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精準(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廚這話其實也沒錯。
畢竟就連後世的菜譜,很多記載的也都是諸如鹽少許,醬油適量之類的話。
只有經驗豐富的廚子,才能根據口味作出細微的調整。
也就是這細微之處的差距,決定了菜餚最終的口感。
所以大廚覺得,除非胡長安也能找來跟他經驗差不多的廚師,不然胡長安光憑他給的菜譜,根本無法復刻出好吃的菜餚。
然而,胡長安卻是微微一笑,道:“別人無法根據你的方子復刻出菜餚,那隻能說是你的方子不行。”
“我要你寫的方子,裡面調料的擺放必須達到最精確!”
“這是我的特製稱,在稱量調料時,請你務必用我的稱。”
說著,胡長安從一旁的櫥櫃中掏出一個精巧的小天平。
這是胡長安在系統中兌換出來的簡易小天平,稱重時可以精確到克。
這在大明,可以說是最精確的計量工具了。
大廚望著這個精巧的天平,目露讚歎。
天平他知道。
在中國,古人很早就使用天平了。
去菜場買東西時,所有商家幾乎是人手一個稱。
不過大廚可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精緻小巧的天平。
這麼多砝碼,怕是加起來還不到一兩吧!
望著大廚驚歎的眼神,胡長安也是適時的解釋道:“這裡的每個砝碼,質量都是相同的。”
“一個砝碼的質量為一克,克是一種新的計量單位,就和兩一樣,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單位。”
大廚聽罷,也是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聽懂了。
畢竟這在理解上也沒什麼難度。
這天平,其實就是精確一點的稱罷了。
胡長安見大廚已經明白了,也是放下了心。
還好,雖然有很多東西古代沒有,但是古人的理解能力還是線上的。
隨便一點撥,這不就成了麼。
接下來,胡長安又指著一旁的漏刻朝大廚道:“麻煩你在寫菜譜時,也注意時間。”
“每一道菜炒多久出鍋,必須按照漏刻上的時間精準計時。”
漏刻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也是迄今為止大明最準確的計時工具。
漏刻運用滴水計時的原理,時間能精確到一滴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