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字仲業,早年是荊州牧劉表的部將,負責統率精銳鎮守荊北。

建安十三年時劉表病死,曹操在荊州士族的幫助下,幾乎兵不血刃取下荊州。

在拿下荊州後,深知文聘才能的曹操,親自邀請文聘為他效力。

文聘為曹操效力不久,赤壁之戰就發生了,赤壁大敗的曹操無奈之下放棄了大量的荊州疆域,可唯獨想佔據江夏這一要地。

於是文聘便被曹操委任為江夏太守。

要知道那時候,江夏郡作為戰略要地,可是劉備與孫權都想佔據的地方。

那一年,劉備帳下名將雲集,那一年,被譽為「天下之英」的周瑜正志得意滿。

而那時候曹軍主力遭受重創,中原各地又蜂起叛亂,曹操根本無法派援軍支援文聘。

可就在這種局面對自己相當不利的情況下,文聘雖說丟失了不少城池,但他卻始終牢牢控制著江夏北部的控制權。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史書中對文聘的著墨不多,更鮮少提到,赤壁之戰後江夏郡有發生什麼大的戰事,可這並不能證明文聘無能。

畢竟以江夏的重要性,孫權不可能會不垂涎。

相當垂涎,卻極少對文聘發動進攻,這足以說明吳國上下對文聘都是相當忌憚的。

這一點糜暘是知道的。

故而哪怕江夏郡內已無多少吳軍主力,但糜暘還是打算派三萬漢軍西征。

而為了保證能控制江夏全郡,糜暘更是打算讓李嚴戴罪立功。

在糜暘看來,目前的荊州諸將中,除去魏延、陳到及他外,只有李嚴才能算的上是文聘的對手。

李嚴率軍北上進駐西陵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坐鎮石陽的文聘手中。

當文聘得知此事後,他第一時間召集城內的諸位將領前來議事。

諸位將領到來後,文聘向他們公示了兩個訊息。

一個訊息是蘄春、下雉二縣長吏殺漢使向他們求援,另一個訊息就是李嚴大軍的最新動向。

當這兩個訊息在諸將中公示後,在座諸將的情緒各不相同。

有情緒激進者怒道:

「那李嚴不過是一驕縱的罪臣,他以為自己是糜賊嗎?

陳兵國門,他竟敢如此羞辱我等,真是欺人太甚!

我朝與東吳乃兄弟之盟,兄弟有難若不救,待漢軍反戈一擊時,誰來相助我等?」

又有性格謹慎者勸道:

「李嚴的目的在於蘄春與下雉。

陛下給將軍的任務是守住江夏北部,遮掩豫州。

今漢軍兵威正盛,我軍無須與漢軍爭一時鋒芒。」

一時間,兩種或激進或謹慎的論調,喧囂於整座大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