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1/3頁)
章節報錯
對於諸葛亮,曹叡從未輕視過。
但面對著王基的疑慮,曹叡卻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覆。
在思索良久後,曹叡只得緩緩吐出一句話:
「盡人事,聽天命。
天若公允,卿當無此憂也。」
天若公允,當不會讓大漢出現兩位妖孽同朝的景象。
聽到曹叡的回答後,王基眼波流轉,不知在想著什麼。
而王基對曹叡的回應,亦只有一拜一請而已:
「臣自請隨大司馬出鎮豫州!」
面對王基的這個請求,曹叡沒有過多思考就答應了。
他十分器重王基,正因為如此,他才不會拒絕王基一切能提升自己的機會。
可曹叡的神情卻有些肅穆,因為他知道王基之所以會自請去豫州而不是洛陽,乃是王基認為糜暘最後會去的地方正是荊州。
這個推斷與曹休截然相反,顯得頗為大膽。
但這個推斷,卻並非沒有著依據。
可以預見的是,來日的荊州將會面對曹魏與東吳的雙重壓力,荊州的壓力遠在長安之上。
似此情形,糜暘這位當世第一名將,難道不應該接下這番挑戰嗎?
同樣的,王基也願意接受這番挑戰。
「朕會下詔拜卿為平南將軍。」
曹叡的話,代表著他答應了王基的請求。
得到了曹叡的允許後,王基躬身一拜漸漸退去。
望著王基離開的身影,當下的曹叡心情卻再難輕快起來。
天若公允?
曹叡不由得想起來曹操在世時對他說的一句話:
「當今亂世,勢強者即為天!」
曹操的霸氣宣言曹叡音猶在耳,可那時聽,與這時聽,對曹叡來說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
大父,天變了呀!
...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崩逝的訊息,也漸漸傳遍了天下。
當這個訊息傳播的時候,有人喜,有人悲,更有人在暗處冷眼旁觀著局勢的發展。
正如曹叡與孫權預料的那般,劉備的崩逝對大漢的民心造成了一次不小的衝擊。
劉備在大漢臣民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
但幸運的是,今天下大勢,已然時移世易也。
特別是劉備留下的三位輔政大臣中,有一位威名煊赫當世的糜暘。
在糜暘威名的震懾下,縱算是之前對大漢隱有不滿的部分西疆異族,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冒頭。
相反的是,在得知劉備的死訊時,有許多異族首領哭的比一些漢室大臣還難過呢。
這也不難理解,只要劉備在朝一日,仁義顯著的他手段終不會讓糜暘太過酷烈。
可糜暘就不一樣了,哪怕時間已然進入三月,但關中的天氣依然顯得頗為陰冷——對於這種反常的氣象,許多關中時人都在暗中說,這是十數萬魏軍的亡魂被鹿蹄鎮壓久久不能散去的緣故。
太,太殘暴了。
西境異族的順從乃至於驚慌,有些出乎了糜暘的預料之外。
之前劉備在世時,尚有些腦袋短根筋的異族在天水郡作亂,這讓糜暘還命姜維率數千漢軍前去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