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公?

聽到曹休口中的這三個字,曹叡心中一開始是有著疑惑的。

可很快的曹叡就反應過來,曹休口中的司馬公說的是何人——定是那司馬懿。

曹叡第一時間沒意識到曹休舉薦的人是司馬懿,不是他對當下的魏臣不瞭解,實在是在曹叡的心中,司馬懿稱不上「公」一字。

曹叡依稀記得小時候,祖父曹操曾認為司馬懿鷹視狼顧,來日會干預曹家之事,所以想除掉他。

可曹操的這個想法,卻在曹丕的勸阻周旋下打消。

儘管司馬懿最後撿回了一條命,但一向敬重曹操的曹叡,從那時起對司馬懿就談不上有著什麼好感。

而隨著自身的日漸長大,曹叡是親眼看著曹丕是如何一步步重用司馬懿的,在重用程度這方面,曹丕對司馬懿宛若劉備對諸葛亮。

只是在這如泰山般沉重的期待下,司馬懿的表現卻差強人意——不能說他提出的建議不好,可重點是他的策略往往會慢上糜暘一拍,因此司馬懿還得到了曹操「智遲」的評價。

由於心中對司馬懿的些許不喜,曹叡在聽到曹休竟要舉薦司馬懿為鎮守洛陽的大將後,他本能的蹙眉起來。

曹叡的蹙眉,第一時間就被曹休注視到。

曹休並不知道曹叡心中的想法,當下他只是出於一片公心向曹叡提出建議,故而他為了讓曹叡接受他的這個提議,便拱手再拜道:

「司馬仲達聰明獨斷,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邊則戎昭果毅,折衝厭難。

似這等柱石之臣,正是我朝當下需要的。

先帝在世時,常以司馬仲達為肱骨,司馬仲達感於先帝恩德,常思報效之心。

若陛下能重用司馬仲達,臣以為我朝當復無西顧之憂。」

見到曹叡有些不喜,曹休也不稱呼司馬懿為司馬公了。

可以說,曹休對司馬懿的誇讚不可謂不重,但很明顯這類的誇讚,並不能讓曹叡這位雄猜的青年君主完全對司馬懿放心。

曹仁、曹真、張合等人當年受到的稱讚難道會比司馬懿少嗎?

但結果呢?

不想起這些人還好,一想起這些人曹叡心口就隱隱作痛。

見曹叡的蹙眉之色絲毫未曾緩解,曹休知道方才的言語尚不能讓曹叡滿意,於是乎他只能繼續加把勁道:

「宛城一戰驚險之極,若非司馬仲達鎮守,則當下宛城或許已經落入賊軍之手。

司馬仲達能守宛城,獨不能守洛陽乎?」

聽到曹休的這句話,曹叡猶疑的神色才緩解了些,畢竟這是實打實的戰績。

儘管宛城一戰剛開始時司馬懿為張飛所算陷入了被動的境地,後面在張飛撤軍時,司馬懿還為鄧艾所算,損失了牛金這員大將。

但戰爭看的往往是結果,司馬懿能及時調整策略最終守住宛城,那這就是實打實的功績。

特別是與關中戰場一對比,司馬懿的守衛宛城之功,就更是令人側目了。

看到曹叡好似產生了動搖,曹休緩緩靠近曹叡,說出了他大力舉薦司馬懿的第二點理由:

「司馬氏,世為河北名豪。」

曹休的話語點到即止,可曹叡卻一瞬間從曹休的話語中聽出了深意。

關中一戰,張合與郭淮這兩位河北名將,一投降一被俘,這對河北世家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畢竟那麼多河北世家子弟,能在曹魏佔據如張合與郭淮般高位的可不多,可以說在以往,張合與郭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河北世家在曹魏朝堂的利益代言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