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畢曉麗來寧縣,主要任務是採訪溫婉,另一個任務則是勸說趙恆熙回電視臺,只要她回去,電視臺立刻給她單開一個節目,讓她繼續按照《看見》的思路去製做。

對完成這兩個任務,畢曉麗自覺問題不大。

畢竟正常人遇到華夏電視臺這樣代表官方正面的平臺來採訪,肯定是熱情主動配合的。

所以哪怕採訪物件是溫婉,她也不覺得會有難度。畢竟是人都愛出名的,否則溫婉也不會做的每一件事都廣被人知。若沒有專業的團隊在幫她引流,她不過一個貧困縣的小小公務員,哪會引起那麼多人的注意?

不過溫婉也算幸運的,付出的和收獲成正比,現在領導們都重視她,她的這場自我營銷,恰恰把自己推到領導面前去,未來她的仕途肯定一片光明。

至於勸說趙恆熙也難度不大,之前她願意從電視臺辭職跟溫婉來寧縣,無非是實習記者競爭激烈,如今電視臺正式起聘她,還許諾讓她可以自主做節目,無論是從工資還是個人發展,都不是一個小縣城的公務員能媲美的。

傻子都知道要怎麼選擇。

畢曉麗沉思片刻,覺得這種方式或許也可行,畢竟溫婉提出的方案也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有宣傳部的人協助,應該能順利完成任務,於是她開口說道︰“溫同志,這個提議有點新意,我需要和團隊商量一下細節,之後再給您答復。”

溫婉微笑著點頭︰“好的,畢主持,我期待與你們達成一個雙贏的合作方案。具體你們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問趙同志,她會幫忙協調的。”

溫婉成為綜合發展組的組長後,就把趙恆熙、陶奕希、程筱語、溫和等平時比較熟悉的夥伴編定為組員,平時他們在各自的部門工作著,但溫婉的工作需要的他們時,他們便會迅速聚合,十分默契,省心省力許多。

趙恆熙看了眼手錶,對畢曉麗道,“畢主持,那你們就先商量一下具體要怎麼操作,需要我配合的地方我一定到位。或者你們也可以派一位攝影師跟著我去採錄鏡頭,說不定還有意外收獲。”

文化節在即,趙恆熙還要去拍各部門工作人員為這場文化節保駕護航而做的籌備工作。

若華夏電視臺的攝影師過去,自然也會看到這一幕幕。

《看見》裡的仁風善政,民風淳樸可不是擺拍。

而是實打實的記錄!

聽趙恆熙這麼建議,攝影師郭成立刻表示,“我去吧!曉麗,你和團隊的人先去討論一下接下來要怎麼安排,我跟趙同志去踩點!”

陳曼曼神色復雜地看著趙恆熙淡定自如地帶著攝影大佬郭成離開……

她本以為趙恆熙辭職到貧困縣發展是有自知之明。

誰知道這是趙恆熙的以退為進。

臺長叫畢曉麗想辦法請趙恆熙回電視臺,那開出來的條件,可以說讓所有與趙恆熙同期的記者都眼紅。

可能怎麼辦呢?

趙恆熙另出蹊徑,愣是被她闖出一條光明大道來……

“各位鄉親,五一是咱們寧縣第一屆民俗文化節,有很多外地遊客,大家都自覺做好自家門庭衛生,不要亂扔垃圾,不要亂擺亂放,保持街面整潔。”

“各位鄉親,五一是……”

各村的村喇叭周而復始地響著提醒著人們要維護自己周邊的環境,給外地遊客有個好的印象。

.vv.0

&n" target="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