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邁入章武六年二月,一路率軍遷都的曹叡終於回到了鄴城之中。

在曹休的精心護送下,曹叡這一路上的遷都過程倒是有驚無險,而在邁入鄴城城門的那一刻,曹叡的心中也浮現瞭如釋重負的感覺。

曹叡生於鄴城,長於鄴城,對於他來說,相比於洛陽,鄴城才更像是他的家。

更何況曹操在生前多次修繕鄴城城防,遷移人口,令鄴城一躍成為當世最繁華的城市。

而鄴城又距離關中有千里之遙,無論從哪方面來看,當下鄴城都比「岌岌可危」的洛陽城更能帶給曹叡安全感。

而在回到鄴城的第一件事,曹叡就宣佈了曹丕的死訊——畢竟要是再不宣佈,曹丕的屍體散發出的臭味,就難以掩蓋住了。

當然為了美化曹丕的死因從而穩定人心,曹叡不可能對外宣稱曹丕是被長安失陷的訊息活生生嚇死的。

「操勞國事,積勞成疾,崩於半路」,對曹叡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理由。

而當曹丕崩逝的訊息在鄴城內外傳開後,鄴城的人心很快就遭受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

或許曹丕繼承曹操的權柄以來,讓曹魏的國運不斷處於江河日下的態勢中,可多年的掌權生涯,還是讓曹丕在鄴城有著強大的威望,這一點是剛剛成年的曹叡無法比擬的。

不過曹操能在生前將鄴城定為曹魏的大本營,那就代表著曹氏一族對鄴城有著十足的掌控力。

鄴城的人心在劇烈的震盪後,很快就得到了一次撫慰。

漢章武六年二月,曹魏太子曹叡在眾臣的擁戴下,順理成章於曹丕靈前繼位。

初登帝位的曹叡,亦很快展現了他的才能。

在繼位的當日,曹叡當即正式拜曹休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

曹休在曹魏軍中本就有著不俗的威望,而在得到名義的加持後,曹叡相信以曹休的才能,他很快能為自己率軍穩定住曹魏國內的局勢。

除去拔擢曹休之外,曹叡另外一個大力拔擢的人就是賈逵。

賈逵出身名門,是曹魏的三朝元勳,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最重要的是賈逵不論在河北還是中原計程車人心中,都有著旁人難以比擬的聲望。

為了穩定住河北與中原兩地計程車人之心,曹叡下詔拜賈逵為太尉,錄尚書事,澠池侯,享食邑三千戶。

而賈逵本為豫州刺史並不在鄴城,故而為了尊崇賈逵,曹叡還特地派出天子使者,以三公儀駕攜帶詔書前往豫州宣讀。

這樣的待遇,自曹魏開國以來,從沒有哪位臣子得到過,由此可見賈逵在曹叡心目中的地位。

曹叡知道他如此看重賈逵,是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自小養在曹操身邊的曹叡,曾多次聽到過曹操對賈逵的誇讚,而曹操臨死前讓賈逵擔任自己的治喪官,亦能體現出他對賈逵的器重。

「論穩定人心,匡扶時局,賈公可謂當朝第一。」這就是曹叡在眾臣面前對賈逵的誇讚。

不過深得曹操權謀之術真傳的曹叡,之所以會如此器重賈逵,還有著一層不為人知的心思:

眾所周知,賈逵與曹休不合。

曹休掌軍,賈逵掌政,他們的不合,才能讓曹叡這位青年天子度過最危險的階段,亦不會讓曹叡將來有大權旁落的風險。

除去對曹休與賈逵的封賞外,曹叡短短數日內,還接連封賞了許多大臣。

眼下曹丕新喪,國境又有強敵壓境,缺乏威望的曹叡只能透過大肆封賞的方式,來為自身贏得第一波人心。

甚至為了展現出自身寬容的一面,曹叡面對廷尉高柔提出的捕捉張合三族的建議,也未表示同

意。

當越來越多的長安敗兵回到國境內後,張合投降糜暘的事,就再也不是謠傳。

按照曹魏嚴峻的軍法,張合是逃不過「三族消消樂」套餐的。

但曹叡考慮到張合全族是河北名門,故而只是下令逮捕張合的直系親屬,對於張合的旁系親屬,曹叡並未做出處罰。

曹叡深知他不是曹操,他當下的威望與曹丕相比亦相差甚多。

在這種情況下,他就不能貿然舉起屠刀。

施恩,是當下自己能快速穩定權力根基的最佳方式。

曹叡的想法沒有錯,在得知曹叡寬容的一面後,不止張合的旁系族人,就是河北的許多世家也紛紛上書向曹叡感恩。

在初步穩定住人心後,一個令曹叡欣喜若狂的訊息,從遙遠的關中送到了他的手中——劉備崩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