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方孝儒(第1/2頁)
章節報錯
胡長安聽罷,不由微微嘆了口氣。
這話雖然有一定道理,但肯定不是決定性因素。
為了鞏固統治,大力宣揚儒家思想的確沒錯。
可要是統治者自己都被儒家思想忽悠了,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從小隻接受正統儒家思想,也難怪建文帝登基後做事顛三倒四,為了大義之名,要面子不要裡子。
胡長安這聲嘆氣雖輕微,可卻正巧趕上了男子說話的空檔。
嘆氣聲在安靜的環境下,顯得尤其刺耳。
“什麼人在外面?”男子緊張的疾步走向門外,想看看是誰在外面。
這可是堂堂皇子們的教室,要是有外人驚擾了皇子讀書,男子必定是難辭其咎。
轉出門,男子看到了身穿整潔常服的胡長安,不由大大鬆了口氣。
還好,不是什麼奇怪的人。
男子見狀,大方的行禮道:“本人是太子太傅,翰林學士方孝儒,不知閣下名諱?”
胡長安被撞破旁聽,也是略有尷尬。
不過當男子報出自己的名字時,胡長安不禁大為震撼。
原來,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方孝儒啊。
方孝儒也是後世輔佐建文帝的重要人物。
在建文帝聽從齊泰和黃子澄的建議削藩後,燕王朱棣第一個不服,仗著兵強馬壯起兵造反。
當時,朝廷討伐燕王所用的詔令和檄文,就都是出自方孝儒之手。
當燕王大軍攻破應天城後,燕王朱棣第一個想到勸降的,就是方孝儒。
畢竟在當時,方孝儒可是當之無愧的天下文壇第一人,士大夫之首。
就連燕王朱棣的謀士姚廣孝,也曾勸過燕王不要殺方孝儒。
因為方孝儒一旦被殺,天下的讀書人種子就滅絕了。
正是因為方孝儒在當時的影響力之大,燕王朱棣甚至親自三番五次勸降方孝儒,還想要方孝儒起草即位詔書,以達到名正言順的目的。
可是,方孝儒沒有屈服,只是為建文帝身著孝衣,怒斥朱棣篡位。
勸到後來,朱棣也動了火氣,冷冷的威脅方孝儒,說如果不從就直接誅九族。
可是,方孝儒卻毫不畏懼,只是淡淡道:“殺我十族又何妨?”
朱棣也是個暴脾氣,直接揮動屠刀,當著方孝儒的面斬殺了他的所有親朋好友,門生故吏。
這一殺,足足殺了八百多人,連刑場的土地都被染紅了一層。
然而在這慘絕人寰的場景下,方孝儒卻始終沒有屈服。
為朱棣起草詔書的筆,始終沒有動。
在燕王朱棣殺完了所有人後,方孝儒慷慨赴死。
後世許多人認為,方孝儒這麼做很愚蠢。
但是,這恰恰完美的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文人風骨。
腐儒雖然有腐朽的一面,但也有值得令人稱頌的精神。
正是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死守國土,寧死也要抵抗外來侵略者,保護中華民族的火種。
胡長安的腦海中,在一瞬間劃過許多念頭。
面對這相貌平平的中年人,胡長安心中充滿了敬佩,對儒家思想的不喜也淡了不少,連忙彎腰行了個大禮,道:“在下是前丞相胡惟庸的兒子胡長安,如今正奉皇命在宮中種土豆,此番也是無意中打攪了先生授課,望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