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

華山又稱“西嶽”,為華夏五嶽之一,位於長安城以西百里處。

華山南接秦嶺山脈,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美譽。

由於華山在華夏民族心中的地位,自秦始皇以來,兩漢歷代帝王多有祭祀祈福華山的舉動。

自在長陵返回長安後,劉備便動了祭祀華山,為天下百姓祈福的念頭。

但長陵一行,讓劉備的身體抱恙,為了不加重自身的病情,思量之下劉備便下詔派大司馬糜暘為他祭祀華山。

得到劉備的詔書後,於第二日糜暘就率一眾祭祀隊伍前來華山。

因為華山距離長安城有上百里,加上祭祀隊伍法器儀具繁多,故而糜暘整整走了兩日有餘才來到華山腳下。

華山是中華地勢最險峻的名山,古往今來明君能臣祭祀華山時,基本上都不會登頂華山祭祀。

在華山腳下有一座孝武帝時期修築的西嶽廟,糜暘的祭祀活動便放在那裡舉行。

待祭祀活動的一切準備都做好後,糜暘便在禮官的帶領下跪伏在西嶽廟的集靈宮內為大漢臣民祈福。

此番來祭祀華山的除去糜暘外,還有一眾在北伐戰爭中立下大功的將率。

讓他們與糜暘一同祭祀華山,是劉備賜予彼等的榮耀。

畢竟古往今來,能在天子的允許下,以人臣身份告祭名山的人屈指可數。

儘管他們不是主祭,可能陪同在側也已經算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故而跪伏在糜暘身後的姜維、魏延等人,臉上都洋溢著巨大的喜色。

離開長安的他們,尚不知道目前長安城內流傳的劉備身體不豫的流言。

眼下的他們正在糜暘的帶領下,專心享受著百年難得一見的榮耀。

而作為這次祭祀華山的主祭,糜暘本應該更加感到榮譽及歡喜才是。

但姜維等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刻糜暘的臉上佈滿了擔憂的神情。

在他離開長安之時,他就知道了劉備身體不豫的事。

儘管這一次的不豫,乃是由一次尋常的風寒引起,可劉備的年紀太大了。

對於當世年近古稀的老人來說,一次尋常的風寒都可能會引發很不好的後果。

更何況劉備的身體,早在去年就有惡化的種種跡象

想到這一點,糜暘對著身前的漫天神靈重重的伏下了身子。

“臣暘今年二十又七,臣只願再享二十年春秋,以用來定天下,致太平。

若臣今生有過四十七之歲祿,還望上天有靈,多餘之歲祿請賜予我皇玄德!”

在心中認真的許下這般宏願後,糜暘抬頭用真摯的眼神望向上空,然後再十分虔誠地拜了一拜。

身為後世的人,糜暘本來是不相信鬼神之說的。

哪怕他穿越到當世,糜暘心中也更相信一些科學的解釋。

可為了劉備的身體,糜暘卻願意拋下他心中的唯物主義,抱著最大的誠心好好唯心上一次。

糜暘是真正將劉備,當做了他當世的親人看待的。

只是當糜暘在心中默默許下這番祈求在抬頭之際,他突然察覺到在廟外有著躁動的聲音傳進來。

這躁動的聲音不僅糜暘聽到了,他身後的一眾將校也聽到了。

那躁動的聲音,正以極快的速度朝著糜暘的所在蔓延著,好似是什麼人在著急的尋找著糜暘。

糜暘此番祭祀華山,足帶有數千漢軍精銳。

在如此雄厚的防衛力量下,想來目前關中沒有誰敢冒犯糜暘。