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1/4頁)
章節報錯
迎著劉禪清澈而又蠢萌的目光,糜暘站起身對著他一拜言道:
「孫權小兒之所以敢篤定我朝會接受孫氏的屍體,原因全在所謂的節義二字。」
由於在漢朝官方,孫尚香與劉備早就是和離的狀態,所以糜暘稱呼孫尚香為孫氏。
而糜暘一語就道出了,孫權自以為能拿捏漢朝的點。
畢竟漢朝向來標榜天下正統,而今漢的開國之君劉備又是有名的仁義之人,正所以「君子可欺之以方」,正是這個道理。
這也是諸葛亮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的原因。
可糜暘的語氣堅定,眼神睿智,這讓諸葛亮意識到糜暘心中定然已經有了破解孫權險惡用心的辦法。
因此下一刻看向糜暘的期待目光,又多上了一道。
在劉禪與諸葛亮的注視下,糜暘說出了他對此事的看法:
「我朝絕不能以先帝妻子的名分,將孫氏的屍體迎入長安。」
對於這一點,糜暘的態度很堅決。
因為要是這一點不做到,那無疑是遂了孫權的願,狠狠打了逝去的劉備一巴掌。
而在聽到糜暘堅決的態度後,諸葛亮微微頷首,這一點他與糜暘抱著一樣的態度。
只是態度容易拿出,妥善的解決辦法更為重要。
沒有讓諸葛亮與劉禪失望的是,糜暘接下來的回答,讓張三爺喜得一下子站起身來。
「孫權想用節義二字拿捏我朝,可孫權難道不知道節義有大小之分嗎?」
「夫妻之間節義乃為小,君臣之間節義乃為大。
《詩經》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儘管孫權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建國,可江東境內豈非無一二忠臣乎?
臣以為孫氏非為夫妻情分而追隨先帝而去,乃是為四百年惶惶君臣大義,乃是為吳郡孫氏百年忠義不齒孫權行徑而憤而投江也。」
糜暘話音剛落,張飛的大笑聲就頓時出現在朝陽殿內。
「妙哉,妙哉。」
在誇讚糜暘的同時,張飛還徑直走到糜暘的身前,拍著他的肩膀繼續笑道:
「吾怎麼忘記了當年在荊州時,你有詭譎巧言的本領了。」
張飛對糜暘的誇讚可謂是不摻雜半點假意,可當張飛的誇讚落入糜暘的耳中後,他怎麼總是覺得有些怪怪的呢?
三叔,有時候你笑笑不誇就挺好的。
而在張飛大笑的同時,諸葛亮的臉上也浮現了笑意——的確很妙。
糜暘的話在根本上解決了孫權以孫尚香屍體給漢朝抹黑的擔憂。
最重要的是,若一切按照糜暘所說的去做的話,那麼到時候在天下人面前丟人現眼的只會是孫權。
連自己的妹妹都不齒自己的背漢行徑,甚至以投江自殺這種充滿剛烈的行為作為反抗,在這悲壯色彩下由孫權建立的吳朝,只會引起大部分天下人心中的反感與不屑。
這樣一來,也可以在無形中加深世人心中大漢乃天下正統的觀念。
一舉三得,如何不妙?
坐在御座上的劉禪倒是沒想的有諸葛亮那般深,但是他看到張飛與諸葛亮都對糜暘的話贊同不已,那他就知道接下來自己該做什麼了。
「大司馬所言正是,朕這就擬詔,一切按大司馬所言宣告天下。」
感覺處理了一件棘手事務的劉禪,心情顯得格外的好。
而糜暘接下來又緊接著提出了一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