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辯論(第1/2頁)
章節報錯
要知道文人第一厲害的是筆桿子,第二厲害的就是嘴皮子。
厲害的文人,黑的都能說成白的。
不巧的是,方孝儒就是個很厲害的文人。
在朱允熥眼裡,方先生一向是威嚴的,說什麼都能說的頭頭是道。
一眾小豆丁們頭暈還來不及呢,更別提升起什麼反抗的心思了。
在這麼厲害的方先生面前,小哥哥能贏麼?
此時,就連後排起鬨的小皇子們,也紛紛安靜了下來,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方孝儒和胡長安二人。
就連方孝儒,也是略有不喜。
作為天下文人之首,他向來德高望重,大家紛紛緊隨其後,已經很久沒有人敢當面質疑他了。
方孝儒強壓下心中淡淡的不悅,拱手道:“不知胡公子對此,有何高見?”
胡長安微微一笑,行了個禮道:“大家都認為元朝不尊重儒家,其實元朝也曾經試圖重用過儒家思想。”
“一開始,元朝統治者忽必烈,也曾經想過用儒家思想統治國家,讓戰後的中原恢復生機。”
“為此,忽必烈特地啟用了劉秉忠、姚樞等投靠元朝的大儒,進行建元改革。”
“起初,儒家學說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後中原殘破凋敝的局面,但是這卻和元朝的統治目的相違背。”
“儒家思想,主張重義輕利,用輕賦稅的手段讓人民休養生息,藏富於民。”
“然而,元朝畢竟只是異族,他們對中原人民沒有那麼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在他們眼裡,中原就只是他們打下來的糧倉,是供養他們的工具。”
“恰逢此時,元朝正經歷了許多場消耗極大的戰爭,對金錢的需求更加急迫。”
“而此時的儒家思想,非但不能給元朝統治者搜刮來可觀的財富,還讓元朝統治者本來能收的稅減少了。”
“既然儒家思想不能達到統治者的目的,就只能無奈的被元朝統治者邊緣化了。”
方孝儒聽罷,不由張口結舌,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經過連年的戰亂後,有關前朝的記載已經是少得可憐。
就連方孝儒這樣飽讀詩書的大儒,也不知道元朝竟有這樣一段歷史。
方孝儒想反駁,可是胡長安卻是講得頭頭是道,有板有眼的,一聽就知道不是瞎編。
不過,方孝儒也不是吃素的。
片刻之後,方孝儒就反應了過來,以退為進道:“閣下說的是為什麼蒙古人不認同儒家學說,我也認同閣下的觀點。但是這難道不恰恰證明了儒家學說的重要性麼?”
“看來,君王只有使用儒家學說,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非也,非也。”胡長安淡笑著,繼續反駁了方孝儒的觀點。
“戰國時期的宋襄公,篤信儒家學說,到處宣揚仁義。”
“楚成王帶領大兵殺向宋國,和宋襄公的兵馬隔河對峙。”
“謀臣勸宋襄公,敵強我弱,不如義和。宋襄公卻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是仁義之師,不可能敗北。”
“宋襄公甚至特意命人做了一面大旗,上書仁義二字,想用仁義來戰勝楚國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