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1/3頁)
章節報錯
強漢不是髒晉,哪怕近數十年來,漢室朝綱淪喪,但以漢字為軍旗的各路邊境軍閥,對周圍的異族還是有著強大的威懾力。
白馬義從,白狼山之勝,河西大捷,這一個個詞條,皆代表著當世漢人對異族那近乎碾壓的戰力。
在這種情況下,各路異族別說敢不敢肆無忌憚地將漢人當做兩腳羊了,他們恐怕一見到大漢的軍旗,就會嚇得直哆嗦。
曹魏雖得國不正,孫吳雖偏安一隅,季漢雖國力弱小,但在歷史上的整個三國時期,這三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國,都並未將漢人的這種驕傲丟失掉。
而這種漢人發自心底的驕傲,異族對漢人的畏懼,已經在華夏大地上延續了數百年。
埋藏心底數百年的畏懼再加上糜暘此番煊赫無匹的武功,讓一眾羌氐首領有這番表現實屬正常。
而糜暘在看到一眾羌氐首領,跪在地上痛哭不已的模樣後,他心中並無半點憐惜之情。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在華夏大一統的格局之下,不需要出現“異”這個字。
只是糜暘也知道現在不是對一眾異族首領動刀的時候,而他今日召開集會,也不是為了看一眾異族首領哭的。
輕輕地揮了揮手,包圍住一眾異族的眾多漢軍頃刻朝著兩邊退去。
待周圍的諸多持刃漢軍退去後,一眾羌氐首領才感到得到了半分喘息的機會,他們紛紛吐著粗氣,好似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回來。
就在這時,一眾羌氐首領中有一人咕嚕了下眼睛,他膝行幾步好讓自己離的與糜暘更近些,然後大著膽子仰著頭朝上看去,嘴裡恭敬的問道:
“敢問大將軍,吾等能做些什麼,讓大將軍原諒吾等呢?”
這一說話有些文縐縐的羌氐首領,名楊千萬,乃是武都郡白馬氐人的首領。
當年馬超席捲涼州時,年輕的楊千萬就因馬超的威名跟他一同據守冀城,割據隴右。
只不過後來馬超為夏侯淵擊敗,楊千萬便也從逃回武都郡繼續當他的山大王。
後來下辨之戰時,楊千萬亦起兵響應漢軍過。
這也是楊千萬為何能膽敢主動問詢糜暘的緣故。
畢竟漢人雖對叛逆的異族從不手軟,但對服從的異族也是十分寬容的。
楊千萬自認為他過往的經歷,能夠稱得上服從二字。
不出楊千萬的預料,糜暘在一旁馬岱的介紹下得知楊千萬過往的事後,臉上難得流露出一絲笑容。
他威嚴地說道:
“當初驃騎將軍召爾等相助,爾等不應,這實為悖國大罪。”
雖說異族實際上一直都存在,可以往懾於大漢的強大武力,名義上大部分的異族,都認同自己是大漢的藩臣的。
不認同的,如西漢之匈奴,如東漢之烏桓,早就被打的不成氣候。
故而糜暘以此理由,定諸異族首領悖國大罪,倒也說得過去。
糜暘在說完這句話後,又接著說道:“然陛下向以仁義治國,為人臣者,更不願傷陛下仁義之名。
孤願意再給爾等一次機會。”
聽到糜暘這麼說,不僅是楊千萬,就連聽到這句話的其他羌氐首領,臉上也都流露出大喜之色。
一眾羌氐首領紛紛對著糜暘叩拜道:“願聽大將軍調遣。”
當這句話傳入糜暘的耳中後,糜暘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爾等應該也知道,我軍不日就要北伐。
關中之地,千里平原之地,逆魏又竊據北方日久,擁有不少精騎。
為北伐大業計,孤需要爾等將部眾全部召來,以便來日孤北伐之時,有精騎可用。”
等糜暘將自己的目的說出來後,一眾羌氐首領盡皆流露震驚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