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招呼,溫婉便拿著整理好的流程表及相關部署呈給葉穆成看。

等把工作的事情匯報清楚了,溫婉才問畢曉麗,“畢主持,你們準備做哪方面的訪問?”

畢曉麗拿出上級給的紅標頭檔案給溫婉,裡面直接點溫婉的名字,讓華夏電視臺做一期學習“溫婉精神”的人物特輯,傳揚華國時代先鋒人物事跡,讓更多的人知道溫婉,學習溫婉,成為“溫婉”。

“溫同志,我們打算跟著您做一期全面的報道。”畢曉麗回道。

全面報道?

溫婉微微蹙眉,她最近肯定沒時間去配合他們錄制訪問。

只是他們是華夏電視臺的,比寧縣電視臺的影響力大多了。

可送上門的羊不趁機薅層毛下來會有點對不起寧縣的老百姓。

溫婉看向趙恆熙,眼神中帶著一絲狡黠與默契的暗示。

趙恆熙心領神會,微微點頭。

溫婉隨即轉向畢曉麗說道︰“畢主持,我非常感謝華夏電視臺對我的關注和對寧縣的厚愛。只是這段時間,長隴民俗文化節的籌備工作已經進入了最關鍵的沖刺階段,我實在抽不出時間來專門配合錄制。不過,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進行採訪報道。”

畢曉麗不解,“請問溫同志想讓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採訪您?”畢曉麗帶著攝影團隊來寧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成功採訪溫婉。

他們原計劃是在溫婉的辦公室佈置攝影場地,進行採錄的。

“你們知道《看見》這個節目吧?是我們宣傳部的趙同志以及相關的攝影團隊錄制的。”

溫婉接著道,“他們之前製作過一些關於寧縣風土人情和文化建設的短片,其中也有涉及到我的部分經歷和工作內容。

你們可以在這些已有素材的基礎上,再補充一些對我身邊工作人員、參與民俗文化節籌備的志願者以及寧縣普通民眾的採訪,從多個側面來展現我的工作理念,這樣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你們報道的需求,也不會過多地耽誤我在文化節籌備工作。

同時,我們宣傳部的趙同志可以全力協助你們,她對寧縣的情況和相關素材都非常熟悉,相信能夠幫助你們打造出一期別具特色的人物特輯。

而且你們和趙同志也是老同事,溝通起來也方便。”

趙恆熙偷笑,溫婉說得冠冕堂皇,繞一大圈,不過是想利用華夏電視臺的鏡頭讓更多人看到寧縣,和背後默默付出的人們。

畢曉麗聽了溫婉的話後有瞬間沉默。

她總覺得溫婉提的方案有點奇怪,可聽起來又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他們是來採訪溫婉的,可怎麼像都去採訪別人了?

還有趙恆熙……

她是曾在華夏電視臺當過一年多的實習記者,但像這樣的實習記者臺裡多的是。

畢曉麗已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主持人,在電視臺自然眾星拱月,哪會留意到還沒有混出頭的趙恆熙。

若不是寧縣的《看見》火到京都各層級領導去,甚至還有的部門專為這《看見》開研習會議,華夏電視臺的臺長也不會留意到趙恆熙這個製作人。

聽說臺長知道趙恆熙原本是華夏電視臺的實習記者後,氣得痛罵人事部經理不識人才,讓電視臺白白痛失了趙恆熙這樣的策劃與製作兼備的鬼才。

.vv.0

&n" target="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