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暫時不引起城內各方的恐慌,孫權的這次出宮,顯得很是低調。

不乘天子車輦,不設皇者旌旗,就連護衛亦只帶了一些。

這與孫權以往前呼後擁的出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正因為如此當一輛普通的車駕行駛在建鄴城內的街道中時,任誰都不會想到,這輛車駕中坐的竟會是他們的帝王孫權。

身形隱於車駕之內的孫權,臉色鐵青。

特別是孫權掀開車簾,看到街道兩旁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後。

紅色,意味著喜慶。

可那一抹抹大紅色,現在落入孫權的眼中,就全然變了一副味道。

譏諷!

那一抹抹迎風飄揚的大紅色,好似代表著糜暘對他無盡的譏諷。

一想到這,孫權冷峻的話就從車駕中傳出:

“傳令給司隸校尉,讓他將城內的燈籠全部拆除。

一個不留!”

心口的疼痛現在雖減緩了不少,但孫權的口音依然沙啞。

沙啞的口音,無形間加深了幾分殺意,這聽得車外的孫超身體發顫。

孫超身為孫權的侄子,又擔任宮內的羽林軍統領多年,他對孫權太過了解。

孫超知道當下孫權,處於隨時會暴怒殺人的邊緣。

為了不惹怒孫權,孫超連忙應道:“臣遵旨。”

孫超回應完孫權後,他發現車內又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寧靜中。

靜到孫超連孫權的呼吸聲,好似都快聽不見了。

這讓孫超的內心中更加無措。

好在孫權的目的地距離皇宮並不遠,孫超擔驚受怕的時間並不久,他就驅使著孫權的車駕,來到了一座氣派的府邸外。

從這府邸氣派的外觀可以看出,居住在這座府邸內的人,身份定然不同凡響。

事實也是如此。

居住在這座府邸內的人,正是東吳第一重臣張昭。

可當孫超駕車來到張昭的府邸外後,映入他眼中的不止是高大的象徵家族底蘊的兩座閥閱,還有一座土堆。

那座土堆正好擋在張府的大門之外,阻擋著府內的人日常進出。

看到那座土堆後,孫超不自覺地想起了,不久前孫權下達的一道詔令。

那一日不知張昭因何觸怒孫權,憤怒的孫權在張昭回府後,便下令給他,讓他率軍用土將張府的大門給封起來。

孫權的這個舉動,意為張昭以後不用再出門了,他也不想再見到張昭。

可謂是十分決絕。

而若想深一點,孫權的這個舉動,不乏有著用皇權羞辱張昭的用意。

張府家大業大,府內僕人眾多,一座土堆尋常情況下,自然擋不住張府的上百號人。

然這座土堆卻是奉孫權的皇命而來,尋常僕人豈敢私自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