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消罪 未來的海外作物培育基地

楊秋池和陳鵬慨嘆之後, 也就沒了繼續考校的心思。

楊秋池看了看學童們正澆灌的田地,問肖平:“你們種的是什麼?這樣不耽誤讀書嗎?”

這個問題,最初熊峰也問過曾芸芸。這時, 肖平直接借用了曾芸芸的回答:“家儉則興, 人勤則健, 能勤能儉, 永不貧賤。”

這段話是曾國藩教訓子女的, 算是後世的雞湯文字之一。曾芸芸自身並不是很認同,但不妨礙她拿來安慰這些不求上進的學童。

楊秋池聽罷, 又是一嘆, 道:“言雖粗淺, 意卻悠遠。”

隨即, 他對陳鵬道:“雲臺, 你治下百姓, 不簡單啊!”

陳鵬忙道:“年伯過獎了。”

曾夫子看到有人圍著解鑒、肖平和曾芸芸問東問西,便走上前去。

楊秋池看到曾夫子的打扮,便問:“你是這裡的先生?”

曾夫子道:“是, 你們是?”

縣丞忍不住道:“這是督學大人!”

曾夫子有點懵:“督學大人?”

他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 督學大人怎麼會到這個行將倒閉的社學中來。

因為肖平和解鑒的表現, 楊秋池的態度好了很多,問:“先生在這社學中多少年了?”

曾夫子道:“已經整整二十年了。”

楊秋池聽罷, 吃驚且敬佩。他看了看曾夫子的衣著, 問:“先生是秀才吧。”

曾夫子點點頭, 道:“我是嘉靖二十八年中的秀才。不過我不是江西人, 來自山東。”

楊秋池聽了,神色不由一動,問:“山東哪個府?”

曾夫子道:“兗州府。”

楊秋池又問:“先生大名?”

曾夫子道:“曾信。”

楊秋池一把握住曾夫子的手, 顯得十分激動:“先父便是當年的山東學政,他曾多次提到過他取了兗州府一個叫曾信的案首!”

按照科場和讀書人的規矩,楊秋池的父親可以算作曾夫子的老師。這樣一來,曾夫子與楊秋池便親近多了。

陳鵬、縣丞和主簿聽了,都覺得不可思議:輾轉千裡,兩個人竟然在這種場合以這種形式見面了。

肖平和曾芸芸也都覺得稀奇,沒想到曾夫子當年竟然中過案首!

楊秋池看曾夫子的樣子,比他蒼老多了,可是他知道,曾夫子的年齡要比他小幾歲,忍不住有些心酸,道:“賢弟這些年辛苦了。”

曾夫子擺擺手,道:“教書育人,且有俸金,並不覺苦。”

楊秋池問:“賢弟當年沒有繼續參加鄉試嗎?”

曾夫子道:“因家父去世,錯過了一屆。以後再考,卻每每名落孫山,讓督學大人見笑了。”

聽了曾夫子的話,在場眾人無不嘆息。科舉就是如此,哪怕有實力,也看運氣。能如楊秋池和陳鵬這般中進士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楊秋池道:“賢弟,我痴長幾歲,你我便兄弟相稱吧。”

見曾夫子點頭同意,他便不願再提科考之事,轉而問:“賢弟這院內種的是什麼?”

曾夫子一臉慚愧,道:“學生亂種的,我卻是不識。”

楊秋池便不再在意,正想談些別,卻看到陳鵬眼睛熾熱地盯著田中的幼苗。

肖平便道:“田中所種,乃是苞粟和番薯。”

楊秋池、縣丞、主簿和曾夫子,都沒聽說過這兩種作物。

陳鵬卻已經不顧形象地蹲下身子,用手撫摸著番薯的秧苗,問:“這就是畝産能達到二三十石的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