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愛才(第1/3頁)
章節報錯
縣衙快成菜市場了。
現在呼聲最高的、是騷。
不懂行的不說。
鑑於汪汝遷是大才子,這來的就不少讀書人,知縣也算是讀書人。
讀書人大概就知道拿書的意思,比銀子高檔太多。
讀書人也有些不太明白這到底值多少,畢竟讀的書不夠多,這幾本就沒讀過。
有跑來看熱鬧的、興奮:“《松山集補編》不是榮三郎用的那個?”能肯定、那就歡快,“朱子大家都知道,《松山集》有得買,這《松山集補編》是沒有的。那榮三郎拿著這、裝自己的、裝才子。”
有人問:“他怎麼會有?”
對方說:“榮老爺在寧州為官多年,榮三爺的夫人多半是朱子的後代,聽說榮老爺手裡、藏書不少。”
大家對晏景仁手裡的書更有興趣了。
晏景仁都有點燙手。這雖然不是孤本之類,但就算抄本、也挺難得。
左用之已經中舉,這對他都很有吸引力:“酈文公不用說,他的書有得買。但《辭騷集解》不是主要的,很難見到。”
老儒解釋:“這是他興之所至、偶爾寫的。據說很有趣。”
老儒想看啊,幾時能給他看看?他也要抄。
簡單說,這幾卷書可以在富州士人中間掀起點風浪。
或許沒冒名頂替大,但性質又不同,結合到一塊,影響更不同。
很多人看汪汝遷、看小娘子。
請問還有人賣身嗎?大舅拿一百兩銀子,晏景仁得到幾卷書。
這保人誰都可以做!
知縣就看小娘子,能拿出這書,代表了什麼?
或者,這給足了汪汝遷面子!
汪汝遷是才子,像尤二那種操作,實在是作踐,糟蹋。
現在,給晏景仁都能送書,還能缺汪汝遷的?
晏景仁不能說汪汝遷賣的好,但是,以後這朋友不會斷。
晏景仁明白,以後或許走的路不一樣,大家相互幫助。
一群人盯著小娘子,想要書。
胥吏拿紅契來,汪汝遷的身份就定了。
知縣讓人拿一錠墨來,鄭重的送給汪汝遷:“有得罪之處還請見諒。祝你以後鵬程萬里!”
汪汝遷愣了一下。
野蔓笑道:“惡鑑真善,墨寫清白。”
汪汝遷接過來,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