,給尹嚴卿和周延各遞一根,“我可以抽根煙吧?”

他問溫婉,對號稱已戒煙的程瑾瑜是看都不看一眼。

溫婉笑,“您隨意。”

林正明點燃煙吸了一口才繼續道,“還有就是我們的宣傳渠道太單一,宣傳內容也缺乏吸引力。

以往我們主要靠張貼海報、發放傳單這些傳統方式,在如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很難引起年輕人的關注。

宣傳內容也多是強調部隊的光榮使命,卻沒把退伍後的發展、對個人成長的好處講透徹,他們看不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自然興趣缺缺。

另外,周邊地區的競爭也很激烈。

有些地方給出了極具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像高額的入伍補貼、更好的安置條件,相比之下,我們河洛在政策上優勢不夠突出,這也使得不少原本有意向的青年選擇了去其他地區應徵。

再來就是部分青年身體素質不達標,視力問題、肥胖問題普遍存在,體檢這一關就刷下了不少人,讓我們在選拔兵源時捉襟見肘。”

說到最後,他總結道,“如今青年入伍,更多的是沒有更好的選擇,情懷在現實中都得退讓,當他們有更好的出路時,誰又怎麼會進部隊吃約束的苦?”

生存是本能,能理解。

這是現實,也是無奈。

一時之間,辦公室裡只剩下裊裊升騰的煙霧。

如今的青年生活和平的國度,未曾經歷過戰火硝煙,對國防的重要性缺乏切身體會。

他們享受著歲月靜好,卻難以深刻理解軍人負重前行的意義。

在安逸的環境中成長,不少青年對“家國情懷”的感悟流於表面,沒有將這份情懷轉化為投身軍旅的實際行動。

溫婉開啟林正明拿來的《徵兵工作報告冊》,打破沉默,“林部長,您說得對,但我始終相信,我們華國年輕人的胸膛一定燃燒著家國的火種。”

所有人都看向溫婉,等她繼續說下去。

“大家知道長隴安保的負責人李想嗎?”溫婉問。

林正明和尹嚴卿立刻點頭。

李想是退伍軍人,也是軍人的驕傲。

六年前他為了救長隴的孩子,果斷側撞截停了意圖肇事的貨車,當時溫婉和他都身受重傷,也都成為了人民的英雄。

為這事,尹嚴卿還特地給李想優秀退役軍人的獎章,退伍不褪色,是所有退役軍人的榜樣。

“我記得李想曾跟我們說過,他剛退伍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他的手沾過血,入伍多年,與社會脫節,除了當保鏢,他不知自己還能做什麼。”

“後來長隴安保成立,他一手打造了長隴安保鐵血制度,沿用部隊裡嚴謹優良的工作作風,讓長隴不再有安全隱患,同時也成為了長隴學校體能教官的總教官。”

這些年,長隴安保聞名於全國,離不開李想的帶領。

“周廳長,我記得您前陣子特地去長隴學校調研過,回來有什麼感受?”溫婉問。

周延吸完最後一口煙掐滅,“大兵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